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22年高考地理考纲_高考地理考纲解读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高中地理第一册(选修)第一章总结1.知识结构的总结. 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最新变化简述新课标与大纲版考试大纲比较:大纲版 新课标 简要说明共有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稍微修改部分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表述更清晰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

2022年高考地理考纲_高考地理考纲解读

高中地理第一册(选修)第一章总结

1.知识结构的总结. 宇宙中的地球

一、高考最新变化简述

新课标与大纲版考试大纲比较:

大纲版 新课标 简要说明

共有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稍微修改部分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表述更清晰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能量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轴;两极;赤道;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地球仪 说法较笼统,要求降低,能从整体上把握地球仪的有关知识

新增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删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备注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移至专题十三)

命题方向与考点突破

命题方向 对应考点

命题方向一 地球——生命的摇篮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命题方向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命题方向三 太阳光照图的绘图和读图技巧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命题方向四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

命题方向五 时间计算、日期变更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命题方向六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命题方向一 地球——生命的摇篮

[考纲解读]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结构:

地球

月球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宇宙环境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形成大气层

自转周期适中,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锦囊妙计]

1.本考点与去年高考要求一致,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应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主要说明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性,充分利用太阳系模式图,认识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并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2.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被列为“矮行星”应给予关注。

命题方向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上的水体,大气的运动提供了动力

(2)是一种没有污染,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1)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通讯

(2)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

(3)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

[锦囊妙计]

太阳是宇宙中距离人类最近的恒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人为现象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大气层位置 概念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发生现象

太阳黑子 光球层 光球上出现的暗黑斑点 地球电离层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地球磁场 “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耀斑 色球层 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 与大气相撞 极光现象

地球大气层 天气、气候异常

2.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的源泉

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表现在: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和热,晾晒衣服需要阳光。世界各国正在探索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目前利用较多的如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

命题方向三 太阳光照图的绘图和读图技巧

[锦囊妙计]

1.光照图的类型

在光照图上判断地方时、季节是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是因为判断的思路和步骤较固定,而说复杂就是光照图类型多变。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光照图,部分图中标出了日期和一些特殊时间点(0时、12时、6时、18时),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一下为什么,如果让我来判断该怎样判断。

(1)侧视光照图

(2)俯视光照图

春秋分日 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3)透视光照图

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春秋分日

(4)圆柱投影光照图

12月22日 6月22日 春秋分日

(5)局部光照图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半年 12月22日

(6)其他变式图(以下各图均没有标明或无法确定半球,不能借此判断日期)

2.识读和运用光照图的基本思路

(1)确定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和晨昏线:①若为侧视图,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②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③若为立体图,一般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此判断极点。④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是晨线与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反之是晨线。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纬度数与出现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数互余,或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经度数为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度数,其地方时为12:00。

(3)确定日期或季节:①晨昏线过两极点,是3月21日前后(春分日)或9月23日前后(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或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③其他情况的日照图,若无具体条件限制,则对应两个日期;④求某地的具体日期,可根据直射点日期结合地方时进行计算。

(4)确定某点地方时:①充分利用图中四个隐含时间(6点、18点、12点、O点或24点);②其他地点的地方时可根据上述时间进行计算。

(5)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度:①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位于昼(夜)半球部分的度差,除以15即为该地的昼(夜)长;②以地方时12时为对称

点±昼长时间的1/2或以地方时24时(0时)±夜长时间的l/2,可求得日出日落时间。

(6)相关地理现象的判断:日变化现象应结合地方时判断;季节变化的现象应结合日期或季节进行判断,常涉及的现象有: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生长状况;南极臭氧空洞扩大的时间等。

命题方向四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详见专题二地理计算)

命题方向五 时间计算、日期变更与昼夜长短的计算(详见专题二地理计算)

2.规律总结: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原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规律;昼夜长短的季节和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

3。图像的总结:主要是光照图的判读的总结。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考 网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助你金榜题名!

1.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的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

 对于东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

 ②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

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类(按性质)

 (1)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3.主要洋流及分布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冬季)

 (2)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考点:洋流及其分布

 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3.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

 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沿海大陆架地区(通过光合作用自己生产营养物质);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等。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4.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

 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5.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的半圆为昏线,以西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文章标签: # 太阳 # 地球 #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