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历史考点总结_高考历史考点总结怎么写

tamoadmin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医药卫生古代医学卫生也像其他 文化 科学一样,来源于劳动实践,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 方法 。古代医学成为中国古代

高考历史考点总结_高考历史考点总结怎么写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医药卫生古代医学卫生也像其他 文化 科学一样,来源于劳动实践,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 方法 。古代医学成为中国古代 传统文化 的又一珍品。

1.著名的医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医学著作。后人尊他为"医圣"。

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以治疗外科病而负盛名的民间医生。他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他还创作 体操 "五禽戏",使人体许多部位得到运动。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 经验 。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2.著名的医学著作

《内经》是战国时编写的著名医书。书中叙述了人体的内脏部位和血脉循环情况,提出了病理学说,介绍了311种病候和汤液、针灸、按摩等方法。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许多至今还被广泛运用。书中阐述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本草》是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书中收录1800多种药物,其中新增药物370多种。对每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主治、功能等情况都详加说明。附有大量药物形态插图。载录1万多个药方。

3.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

战国时不但出现了著名医生和医学著作,而且有的医生采取了分科治病的方法。当时的分科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我国古代出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对迷信邪说、宗教神权的批判推动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1.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为人类服务。

2.王充指出,日食、月食都有一定规律,打雷下雨都是正常现象,并非天降灾害。他批判迷信鬼神思想,他认为:人死了,形体腐朽,变成灰土,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的。

3.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去,精神也随之消失。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他还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高考历史知识点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对于这个概念的使用,习惯上建国前的历史用近代化,建国后的历史用现代化。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世界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英法两国率先完成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其他西方国家也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而实现近代化,它们都属于内生型近代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化。

2.民族独立与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

民族独立主要是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近代化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者不能同时并举来实现,也不能互相替代: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唯一的办法是:要走革命的道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实现近代化开辟道路。即先独立,然后才能实现近代化。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爱国志士和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外来知识,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应用于中国,外国人首先在中国兴办了使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的近代企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兴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展开。这时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约100年。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这一运动中提出的民主科学的 口号 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最终未能真正实现。

4.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自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担负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5.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中国***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要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世界主要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差60年~70年。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3年我国银河Ⅱ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这些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距离世界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约20~40年。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先进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在逐步缩短。

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

①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独立。

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③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

④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历史必考知识点

有关东北问题1.近代中国东北,长期受到俄国和日本的侵略。

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3.1894年甲午战争中

一路日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入侵中国,占领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对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4.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割辽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利益,三国出面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6.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战后俄国与日本分别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

7.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时期

东北地区由日本扶植的军阀张作霖控制。

8.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炮轰东北军大营,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9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10."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11.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出兵中国东北,给70万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8月9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2.1948年9-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解放。

13.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鞍山无缝钢管厂。1963年开始建设大庆油田。

历史背诵技巧

1.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 其它 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 事迹 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怎样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1.必要的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关于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

★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 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 2022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

★ 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三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三历史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历史答题占了高考历史试卷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你知道全国卷历史答题都有哪些知识点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

 11405-1433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31492义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援下发现美洲新大陆

 4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支援下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

 1荷兰的殖民扩张:

 ①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②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2英国的殖民活动日不落帝国:

 ①手段: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②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③影响: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钜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 *** 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棉纺织业: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织机

 ②冶金业:焦煤炼铁法;采矿业: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③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碎石路、铁路、汽轮

 ④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①标志: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技术、化学材料、炼钢技术

 ②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③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运输:内燃机、汽车、飞机

 ⑤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油漆

 ⑥动力:电的发明和使用

 ⑦影响: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五、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4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拉美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③欧美工业国从全世界范围获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货币可自由兑换,经济危机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六、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4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的兴办近代工业的出现。

 “自强”:成立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开设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成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七、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曲折发展

 1兴起:

 ①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②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 *** 和影响;

 ③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④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机器磨坊

 2甲午战后19世纪末初步发展

 ①原因:清 *** 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②概况: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实业家:张謇和荣氏兄弟

 3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①原因: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民国 *** 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国 *** 倡导使用国货和实业救国的推动;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②表现:

 纺织业、面粉业、卷菸业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化学工业的代表——范旭东

 八、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工业影响发展的因素

 1封建主义

 2资本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九、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及原因

 1服饰:

 晚清: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装传入中国

 民国:中西合璧中山装和旗袍

 2饮食: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西餐成为时尚

 3建筑: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4断发:辛亥革命后民国 *** 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5不缠足:维新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等倡导,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6礼仪革新: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意义:显示平等、自由

 7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 *** 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十、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2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3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中国自主办电报的开端

 4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络大大增强,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丰富了生活。

 十一、近代以来报刊、影视及传媒的发展

 1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2影视: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

 3大众传媒:网际网路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原因: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1921年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全国卷历史大题例题及答案

 材料一

 清朝康、雍、干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 *** 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答:

 A.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B.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

 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答:

 A.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B.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文章标签: # 中国 # 历史 # 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