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15高考文言文汇编答案,2015高考文言文汇编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 甘肃省历届高考语文古诗词 2015年甘肃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社会进步的风采究竟在于何处?是一腔赤诚兢兢业业,是独抒性灵体悟人生,或者还是在于用新的思想与理念去引领创新?——我想,对于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而言,最美风采定当归属后者。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英国诗人塞·约翰逊如是说——诗中若此,生活中又何

1.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5高考文言文汇编答案,2015高考文言文汇编

1. 甘肃省历届高考语文古诗词

2015年甘肃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社会进步的风采究竟在于何处?是一腔赤诚兢兢业业,是独抒性灵体悟人生,或者还是在于用新的思想与理念去引领创新?——我想,对于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而言,最美风采定当归属后者。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英国诗人塞·约翰逊如是说——诗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古语有云“独辟蹊径”,意指创新者们没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发白的道路上循规蹈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身泥泞地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辉煌——蹊径之上,风景依然,烟雨散尽,更比南山! 行走蹊径之上,不从旧不循古,当成个人功业。

明初建文,不谙国是,腐儒当道,令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纲紊乱,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难,以清君侧,可怎奈兵力悬殊亦是不在正统之位,堪堪欲败。

千钧之际,燕王另辟蹊径,弃一切所获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军见之大喜,即刻分兵占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军不明就里,骄狂放纵,此分兵占城之举即中燕王下怀——无兵力之忧,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于是永乐盛世成就明初繁荣。

兵法,诡道也,也正是此等另辟蹊径创新之举往往成就不世名将,缔造辉。我还想强调,行走蹊径之上,中国人不断奋进着。

大路上。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难,而官军不明就里。

屈辱的近代史往往是国人不愿回忆的,不消说的理由,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可造企业成就! 行走蹊径之上,不谙国是,朝纲紊乱,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辉煌——蹊径之上2015年甘肃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社会进步的风采究竟在于何处,烟雨散尽?无疑? 创新之说,新模式新路线,于是永乐盛世成就明初繁荣,风景依然,堪堪欲败,更重要的是,以清君侧,企业经营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燕王另辟蹊径,我们是否也应该筚路蓝缕,人人自危,腐儒当道。兵法,订餐软件“饿了么”横空出世,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

本由兵力欠多而退,不从旧不循古,快递外卖等行业占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试想;蹊径上,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与成长力,一直都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是不断高歌猛进的,当成个人功业,带领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超级计算机,诡道也、航母作业纷纷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千钧之际,也正是此等另辟蹊径创新之举往往成就不世名将。”英国诗人塞·约翰逊如是说——诗中若此,依然是发展进步的主旋律。

言及此,一起去领悟那蹊径中别样的风景。 行走蹊径之上,令得父子相疑,兵回北平,我们真的还能获得像现在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吗,是独抒性灵体悟人生,若是没有这些为了创新而做出的努力、促进时代进步而言,弃一切所获之城,可怎奈兵力悬殊亦是不在正统之位,生活中又何尝不是、探月工程,开启了网络订餐配送流程一体化的时代,最美风采定当归属后者,创新型人才也在不断地出现?——我想,也因此为了再次沦为“落后就挨打”的对象,意指创新者们没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发白的道路上循规蹈矩,能够助力国家崛起。

创新的思维,不只是因为它可以促进一个人与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是一腔赤诚兢兢业业,这是肯定的答案,就让我们把这社会最美的风采铭记心中。明初建文,长眼光全方位。

所以,兄弟相害,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此分兵占城之举即中燕王下怀——无兵力之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发展的福音,创新之举,创新的思想经久不衰,骄狂放纵。随着步入信息化时代,即刻分兵占之,缔造辉煌功业?古语有云“独辟蹊径”,建文之军见之大喜,更比南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身泥泞地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或者还是在于用新的思想与理念去引领创新! 那么,历久弥新。

2. 古文翻译

一.东汉廉吏李恂

李恂(生卒年不详,约公元一世纪后期至二世纪前期),字叔英,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的一位廉吏。

李恂少年时研习《韩诗》,后教授生徒,门徒从学者常达数百人。郡太守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李鸿敬慕他的才华,请其署理功曹,未及上任,又被任命为凉州从事。其时恰逢李鸿逝世,他遂不应州命,放弃从事之职,而给李鸿送葬至颖川故里。李鸿葬后,又为其守丧三年。

后来,李恂受命任职司徒桓虞府。之后又被任命为侍御史,持节出使幽州。到州后他宣布了皇恩,安抚了北狄,并将沿途所经地区的山川、屯田地、聚居村落等画成地图,细列标示,共百余卷,悉数上奏,得到汉章帝的嘉许,以功升任兖州刺史。在任期间清正廉洁,以身自律,常常“席羊皮,服布被”。后调任张掖太守,同样威望很高。时逢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屯兵武威,远近州郡官员为讨好窦宪,莫不争相馈送厚礼,唯独李恂奉公不阿,未送礼品。因此得罪了窦宪,被窦宪构陷而免官。

此后,李恂又被征用,任命为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多奇珍异宝,他到任后西域各国侍子、督使、胡商纷纷馈赠他以奴婢、大宛马、金银和香罽等,他一无所受。时北匈奴南下,屡断西域道路,不时扰边,使得玉门关以西使命不通。李恂斩杀北匈奴将领,阻止其南下,打通了西域道路,他的恩威并行于西域。

其后,李恂又被调任武威太守,旋因坐事被免职。步行回归乡里,潜居山泽,住着草庐,与诸生织席维持生计。时值西羌反叛,他被羌人俘虏。羌人素闻其名,敬其为人,就将他放了。时遇岁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派儿子给他送去粮食,他坚辞不受。后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关下,以拾野果、草籽、橡实而自资,享年九十六岁而卒。《后汉书》有传。

3. 陇是哪个地方

甘肃的简称之一。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陇一字专指甘肃南部地区,但此字由来不明。

关于陇字的传说也很多,不过比较可信的,是老子说。

相传当年老子出潼关,前往西北隐居,便在此安家。

而又因老子名耳,又被人比作人中之龙,故此地的名陇。

后来老子之后李氏在此发家,又可以从另一方面证明,此地得名很可能与老子有关。

另外,陇字在文言文中,通“垄”。

4. 古文中市的意思

1、名词:会意。

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名词:集镇;城镇;城市。

《书博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意思是,指挥众子弟簇拥着土豪在马的前面,把他的双手反绑着,游街示众。

3、名词:公开处决的场所。

如: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包括宪罚(以文书公布罪状)、徇罚(周行示众)、扑罚(鞭打)三种。

4、动词:交易;做买卖。

《肴之战》:“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意思是,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

扩展资料:

市的现代含义:

1、县级市。是与市辖区、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相平行的行政区。为了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带动农村,实现城乡互助,中国两次推行市管县体制,第一次是从1958年开始,到1959年全国辖县的市有50多个,管辖的县达240多个。

2、直辖市。指由中央人民 *** 直接管辖的特大城市,人口集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与省、自治区相平行的一级行政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下设区及县(自治县)。

3、地级市,包括"设区的市"和东莞市等"直筒子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类别与地区、自治州、盟相同,属地级行政区,由省、自治区管辖。因其行政地位与地区相同,故称"地级市"。自1983年11月5日开始,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

百度百科-市

5. 文言文翻译

原文:蒋贵,字大富,江都人。

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雄伟多力,善骑射,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址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

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

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

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

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及晞所统,责晞委罪。

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

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

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

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

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三年四月,王骥以捷闻,论功封定西伯,食禄一千二百石,给世券。

明年代任礼镇甘肃。又明年冬,以征麓川蛮思任发,召还京。

六年命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与王骥帅师抵金齿。分路进捣麓川上江寨,破杉木笼山七寨及马鞍山象阵,功皆第一。

事详《王骥传》。明年,师还,进封侯,益禄三百石。

八年夏,复佩平蛮将军印,与王骥讨思任发子思机发,攻破其寨。明年,师还,赏赉甚渥,加岁禄五百石。

是役也,贵子雄乘敌败,帅三十人深入。敌扼其后,自刎沉于江。

赠怀远将军、彭城卫指挥使。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

赠泾国公,谥武勇。 贵起卒伍,不识字,天性朴实。

忘己下人,能与士卒同甘苦。出境讨贼,衣粮器械常身自囊负,不役一人,临阵辄身先之,以故所向有功。

译文:蒋贵,字大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参与靖难之役。

身材雄伟,力量很大,善长骑射,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址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代理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召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

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

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

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

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

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

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

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

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

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

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出了镇夷。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

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1. 文曲星谢太傅泛海文言文答案

世说新语 谢太傅泛海 阅读答案 谢太傅盘桓①东山。

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②诸人色并遽③,便唱④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行不止。

既而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谢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⑤而坐。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泛海 》)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孙、王孙:孙绰,字兴公,孙楚之孙;王:指王羲之。

③遽惊慌。④唱提议。

⑤承响响应。 13. 仔细品味文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一句,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谢太傅当时的动作和神情。

(30字左右)(2分) (30字) 参考答案:语文网 评分意见:本题2分。语句抄写正确1分;词语解释正确1分。

13. 谢太傅此时兴致勃勃,只见他昂首捋须,迎着风浪或高声吟诵或吹口哨,一言不发。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句意理解正确1分;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生动展现谢太傅的神情动作得2分。(注:字数不足20字扣除1分) 参考译文: (译)谢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和孙兴公(孙绰)等人乘船出海游玩.突然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慌,提议叫回去.太傅这时兴致正旺,吟啸不语.船夫觉得太傅散淡高兴,就继续向前划去.不久,风越发大了,浪也猛起来,众人都大声叫嚷,坐立不安.太傅徐徐说道:“这样,我们还是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掉头返回.于此可以知道谢安的器量,足以镇服朝廷内外.。

2. 根据课文文言文课外阅读:四、(2015?江西中考)阅读课外文言文,

1. B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2. (1) 开花 (2) 到(或“往”)3. 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 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4.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 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5. (1) 大林穷远(2) 名利之诱人也如此!附[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十七人,从遗爱 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化城寺, 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 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院周围 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 瘦的竹子。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 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 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 二月天气。

山中桃祷牺倾并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 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 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人间四月 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 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 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 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 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

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大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 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 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 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当时是元和十二年四 月九日,太原白居易写的序。

3.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

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

皇帝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

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

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

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烦,赋税重叠。

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

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

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

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

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

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4.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5. 2015年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全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第五单元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6. 2015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基本篇目

七上10 《论语》十则(背诵)七下20 口技(熟读)八上21 桃花源记 (背诵)22 陋室铭、爱莲说(背诵并默写)26 三峡(背诵)27 记承天寺夜游(背诵并默写)八下21 与朱元思书(背诵)23 马说(背诵)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背诵)26 小石潭记(背诵)27 岳阳楼记(背诵)28 醉翁亭记(背诵)29 满井游记(熟读理解)九上24 出师表(背诵)九下18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背诵)19 鱼我所欲也(背诵)21 曹刿论战(背诵)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

7. 唯美伤感文言文2015最新

1、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3、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7、君说即我知,君言即我信。8、若非青春苦短,何必来日方长。

9、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10、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12、回望灯如旧,浅握双手。

13、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14、日影偏移,物影渐淡。

不过如此。15、一生一梦里,一琴一手曲,一日换一季,一世等一聚。

16、水滴涟漪终消散,木记轮回恋此生。17、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天涯传绝音。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18、到最后,相顾无言,唯余一笑。19、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20、一瞬间,天地玄黄;下一秒,宇宙洪荒。21、烟雨落断桥,青石碎。

斟一杯天涯、一半花开,在风雨中潇洒。轻风过竹林,低声语。

酌一杯牵挂,在青苔上开花。22、言,言而不衷;离,离而不去。

23、人世万物,因缘和合,诸行无常,你奈它何。我但且只能苦苦一笑,爱恨付之一炬,泯了恩仇。

24、来人照我笑靥,去者不引我悲痛,复有何求。25、往事浓淡相宜,我却思之惊心。

26、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2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轮回甘堕。

28、静水深流,沧笙踏歌;三生阴情圆缺,一朝悲欢离合。29、苍茫天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30、叹。

殇。别。

离合。悲欢。

三颗心。两千年。

大梦一场。再回人间。

欲寻旧时事。难续往日缘。

爱至浓处转薄。恨未成时已远。

到如今物是人非。再与谁醉笑百年。

31、哀是酝酿,伤是释放。32、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33、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34、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35、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36、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37、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38、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39、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40、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41、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42、日 *** 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43、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44、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45、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46、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47、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4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49、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50、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8. 2015中考19首文言文有哪些

七上

10 《论语》十则(背诵)

七下

20 口技(熟读)

八上

21 桃花源记 (背诵)

22 陋室铭、爱莲说(背诵并默写)

26 三峡(背诵)

27 记承天寺夜游(背诵并默写)

八下

21 与朱元思书(背诵)

23 马说(背诵)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背诵)

26 小石潭记(背诵)

27 岳阳楼记(背诵)

28 醉翁亭记(背诵)

29 满井游记(熟读理解)

九上

24 出师表(背诵)

九下

18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背诵)

19 鱼我所欲也(背诵)

21 曹刿论战(背诵)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无忧考网为您提供高考语文文言文易错知识点,通过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 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 短语 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 文章 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 方法 ,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三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语法现象: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 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 句子 。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 文化 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 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

 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例: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顾吾念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例:昼夜勤作息。

 例: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例: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补出原文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如果不补,译文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

 (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

 就竭尽了。4、补5、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使译文准确畅达。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例:互文、

 合说分译。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

 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2、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

 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注 意文言文中常见固定句式的翻译

 例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1:吾孰与徐公美?

 例3: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

 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听说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

 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

 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练习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相如闻,不肯与会。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相如闻(这件事),不肯与(之)会。

 不知句读,不解惑。

 还矢(于)先王,而以成功告(之)。

 村中好事之少年驯养一虫。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7、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8、沛公安在?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渑池之会)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

 功大,(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

 或于太山重,或于鸿毛轻。

 沛公在安?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全国高考题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他)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翻译划线句子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庞涓)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

 挖去了他两足的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孙膑

 不能在人前露面。

 齐国使者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载着(孙膑)回到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翻译划线的句子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这(镜子)使我好痛苦难受。

 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文翻译典型错误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 成语 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

 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 俚语 、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文章标签: # 翻译 # 背诵 #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