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17甘孜州高考_甘孜州2021年高考状元是谁

tamoadmin 2024-07-26 人已围观

简介1.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2.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位于哪里3.2017年下半年甘孜州喇荣寺管理委员会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有报名人数统计表吗?报名的人多不多呢?求答4.记甘孜支教及在玉树生活的一段时间5.甘孜藏族自治州那里有车坐至成都阿6.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人口约多少万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的结合部,全县幅员

1.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2.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位于哪里

3.2017年下半年甘孜州喇荣寺管理委员会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有报名人数统计表吗?报名的人多不多呢?求答

4.记甘孜支教及在玉树生活的一段时间

5.甘孜藏族自治州那里有车坐至成都阿

6.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人口约多少万

2017甘孜州高考_甘孜州2021年高考状元是谁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6770平方公里,辖17乡1镇,总人口5.2万人,2008年GDP达到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873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4963元。从地理、自然、经济和社会全方位概括,具有以下五个之“最”。

—是中国西部自然特征最为明显的县份之一。

—是中国西部民俗文化最为独特的县份之一。

—是中国西部生态最为富集的县份之一。

—是中国西部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县份之一。

—是中国藏区地理环境、战略地位最为突出的县份之一。

九龙地处攀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形成高山,极高山、山地、河谷四大地貌,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地形复杂,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呈典型立体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九龙是一个以藏、汉、彝为主体,回、苗、白、瑶、羌、土家族等十二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藏、汉、彝三个主体民族几乎各占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既有藏区特有风貌,又有彝区独有原始与古朴。

水能:九龙河、踏卡河、洪坝河、湾坝河、子耳河、铁厂河等主要河流年径流量155.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01.6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4.47万千瓦,目前开发率达72%,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九龙水能的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装机容量高,单位造价低,经济效益好。

旅游:九龙自然风光集原始森林、终年雪山、高山草甸、高原湖泊为一体,其中,牛鼻子洞、老人峰、石林、神女挤奶峰、溶洞、温泉、十二姊妹峰等六大景点,组成了极具特色的旅游胜地;贡嘎山侧的小卡子云海、古老的野人寺、神秘的猎塔湖、奇妙的青蛙王国、坐落在玉皇天宫下的托奶山、雄奇险峻的雅砻江大峡谷及浓郁的藏、汉,彝民族风情无不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往返。

矿产: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藏和硅、大理石、水晶等非金属矿种20余种,尤以铜矿、铅锌矿和硅矿富集。

农牧业优势绿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牦牛——世界之最”的九龙牦牛,以其体型硕大、肉质鲜美、产肉率高、遗传性能好等特点驰名中外;素有“九龙贡椒”之称的九龙花椒,以其色鲜味香闻名遐迩,供不应求;核桃、蚕茧、烟叶等农产品更是质高品优,亟待开发。

九龙是野生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有瓦灰山,洪坝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林地面积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4%;有大熊猫、小熊猫、白唇鹿等近百种珍稀动物,珍稀鸟类几十种;有虫草、贝母、灵芝、天麻。雪莲等360余种名贵野生中药材;有松茸、牛肝菌等几十种野生菌类。

九龙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省道215线山重四级油路纵贯全境,扼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门户,北距康定234KM,南距成昆铁路凉山州泸沽火车站231KM,距西昌飞机场280KM。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离铁路和机场最近的县,处于攀西平原经济圈与康巴生态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川、滇、藏”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龙县新一届县委、县人民以团结务实、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勇争第一的精神,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努力创造便捷的交通通讯、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特优的招商环境。以做好农业农村和开发“两篇文章”为主线,促进全县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九龙正扬鞭奋蹄、激昂奋进,迈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步伐。

自然地理

九龙县处于松潘地槽区东南缘,属滇藏歹字形构造体系。境内地势起伏,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北部山岳海拔高程在3600——5500米之间,最高达6010米;谷地一般亦在2000——3200米左右;南部小金乡萝卜丝沟与雅砻江汇合处仅1440米,高差达4570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度大,山势陡峭,坡度多在30°—60°之间,主要河流支流下游大部为悬崖峭壁。

全县大体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两大地貌区,境内主要山脉为大雪山,山岭均为大雪山支脉,高山占总面积的65%,海拔4000—5000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极高山在北部,占总面积的34%,海拔5000米以上,终年冰雪覆盖。全境按东北部、中部、西部分为三个次级山系。其主山脊是大渡河和雅砻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县境内全长59公里。

全县水极为丰富,九龙河全长128公里,由北向南至文家坪注入雅砻江,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论蕴藏发电量103.9万千瓦。

踏卡河自北而南,在乌拉溪偏桥流入九龙河,全长73公里,铁厂河、湾坝河、三岩龙河、洪坝河均属常年性河流,河床纵跌比降大,具有发展电力的良好前景。

雅砻江自北而南流经上团、八窝龙、三岩龙三乡后,绕经木里县复转向北从子耳、魁多、烟袋、朵洛、小金等乡流过,流长86公里。

九龙县自然丰富。

矿产:九龙县矿藏品种和矿点多。主要有铜、铅、锌、铍、钨、金、硫、铁、大理石、石棉、水晶石、花岗石、汉白玉、绿柱石等二十余种。尤以铜铅和锌储量多,品位高,易开。如里伍铜矿铜金属储量为26.07万吨,平均品位2.5%,挖金沟铜矿铜金属储量2.02万吨,平均品位1.65%,锌金属储量0.95万吨;子岗坪铅锌矿矿石储量为46.6万吨,锌金属储量4.24万吨,铅金属储量1.59万吨,铜金属储量0.1万吨,具有较高的开价值。其余各类矿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地质详查。目前已经在开发的有里伍铜矿和挖金沟铜矿,子岗坪铅锌矿。

林业:全县有林地面积2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森林覆盖率达3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木材蓄积量310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铁杉、高山栎、桦木等。在高山栎和高山栎与松树的混交林中,野生真菌品种多。森林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曾一度为九龙县的财政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从1998年9月1日起,全县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作出应有贡献。

水利:全县水极为丰富,县内主要河流年流量合计155.6亿立方米(除雅砻江),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157.9万千瓦。其中九龙河开发潜力较大,全长128公里,由北向南至文家坪注入雅砻江,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论蕴藏发电量103.9万千瓦。踏卡河自北而南,在乌拉溪偏桥流入九龙河,全长73公里,铁厂河、湾坝河、三岩龙河、洪坝河均属常年性河流,河床纵跌比降大,具有发展电力的良好前景。雅砻江自北而南流经上团、八窝龙、三岩龙三乡后,绕经木里县复转向北从子耳、魁多、烟袋、朵洛、小金等乡流过,流长86公里。

旅游:九龙县境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洁白如银的皑皑雪峰、浓密繁茂的原始森林,绚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以及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神奇美丽、景色绝佳的旅游避暑胜地——伍须海,景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集原始森林、终年雪山、高山草甸、高原湖泊为一体,牛鼻子洞、老人峰石林、神女挤奶峰、溶洞、温泉、十二姊妹峰等十大景点相映成趣。每至春夏,山花烂漫,鱼跃鸟欢;湖面泛舟,心旷神怡;湖畔野炊,别具风味。山、水、林、草、花遥相辉映,人、畜、禽、鸟、兽和睦共乐,恰似世外桃源,更似人间仙境,瓦灰、洪坝两个省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风景优美,丰富,自然生态完美和谐。贡嘎山侧小卡子云海,古老的野人庙,神秘的吉日寺,古木参天、碧海连绵的鸡丑沟,坐落于玉皇天宫下的托奶山,以及浓郁的藏、汉、彝民俗风情等,风格各异,极具观赏性。

其他:九龙县野生动物丰富,主要有大熊猫、小熊猫、白唇鹿、水鹿、短尾猴、狗熊、马熊、苏门羚、牛羚、金钱豹、麝、麂、盘羊、岩羊、狐狸、绿尾红雉、大腓胸鹦鹉、白马鸡、长尾鸡、水獭、旱獭等珍稀动物近百种,珍稀鸟类几十种。野生食用菌丰富,主要有松茸、猴头菌、牛肝菌、大脚菇、野生平菇、羊角菌等。中药材有虫草、灵芝、贝母、天麻、黄芪、独活、雪莲花、木香、丹皮、羌活、当归、杜仲、蜂蜡、兰星、防风、棉芪、薯芋、三七、大黄等360余种。

历史沿革

藏语称“吉日宗”,并有奇卜龙、结署绒之称。含义为“八角”。据载,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西藏喇嘛来康区传教,在今汤古乡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称“吉日宗”。

“九龙”称谓,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菩萨龙、三安龙、麦地龙、墨地龙、三盖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

据最早记载,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向孟获借“三箭”之地,用计将南方少数民族从雅安赶到沪水(今大渡河)以西,并在打箭炉(今康定)铸箭盟誓,那时,九龙就有了牧民居住。

后来直到清朝初期,才正式将九龙定县,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

乾隆年间,取消县制,归属康定县。

民国十五年(1926),复置九龙县,属西康政务委员会辖。

解放后,隶属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并入四川省,改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风土人情

贡嘎山周围的康定、道孚、九龙、雅江等部分地区有一小部分人群操一种木雅语,他们被称为“木雅人”据统计,目前木雅人共有一万多人,其中九龙县汤古乡约一千人。

有关木雅人的历史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心。木雅入到底是原始居民还是西夏灭亡之后南徒的西夏遗民?至今仍无定论。根据1882年英国巴尔对雅袭江流域的“弥药”(木雅语又称弥药语)调查至今的国内外资料显示,我们初步认为木雅人是西夏灭亡之后南徙来的西夏遗民同这里的原始居民融合而形成的。而这里的原始居民很可能就是唐代党项原始居民——弥药人。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交通日益发达,原来的木雅话逐渐被官话——西藏话所代替,而原来的弥药人也就逐渐成了藏人。

由于水土和血缘关系,木雅人皮肤白暂、高鼻、圆眼、聪明、俊秀、勤劳、好酒。他们外出使用德格藏语,在家使用“木雅语”,能歌善舞。木雅人中,一般男性不参加庄稼活,在家作针线或出外作临时工,庄稼活全是妇女干。

由于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木雅人的婚事、葬俗等风俗习惯以及信仰方面,与藏族大同小异。木雅人有、水葬和土葬,而且信仰佛教。在装饰方面,男性与藏族相同,妇女与藏族有别。藏族装饰品一般放在头上,而木雅人的放在颈上或腰上。而且木雅人虽留长辫,但不后垂,而是盘在头上,用一块黑布或兰布叠成瓦形,盖在头顶。有时在头上稍加点缀,放上小巧玲珑的头饰,但不太多,腰带上之装饰,似袋之型,佩戴腰刀。有的还穿宽大的折裙和用可毛牛毛织成的斗篷,黑色白领,领上用红羊毛线织成吉祥图案,披在身上,飘飘然然犹如文姬归汉之风度。

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种形式与羌、嘉戎人的房子相似。“黑石为室”高数丈,一般三层,下层为养畜、中层住人、上层晒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设有经堂、茶房、卧室、凉台、敞房和厕所。他们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筑在平地上。

木雅人的历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汉藏文文献,对操这种语言的人的历史就有过记载。近代,中外学者对木雅人的语言和历史的研究有了发展,发表的论文甚多。多数文章认为,目前操木雅语的居民和古西夏人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文章甚至认为,木雅人是西夏灭亡后南迁的移民。到底木雅人的族源在哪里?他们是怎样进行历史演变的?相信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会水落石出。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九龙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朴素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彝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施。

彝族火把节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九龙县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杆杆”酒,,荡秋干,跳锅庄舞。这时田野里火把摇曳,民间会萃,极富民族特色。

彝族婚俗

九龙县彝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最大的特色就是“抢”新娘,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迷人的色彩。泼水、抹黑脸等方式使整个婚礼充满着欢乐风趣和幽默,人民把婚礼中的“抢”、“背”、“瞧”誉为三绝。“不背不抢的身不贵,背去的媳姨(妻子)值千金”。往往在“抢”新娘和喜背新娘的婚礼过程中,又为未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斗智交友的良机。一次次“抢”新娘的嬉戏逗阀,一次次喜背新娘的热闹场面,又孕育着一对对新的情侣。

彝族文化艺术

彝族是一个能哥善舞的民族。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炽热、欢畅。彝族传统工艺美术颇具民族风格,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另外,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历史上拿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药书籍、宗教经典等。

彝族服饰

九龙县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象征着彝族人民的刚强、坚韧和善良。

经济概况

(一)农业

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316万元,粮食总产11655吨,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达到19.94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达2746吨,农牧民人平收入达到968元。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574万元

(二)

1962年,办起了第一个县办国营工业水电厂,到1963年全县只有3个工业企业;13年,县城兴建农机厂;18年县办经营林场在汤古乡鸡丑建成投产;70年代后,县城陆续办起矿、木材加工、水电、自来水厂;至1986年以后,相继建成立壁电站、洪坝林场、踏卡林场院;1989年建成县办里伍铜矿选厂,乡镇工业企业增加到6个;2001年,全县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个体企业527个,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2年工业产值为260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712万元的39%。

(三)交通运输

截止11年县境内没有1条公路,物资运输全靠马驮人背。19年建立了九龙县汽车站。1985年全县有干线两条,通车里程162公里,支线6条,通车里程85.7公里;到2002年,全县公路里程达439公里,并全面启动了通县油路工程。

(四)邮政电信

九龙县邮电局成立于1951年,到1998年有邮政局(所)四个,代办点一个,服务人口4865人,每个点的平均服务面积达1354.0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2人,现有邮路三条,邮运里程单程194公里,其中:汽车邮路90公里,摩托车邮路30公里,农村投递路线五条412公里。1998年,电信局成立,开设了邮政长话、农村电话等业务。开通了县城至康定、县城至大里伍光缆通讯建设,电话普及率达12部/百人。200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3.64万元。

(五)商贸

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5个,从业人员80人,200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58万元。

(六)财政金融

是国家补贴县。到1985年国家补贴达到4353900元,较1954年增加913.88倍,年平均递增24.60%;二00二年财政收入为698.9万元,支出8216.9万元。

行政区划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6770平方公里。

JiulongXian

513324

626200

县人民驻呷尔镇

2004年,九龙县辖1个镇(呷尔)、10个乡(乃渠、汤古、三岩龙、八窝龙、上团、斜卡、烟袋、魁多、乌拉溪、洪坝)、7个民族乡(子耳彝族、三垭彝族、俄尔彝族、朵洛彝族、踏卡彝族、小金彝族、湾坝彝族)。

2021年1月,九龙县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九龙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九龙县在列。

2017年2月21日,九龙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截至2017年年末,甘孜州辖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18个县市。

1、康定市

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地跨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康定市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截至2019年3月,康定市辖街道办事处2个(炉城、榆林)、5个镇(姑咱、新都桥、金汤、沙德、塔公)、14个乡(雅拉、时济、鱼通、麦崩、三合、捧塔、吉居、瓦泽、呷巴、普沙绒、甲根坝、朋布西、孔玉、贡嘎山);共235个村、5个社区、4个居民委员会。

2、九龙县

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三市州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6770平方公里。九龙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省道215线山重四级油路纵贯全境,扼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门户,北距康定234km,南距成昆铁路凉山州泸沽火车站231km,距西昌飞机场280km。

截至2004年,九龙县辖1个镇(呷尔)、10个乡(乃渠、汤古、三岩龙、八窝龙、上团、斜卡、烟袋、魁多、乌拉溪、洪坝)、7个民族乡(子耳彝族、三垭彝族、俄尔彝族、朵洛彝族、踏卡彝族、小金彝族、湾坝彝族)。

3、甘孜县

位于四川西部,甘孜州北部,东与炉霍县接壤,西与德格县毗邻,南与新龙县、白玉县交界,北与石渠县、色达县、青海省相依。县境介于北纬31°24′——32°53′和东经99°08′——100°25′之间,南北长164公里,东西宽117公里,幅员面积7358平方公里。

至2006年底,甘孜县辖1镇,21个乡:甘孜镇,呷拉乡、色西底乡、卡攻乡、仁果乡、拖坝乡、斯俄乡、南多乡、生康乡、贡隆乡、庭卡乡、下雄乡、四通达乡、夺多乡、扎科乡、来马乡、昔色乡、泥柯乡、茶扎乡、大德乡、卡龙乡、查龙乡,共222个行政村。

4、白玉县

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36′至99°56′与北纬30°22′至31°40′之间。幅员面积10591平方公里。

至2011年底,白玉县辖1镇、16乡共156个村:建设镇、乡、绒盖乡、章都乡、麻绒乡、河坡乡、热加乡、登龙乡、赠科乡、阿察乡、麻邛乡、辽西乡、纳塔乡、安孜乡、盖玉乡、沙马乡、山岩乡。

5、理塘县

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距离州府康定285公里,距省会成都654公里,地处东经99°19′—100°56′,北纬28°57′—30°43′,县驻地高城镇,海拔4014.187米。至2011年理塘县总面积14352平方公里。

至2011年底,理塘县辖5个片区,1个镇、23个乡:高城镇、呷柯乡、曲登乡、禾尼乡、村戈乡、奔戈乡、莫坝乡、麦洼乡、拉波乡、格林乡、德巫乡、觉吾乡、君坝乡、绒坝乡、藏坝乡、上木拉乡、章纳乡、喇嘛垭乡、甲洼乡、濯桑乡、哈依乡、亚火乡、中木拉乡、下木拉乡,共231个村,282个村民小组。

6、得荣县

地处东经99°07′--99°34′,北纬28°09′--29°10′。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江干旱河谷区。北部与本州巴塘、乡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中甸县相邻,西南与云南省德钦毗邻。县境东西最大距离4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12公里。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

至2017年底,得荣县辖3个镇、9个乡:松麦镇、瓦卡镇、白松镇、斯闸乡、奔都乡、八日乡、日龙乡、徐龙乡、曲雅贡乡、古学乡、茨巫乡、贡波乡,共127个行政村,3个社区,251个自然村。

百度百科-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行政区划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位于哪里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山西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东与石棉县相连,位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9°54′-30°10′。南北长69.2公里,东西宽49.9公里,全县总面积2165.35平方公里(未含争议区域面积198.48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8乡,57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藏、彝、回、羌、蒙、苗、纳西族等14种民族,共计77099人(2001年末)。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东距省会成都285公里,西距州府所在地康定49公里,南距石棉县112公里,北距丹巴县125公里。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有名的干热河谷地区。县境内最高海拔(贡嘎山)7556米。泸定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季均温度7.5℃;夏季温凉湿润,季均温度22.7℃;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见。

泸定县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特别是康熙皇帝亲赐"泸定桥"因经军在此取得辉煌胜利而蜚声中外,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之一。城区文物馆内展有建立苏维埃的前后情况和红军遗留在泸定的实物,被列为国防教育基地。河西沙坝建成有高31.25米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系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础,全城共有四痤桥梁横跨大渡河(其中两痤为吊桥)。河西沙坝留学生有法国籍教士所修天主教堂,红军飞夺泸定桥是曾将此作为战前会址。旧城区内有朱德同志长征经泸定时的居住旧址及十八军1951年进藏时修建的船头钢缆吊桥,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县城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国道318线穿城而过,全县运输单一,只有公路运输。对外交通设施用地7.03公顷,人均6.39平方米。2001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92万元,农业总产值1017.78万元,商饮业总产值431万元。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多家,工业类型以食品、机械、建材工业为主导,骨干企业有酿造厂、机械厂、皮革厂、石材厂。泸桥镇的对外交通联系几乎完全依靠国道318线,此线沿大渡河东岸,经铁索桥桥头通过城区,是联系泸定内外经济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纽带。

自然地理

泸定县境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川西高山高原最深陷之峡谷区。地貌类型从低中山峡谷区直至高山、极高山区。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属典型高山峡谷区。山体呈南北走向,县境内高山林立,谷深壁陡,沟壑交错,许多山峰都在4000米以上,其中西南与康定县接壤之贡嘎山是其主峰,海拔7556米,为全省最高峰,被誉为“蜀山之王”。二郎山海拔3437米。岭谷相间,山岭到大渡河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0公里,而岭谷相对高差达3000米以上。(贡嘎山主峰到大渡河河谷相对高差达6500多米),形成高差大,坡面短,坡度陡峭,山高坡陡,高差悬殊,岩体破碎,岩石裸露这一特殊地貌特征。

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有名的干热河谷地区。县境内最高海拔(贡嘎山)7556米。

泸定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季均温度7.5℃;夏季温凉湿润,季均温度22.7℃;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664.4毫米。境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见。

矿产

泸定县地质位置属康滇地轴北缘,南北挤压带东侧,处在攀西地质缝合线古裂谷的中北部,境内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区内广泛出露有各地质时代的各类岩层,为形成各种矿产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和场地。

境内矿产各类较多,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潜力,现已探明的矿有:铅、锌、铬、钨、黄金、云母、石棉、锰、大理石、花岗石、汉白玉、石灰石、石膏、煤及矿泉水和温泉等矿产三十余种。已基本探明储量为:铅锌22万吨、锰35万吨、铁218万吨、银25万吨、硅石5000万吨、石灰石2500万吨、石膏15万吨、矿泉水年流量64万立方米、花岗石19亿立方米。

生物

泸定县森林面积82438.5公顷,森林覆盖率38.78%,境内野生生物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巨大。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生物有药用植物、野生食用菌、珍稀动植物培植和山野菜等。

药用生物蕴藏量较大,中药材中占重要比重的药用植物达700多种,约占全州已知种类的30%,常年收购的药用植物有50多种,年收购量在30-40万公斤之间。药用生物主要有冬虫夏草(年产量受降水量影响有较大波动)、贝母(年产量2000-3000公斤)、天麻(年产量5000公斤以上)、大黄(年平均产量10000公斤)、薯蓣(年平均产量60万公斤)、虫娄(年平均产量10万公斤以上)、杜仲、当归、党参、独活、首乌等。各类野生生物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野生食用菌蕴藏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多为农民自然集少量供应市场,尚未很好开发。据初步调查,种类达30多种,分布于峡谷、山原区的森林、灌丛中,主要有:松茸、木耳、羊肚菌、荞巴菌、鸡蛋菌、刷把菌、猴头菌等。

珍稀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有红豆杉、康定木楠、连香树、麦吊杉、银杏等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

境内有野生哺乳动物31科69种;鸟类43科167种;爬行类5科10种;两栖类3科4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37种。海螺沟内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是珍稀动物牛羚、猕猴、大熊猫、小熊猫、马麝、岩羊、红腹角雉等动物的生要栖息地,沟内还有海螺斑、三尾凤蝶,属世界珍品。

山野菜较丰富,有山、蕨菜、香椿、刺五加、鱼腥草等野菜数十种,山野菜类植物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属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抚奏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泸”之河(修桥奏折误称为泸河),“定”表示平定“西炉”之乱后泸河一带安定。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

泸定县历史悠久,地建笮都县始于汉初,唐高祖武德元年设置嘉良县、大渡县,晋改设晋乐县等,宋实行縻州管理制度,元、明代推行土司制度,设长河土千户、冷边和沈边长官司,清宣统三年置泸定桥委员会。

民国元年设泸定县和化林县,民国二年改化林县为县佐,泸定始为单一的县,隶属西康省。

1950年3月泸定解放,1956年1至9月属雅安专区,1956年10月转划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风土人情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经济概况

泸定县2001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92万元,农业总产值1017.78万元,商饮业总产值431万元。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多家,工业类型以食品、机械、建材工业为主导,骨干企业有酿造厂、机械厂、皮革厂、石材厂。泸桥镇的对外交通联系几乎完全依靠国道318线,此线沿大渡河东岸,经铁索桥桥头通过城区,是联系泸定内外经济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纽带。

行政区划

泸定县2001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92万元,农业总产值1017.78万元,商饮业总产值431万元。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多家,工业类型以食品、机械、建材工业为主导,骨干企业有酿造厂、机械厂、皮革厂、石材厂。泸桥镇的对外交通联系几乎完全依靠国道318线,此线沿大渡河东岸,经铁索桥桥头通过城区,是联系泸定内外经济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纽带。

风景旅游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二郎山西麓,大渡河由北向南贯穿县境,是古代通往藏区的“唐蕃古道”和现川藏路经过的地方,素有“康巴东大门”之称。

泸定县旅游丰富、分布广泛,遍及四镇八乡。县境内的旅游景点以大渡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不同景观组合的片区。西片区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贡嘎山东坡,包括燕子沟、雅家埂等生态旅游区在内,是一处以冰川、湖泊、雪峰、森林、温泉等自然景观为主,唐蕃古道、红军长征遗址及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为辅的综合性景观旅游区;东片区以泸定县城泸桥镇为中心,包括二郎山森林公园和岚安乡历史文化旅游区在内,是一处以大桥文化、长征文化、古遗址文化及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高山、峡谷、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为辅的综合性景观旅游区。

1、冰川、雪峰:贡嘎山东坡永久冰雪线高度大约为4900m左右,所以境内5000m以上的高山、极高山区一般均有山岳型冰斗冰川与小型山谷冰川发育。其中除了冰斗冰川是登山探险者专门欣赏的景观外,海螺沟、磨子沟、燕子沟、南门关沟等处的冰川地貌景观一般游客均可就近观看,甚至亲自攀登,以充分领略大自然之神奇魅力。

2、原始森林:贡嘎山东坡是甘孜州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以现代冰川伸入原始森林为特色,森林面积达70平方公里,森林中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是吸引游人的重要场所。

3、湖泊景观:距县城最近的湖泊为兴隆镇海子山的沈村海子,从沈村步行上山三四里路即可到达。海子所在部位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形成的台地,台地中部有一个狭长的山间湖泊,它像一颗镶嵌于群山中的碧玉,与山下的大渡河玉带遥相呼应,每当朝霞初起,湖面碧波荡漾,恬静的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另一个著名的高山湖泊是雅家埂雪山坎附近的猪腰子海,湖中水天一色,湖畔原始森林、杜鹃林与湖景融为一体,是游人理想的观光场所。

4、温泉、热泉:境内磨西——雅家埂地区地处贡嘎山东坡地热带中,已知温泉有湾东温泉、海螺沟温泉(4处)、杉树坪温泉、燕子沟温泉、跃进坪(长河坝)温泉等八处,其地表温度介于29度-80度。海螺沟二号营温泉位于海拔2660m的支沟内,有数处泉眼,最高的泉眼水温可达92度,视流量约5L/S,该泉含多种矿物质和化学元素,无色透明,是优良的医用、药用、饮用矿泉水。

5、飞流瀑布:本区大小瀑布难以计数,其中以海螺沟景区青石板沟、龙通沟的阶梯状瀑布较为壮观,有声若惊雷的油榨沟瀑布引人入胜。

6、古树、珍禽:古树名木主要有海螺沟的“麦吊杉王”(高50m以上),苞木解柯寄生树,磨西古香杉树(杉木树王),桂花坪野桂花林(有5000株),新兴的康定木兰古树等;海螺沟青石板、大湾子、热水沟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是珍稀动物牛羚、猕猴、大熊猫、小熊猫、马麝、岩羊、红腹角雉等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7、奇峰怪石:贡嘎山现代冰川侵蚀形成了贡嘎山区核心部分极为典型的角峰、刃脊、冰斗、悬谷、“U”形谷等重要的地貌景观。这在沟谷相对开阔的燕子沟中现代冰川活动形成的冰蚀与冰碛地貌可一览无遗,进入药王庙后不久,即可看到沟左的石笋峰、骆驼峰,沟右的七女峰、望夫峰等尖峭的冰蚀山峰;正因为山势陡峻,一些因地震或崩坍而坠落于谷底的巨大山石也能独立成景,如得妥北的花石包,体积达7324立方米,系大渡河西岸摩岗岭之山岩因地震坠落于大渡河东岸而形成,大渡河谷由原先的宽畅突然束窄而形成风口,这一地形的改变使这里始终有强劲的谷风吹过,故尔成为“花石吹箫”的景点;又如新兴跃进坪以西有一处叫爆岩的地名,自该处滚落的两个大石块恰好位于通往雅家埂景区公路的两侧,犹如景区大门的两个守卫,谓之“门神石”,与沟尾之“关门石”遥相呼应。

8、气象景观:贡嘎山高耸入云,从马日岗等地可观赏主峰和中山峰的雄姿,从长草坝黄崩溜等地可看到“金色雪山”最佳画面,从黄崩溜和羌活棚九斗岩可观海螺沟云海;主峰海拔3437m的二郎山,垭口东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垭口西为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区,这里气象变化万千,时而晴空万里,远观贡嘎雪山,白雪皑皑,时而云雾缭绕,滚滚浓云,如飞瀑空悬,使人仿佛置身云海仙境。

泸定桥是一座悬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最早出名是康熙皇帝亲自定名并题写的。当时,这里(古称泸河)发生昌侧集烈之乱被平定,所以叫泸定桥。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处,受敌阻击,经过两小时激战,"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因此而名扬中外。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因军事需要及藏汉贸易方便下旨修建泸定铁索桥,并御笔亲题桥名“泸定桥”,意为骚乱已平,泸河已经安定。泸定桥结构特殊,造型别致。桥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铁链由862至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桥身净空101.67m,宽2.9m,犹如十三条巨蟒横空出世,令人惊叹不已。桥台全用条石砌就,形如碉堡,下设落井,用生铁铸成的地龙桩与卧龙桩锚固铁链。桥亭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大方、造型别致。亭脊游龙走兽栩栩如生、十分壮观。

泸定桥自建成以来一直以军事要塞和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称,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飞夺泸定桥一战,一举粉粹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同志也为此而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泸定桥自此名扬中外,巍然屹立于大渡河上,向后人展示着不朽的革命精神。

解放后,泸定人民在桥东修建了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在距桥约500米的河西沙坝建成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1961年3月4日,泸定桥被院首批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定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泸定桥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文化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的泸定桥已成为中外游人瞻仰、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及观光、旅游的胜地。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展示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勤劳勇敢的泸定人民在这片热土上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泸定县所发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2005年泸定人民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重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纪念馆的外观造型独特,气势雄伟,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与纪念碑公园大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形成了一条延伸的红色文化游览中轴线。纪念馆屋顶模拟天安门城楼,寓意“十三根光秃秃的铁链托起了共和国”。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49平方米,地下一层,地面局部三层,主展厅分布在一、二楼。展区共分5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战略转移,突重围长征路上现曙光;第二单元为抢险飞夺,泸定桥上谱写英雄史诗;第三单元为传播火种,在泸定显红军英雄本色;第四单元为北上征程,艰苦卓绝誓做抗日先锋;第五单元为泸定历史文化厅。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综合利用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较为全面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馆内共计收藏、展示各类历史文物、、资料等400余件。该馆功能完善,设有多功能厅、会议厅、留言室、游客休息室等。

二郎山为泸定县与天全县的界山,因1950年解放军修筑公路时一曲“歌唱二郎山”而名闻天下,也是甘孜州继《康定情歌》后闻名四海的旅游胜地。

二郎山整体呈北偏东走向;主峰海拔高3437m,南侧的火夹沟公路垭口高2987m。垭口东为天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哑口西为泸定北亚热带于热河谷季风气候区。自火夹沟垭口东望为阴山,那里潮湿多雨。西望为阳山,这里气候爽朗,光照充足,可见贡嘎雪山熠熠生辉;俯瞰大渡河,宛若一条玉带蜿蜒南流。1958年建设的二郎山人工林场,早已郁蔽成林。二郎山上经常云雾纷绕,上午往往是晴空万里。下午雾气即从山脚升起,顿时从现口涌来滚滚浓云,奔腾飞泻,如飞瀑空悬,转瞬间又变成洁白的浮云;使人仿佛置身云海仙境。

山上的原始森林除了松、杉、桦外,还有珍贵的珙桐、樟和楠木,山上各色野花争奇斗艳,更有那四季轮流开放的三、四十种杜鹃。从山脚往上,一路景色,变化万千.山脚溪水潺潺,岸芷汀兰;山腰花红柳绿,草木葱茏;高山霜叶片片,层林尽染;山顶玉树琼枝,晶莹璀璨。集春花、夏绿、秋实、冬雪之风光于一处,融自然之美景于一山。自二郎山隧道贯通后,原盘山公路便可成为一条很好的游山道。

燕子沟风景区位于蜀山之王一贡嘎山东麓、泸定县西南部,距县城60km的新兴乡境内。属国家4A级风景区海螺沟的姊妹沟。沟长40km,景区面积100千平方米。年降雨量1200毫升,平均气温8.5℃、燕子沟风景区低海拔现代冰川、森林、山峰和温、冷泉、珍稀动植物荟萃,古朴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了她独特的魁力。

从沟口到贡嘎山主峰,海拔落差大,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植物被带。沟内有植物4000余种,观赏植物数百种、花卉二百余种,如康定木兰、杜鹃、百合、兰草及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贝母、天麻等。动物300多种,珍稀动物二十余种如小熊猫、羚羊、羚牛、猕猴等,犹以燕子沟三尾凤蝶、斑蝶为世界极品。

燕子沟有海拔5900m以上的山峰十五座。沟内有挺拔险峻、高耸云天的奇山异石,如:药王庙旁拔地而起,犹如一巨形竹笋直刺苍穹的竹笋峰;药水沟旁四座拔地而起的石笋直冲云天,形如正行进于取经途中的唐僧师徒的唐僧师徒石笋峰;朱家沟年轻**背着小孩焦急地盼望丈夫归来的望夫台;状如犀牛角独立群峰之中的犀牛角峰等,这些独具特色、千奇百怪的角峰群其形状栩娜如生.巧夺天工,犹为壮观。

沟内有多处矿温泉,水温在20℃—45℃之间,属碳酸钠或碳酸氢钙中性温泉,水质无色透明,无异味和有害成分,以药于来为代表的优质矿泉水,被评为中国十六名泉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际登山爱好者十余次经燕子沟向贡嘎山主峰挑战,也未能征服它,燕子为成为了征服贡嘎山探险勇士们的登山基地。

燕子沟既可供登山、探险、科学考察、高山滑雪溜冰,又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疗养、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燕子沟正以她独有的神奇魁力吸引千千万万的中外旅游者,成为川西生态旅游环线上新兴旅游景点。

2021年4月,泸定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74名。

2020年6月,泸定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7年2月,泸定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泸定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7年下半年甘孜州喇荣寺管理委员会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有报名人数统计表吗?报名的人多不多呢?求答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地处东经99°08′——100°25′,北纬31°24′——32°54′。“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0弟子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第一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上下千年,纵古论今,甘孜得“天时,”拥 “地利”,江山多娇,英雄辈出,人杰地灵。内连康定、成都、外连青海、西藏、甘肃,作为康北交通枢纽,历来商贾云集,生意兴旺,堪为康北经贸中心。甘孜幅员辽阔,土地肥美,牧场无垠,水丰草茂,五谷丰登,羊肥马壮,堪称“雪域明珠”。

“甘孜”藏语乃洁白美丽之意。那里自然风光绮丽,良哥山、巴颜额拉山、果拉狼山、沙鲁里山巍峨四周,雅砻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缓缓流过广袤肥沃的田野。这里有景色秀美,相传是莲花生大师在藏区点化的24座神山之一的奶龙神山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扎日拥康神山,有探险旅游的好去处扎曲河,更有广阔无垠、牧歌悠扬的达通玛草原风光。

甘孜人杰地灵。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用他们惊人的智慧,超常的创造力谱写了灿烂辉煌,值得整个藏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古朴庄严的甘孜寺、大金寺、德贡波、东谷寺等43座古刹名寺,为甘孜这块灿烂的明珠更加增彩溢辉;五大教派齐全的藏传佛教、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民间建筑以及藏画、手工艺品、古朴风韵的民间舞蹈、文学艺术等,特别是名扬天下的甘孜踢踏为甘孜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甘孜堪称文化之都。

甘孜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那里有格萨尔的故事和古老遗迹。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孕育了噶玛噶举教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倡建霍尔十三座寺庙的哲蚌寺法王昂翁彭措,著名爱国人士阿旺嘉措,著名宗教爱国人士五世格达-,并谱写了-总司令与五世格达-之间“军爱民、民拥军”的千古颂歌。甘孜县还诞生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将军——杨世喜将军,孕育出了第一位藏族博士——格勒博士。

风土人情

觉安钦巴,意为“十五供品”,亦称“酥油花”。它是以酥油为原料,以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树木等人和事物为主题的一种高超的手工油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文成公主与第三十二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时,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文成公主从京城长安带来的一尊十二岁佛祖像前供奉了一束酥油花,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酥油花初期以莲花为主,题材较为单一,后来,这种习俗传到各大寺庙,酥油花的题材和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了藏区各大寺庙独有的一种高超的油塑艺术。

甘孜县酥油花的制作在藏区可谓独树一炽,其制作工艺精湛、考究、造物形象逼真,表现形式多样,涉及人物、花卉、佛像、树木、飞禽、走兽等无所不包,且讲究年年内容翻新,用各种造型组成各种故事情节,集艺术性、欣赏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堪称藏区一绝。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制作酥油花的艺人们便将纯净的酥油揉以各色染料,开始制作酥油花,到了每年-正月十五日灯节会上,艺人们便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在寺庙的大经殿前的院内展出,一年一度,成为盛会。由于这些酥油花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花样新颖,色彩绚丽,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及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是在藏族宗教仪式和酬神醮鬼、民间歌舞、说唱表演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

一、藏戏的萌芽、雏形、复兴与普及过程

据藏史资料记载,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西藏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宗教----笨波教。从其内容上看,它是一种万物神灵的信仰。活动主要是通过巫师作为神灵的化身,是沟通百姓与神灵关系的中间媒体。巫师通过舞蹈的方式使神灵赐福于众生,禳祸免灾。这样就构成对神灵祈求的如祭祀、祈祷、巫觋之术等各种教仪,巫师自然就成了笨波教举行宗教仪式和占卜祈祷的舞蹈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宗教的发展,已进入奴隶制的藏族民间艺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如与舞蹈相结合的“鲁”体民歌和笨波教“摇鼓作声”宗教祭神法舞“巫舞”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以娱神驱鬼,禳灾迎祥的“羌姆”。总之“羌姆” 是在西藏原始宗教“笨波”祈庆媚神,摇鼓作声的巫师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宗教舞蹈。

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18-----785年)派大臣前往阿富汗迎请高僧莲花生大师入藏宏扬佛法,于-土羊年(公元779年),在山南建造了西藏佛教第一座寺庙----- 桑耶寺。莲花生大师到藏后,大力推行佛教,竭力把佛教和笨教相融合,根据佛经故事将佛教教义和笨波教义巫师祈神仪式以及土风舞相结合,改编成一种新的西藏佛教祭神舞蹈形式。这种宗教舞蹈虽然带有相当浓厚的佛教仪式性,但它是当时百性的若干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生动体现,是藏族民间歌舞和民间 表演形式的最初代表形式。在《莲花生传》中记载;“译经师 (莲花生)在桑耶寺慈氏洲译经竣工后,由长老手持译经绕务孜殿三周,排成行列,戴上面,击鼓跳舞,为所译经典开光。”之后,这种仪式便沿袭下来,形成了现在藏族寺庙举行的所谓 “跳神”。藏史《巴协》中记载;“吐蕃赞普赤松德建筑桑耶 寺,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了一种舞蹈”。 这就是藏族跳舞“羌姆”的兆始。这些舞蹈形式和内容在第司. 桑吉嘉措的藏医著作《亚色》中有记载;“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臣民们进行‘卓’、‘鲁’、‘协’等文艺活动。‘卓’是戴面具的鼓舞;‘鲁’是只唱不舞;‘协’是即唱又舞。” 这时的演员全是僧人,表演时有时配上诵经为伴唱,这就形成 了哑剧性的跳神颂佛祈愿的新形式。

在藏史《萨迦世系史》中记载:“-木狗年(1034)年时,卓地(现西藏萨迦寺附近)有大庙会,往观焉,百技杂艺 之中,有巫师多人,自在女二十八人,戴面具,手持兵器,另有长辫女击鼓,随之而舞,至为奇观......。”这就是说在十 一世纪以宗教祭神法舞为主的艺术形式中,掺杂了百技杂艺等内容,还正式出现了男女合舞的场面,并出现了自在女、巫师等形象的戏剧人物了。这进一步说明了“羌姆”已由单纯的宗教仪式发展为既媚神又娱人的艺术形式,更加接近了世俗化。

相传十四世纪,噶举派僧人唐东杰波(1385----1464年,后藏地区民间出现的人物)是藏戏的改革者和创新者,他把“羌姆”等宗教仪式由寺庙引向了民间。唐东杰波一心想为众生谋利,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铁索桥。为建造铁索桥募捐集资,他吸收了当时各地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邀请了山南穷结县一户叫白拉家的七位能歌善舞的姊妹组成演出班子,二人扮猎人,二人扮王子,二人扮仙女,一人击钹,唐东杰波亲自编导节目,设计唱腔唱词,利用寺庙里活动的跳舞神舞蹈形式,以穿插进佛“本生”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内容,编排了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村场小巷卖艺募捐,并教化众生。七姊妹组成的“宾顿雪巴”就是最早的藏戏白面具派, 这就使过去较为单纯的跳神舞“羌姆”逐渐戏剧化,在哑剧性的情节化舞蹈中开始出现了说和唱。随着表演手段的不断加强, 使这一新生的艺术表演形式逐渐从宗教仪式中分离了出来,形成藏族戏剧艺术的雏形。这一改革顺应了时事,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从而使改革后的艺术表演形式流行更为广泛,彻底实现了藏戏由寺院走向民间,并使之完全成为藏区世俗化的一种歌舞艺术。

五世0阿旺.洛绒嘉措建立甘丹颇章(当时藏区地方),统一西藏后,拉达克地区曾派一支歌舞队前来拉萨祝贺,那翩翩舞姿,悦耳的音乐,使0如痴如醉,便遴选十二、三岁的男童(小扎巴)派往拉达克地区学习歌舞。五世0在北京觐见大清顺治皇帝时,经常出席宴会,游乐观戏,从汉族戏剧艺术和宫廷歌舞中受到一定启发。返藏后五世0在藏族民间小戏的基础上,对藏戏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藏戏成为一种独立于宗教活动及各种民间艺术之外的,具有一 整套独特演出形式的藏民族表演艺术。为使藏戏表演职业化,五世0把演员从寺院中分离出来,成为专职艺人,并组成西 -史上第一个职业藏戏班子----觉木隆。同时,把艺人所用唱本由叙述体发展为代言体,这便形成了后来所见的演出“脚 本”。并使藏戏表演在前后藏地区和山南发展普及以后,各地职业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据藏史记载,当时每年参 加噶厦组织雪顿节的献演剧团达十二个,从而形成了早期藏戏 的白、蓝面具两派。

二、甘孜藏戏的种类与源流

甘孜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是对能歌善舞的甘孜人民的真实写照,县内藏戏表演十分普及。目前,县境内的藏戏可以分为羌姆、阿姐 拉姆、协、夏卓等,简述于后; 1.羌姆:意为寺庙跳神。它是宗教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笨波教的祭礼舞蹈,甘孜各教派的羌姆大约在公元八至九世纪由西藏传入。跳神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各寺的具体情况而定,地点一般在寺院内大殿前的广场上,是属一种具有严密程序的舞蹈艺术,无论提动作的组合,还是队形的变化,各寺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通过专门负责舞蹈训练的舞师,依照跳神舞谱的指点和自身的言传身教而代代相传。乐器主要有 大鼓、钹、长号、海螺、法铃、唢呐等。击鼓是舞蹈中最为重 要的节拍指示,从舞蹈的内容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驱邪禳灾舞、0保佑舞、赐福消祸舞、祭祀娱神舞,神鸟仙兽舞等。 2.协:又叫“弦子”。在甘孜县境内有孔萨协钦、仲萨协、 格达协,郎扎协等,其中白利寺五世格达-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格达弦子尤为著名。起初用此歌舞祭祀亡魂、超度灵魂、免荒灾。以后逐渐丰富其内容而流传于民间。表演 时无伴奏乐器,起舞时,男女两队轮歌共舞,围成圆圈,相对而立,男演员抬头,女演员低头,沿着弧线,先慢后快,边歌边舞,舞蹈的脚步动作矫健,带有“夏卓”的风韵。据说格达-写了二十四首诗歌,并教演员唱, 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格达弦子有唱跳的民间舞。 3.夏卓:俗称“踢踏舞”。甘孜踢踏舞最先是由西藏传入的一种舞蹈形式。大约在300多年前由甘孜寺、大金寺僧侣从西藏日喀则学回。最初其内容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上师、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为主。夏卓传到甘孜之初由寺庙掌握,表演者皆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进行表演,后来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性别的限制,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百人,表演时舞者身着盛装但不佩腰刀,脚或腰部需挂1串响铃,以增添音响色彩。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继承借鉴,广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长处,形成了 “甘孜踢踏”优美的踏步旋转,侧身腾跃等独特的技巧动作,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甘孜踢踏”。甘孜踢踏舞曾于1964年应邀赴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80年参加全国农民业余文艺调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90年, 参加全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得表演一等奖;还获得州、县颁发的多项奖。 4.阿姐拉姆:即甘孜藏戏。-铁鼠年(1780年)从西藏传入,当年,甘孜寺阿巴扎仓嘎洛勒巴去西藏日喀则噶丹寺学习“迥巴”派藏戏,带回剧本和“嘎尔”(祭祀舞)的乐谱及制作精致形象逼真的面具工艺,并把所学的藏戏艺术使授给甘孜寺阿巴扎仓藏戏团,次年,地方-认为这种行为泄露了天机而勒令藏戏团停演。-铁狗年1790年),甘孜寺第三世郎扎-.向巴克珠又重建了剧团。-水猴年(1932年),日嘉-接管了剧团,并表演了藏戏剧目《郎萨雯波》,从此,藏戏在甘孜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甘孜藏戏。 解放前,每年的-7月,在甘孜寺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后,该寺的泽尼扎仓剧团和阿巴扎仓剧团分别以八大藏戏为内容演出3至7天藏戏。

甘孜藏戏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 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甘孜,每逢佳庆节日的文娱活动中,藏 戏都是必演的剧目之一。甘孜藏戏除在本县城、乡村的演出外, 还参加了多次省内外的演出:

1986年,甘孜藏戏参加了甘孜州“跑马山之秋”文艺调演;

1989年,甘孜藏戏应邀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舞美艺术” 演出;

1990年,在甘孜州第二届文艺调演及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 中,甘孜藏戏演出队以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广泛赞誉;

1991年9月,甘孜藏戏参加了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演出;

1993年8月至10月,甘孜藏戏演出队在北京八达岭等地演出, 历时两个月。

1994年,甘孜藏戏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

1995年6月至11月,甘孜藏戏在北京,北戴河等地演出;

1996年6月至10月,甘孜藏戏参加大连和自贡市艺术节演出。

甘孜藏戏演出队每次都以其独特、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很 高的荣誉,并得到了国内外、省、州以及兄弟县来宾和观众的 好评和赞扬。

达通玛大草原位于甘孜县城西北部,那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恰似蓝天下的一块巨大的绿毯。成群的牛羊恰似点缀其上的朵朵鲜花,那种辽阔悠远的美丽,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大草原除景色美丽外,还有著名的古刹奇观、神秘的宗教习俗和鲜为人知的民间习俗等,等待人们去发掘和探索。

一、古刹奇观

由于达通玛地处川藏高原腹地,千百年来 与外界交往较少。因而,宗教活动在这里发育十分完整,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达通玛草原的著名寺庙扎拉寺是目前甘孜县境内十一座宁玛教(红教)寺院中最著名的一座。该寺坐落在达通玛区查龙乡所在地,海拔3980米, 距县城100公里,有甘达公路相通。

扎拉寺名的来源为达通玛境内有达、扎两条沟,而寺庙就 建在扎沟中的支沟内,由此得名“扎拉寺”是“支沟寺”之意。根据《甘孜州藏传佛教寺院志》记载:在达通玛境内有一座噶嘉圣山,圣山的顶上修建了两座笨波寺(黑教)。一座叫德拉 寺,另一座称扎饶忍扎噶寺,后一座寺庙是由凯珠强波郎觉(1130年圆寂)的弟子曲杰玛创建,当时的施主是苏日戈巴(蒙古族,至今达通玛辖属还有苏日戈巴家族的后裔)。- 弟五胜生火猪年(1287),-益西贡波把扎饶忍扎噶寺改宗 为宁玛教(红教),并迁址到现在的地方,命名为“扎拉寺”, 从那时起,扎拉寺寺名沿用至今。

1、寺庙建筑庄严巍峨。该寺坐落在一片绿色的草滩之中,寺庙金碧辉煌,神殿内塑有一尊莲花生大师像,高约五米,呈 金**,大师神态端庄肃穆,面略带微笑。庄重巍峨的莲花生大师像坐落在净土铜色山宫;寺内还设有密显教修习讲授院, 其金顶和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大殿周围经旗杆、转经房和僧舍林立,寺庙周围还建有大量的佛塔,散布着上百顶牧民 帐篷,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寺庙后的神山上插满了无数经旗,微风吹动,经旗猎猎,给人以气势磅礴和庄严肃穆之感,使之不由得肃然起敬。

2、红教经典来源及教义特点:从经典来源来讲,宁玛教可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噶玛”,又称为口传,这种口传经典主要是根据公元八、九世纪以来翻译的密宗经典,在民间由父子或师徒相传而沿袭下来的。另一种叫“德玛”,又称伏藏,据说是八世纪末莲花生大师等人把密宗经典埋在地下,几百年后被人挖掘出来进行传授的。 奇特的教义:宁玛派修习的教义主要是0,主张人的心体是纯净的,心体本质是“远离尘垢”的;重密轻显,苦修净心-。在修习方法上显得十分特别,他们习惯在深山密林里搭棚或选僻静的岩穴里独自修习密法。他们练气功以把握心体,以气养身,并逐月缩食,力图练就仅在口内含数粒青稞就能维持生命的境界。此外,修习者还有意在隆冬雪地和酷暑烈日之下赤身-,苦练把心安住一境的功夫,摆脱各种欲望和心意,以求达到0法的成果。

3、独具风格的佛事活动:达通玛宁玛教法会内容除了僧人集中在大殿念经以外,还组织僧人跳神。跳神是为配合经典内容说教的舞蹈,同时,也是宗教和民族风俗习惯相结合的节庆活动,跳神的僧人主要是年轻的僧人,并提前在本寺专门训练。有成套和系统的舞蹈动作和准确鲜明的舞蹈语汇。跳神时 要戴上马、牛、鹿、猴、大鹏鸟、狮子等家畜和野兽的面具。每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在大殿前跳神,由寺庙的乐队伴奏,主要乐器有白螺,大号、小、唢呐、锣、鼓、钹等。“桑东”在藏语中是烧香的意思,-六月十日至十五日,扎拉寺特别热闹,漫山遍野香烟缭绕,人们头顶蓝天,面向神山,燃起放在柏树枝青稞、酥油、大米、糌粑等物的火堆,其含义是向神供奉,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吉祥。善男信女仿佛看到了神灵的威严和天地的庄重,此时此刻神灵的力量仿佛取代了个人的意志,在广阔的草原上,在这样一种特有氛围中人们实现了心理上平衡和满足。 藏传佛教跳神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是一种民俗节日。当吉祥的节日来临之际,人们便络绎不绝地向寺院汇集,善男信女点起酥油灯,烧香拜佛,捐钱赠物以求神灵保佑吉祥。稍后,寺庙将举行跳神舞会,善男信女静心观赏,身心全部沉浸在那情节起伏跌宕的剧情当中,这时,随着剧情中善恶美丑的撞击,人们的心灵真正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跳神活动期间,青年男女身着艳装,谈情说爱,结交情侣,成为跳神会上的又一亮 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宗教法会已注入新的内容,它不但是一种宗教法会,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

二、保佑平安的嘛呢石堆、经幡、经墙

当你来到达通玛大草原上,你就会发现到处都会遇到刻有藏文的石堆,藏语叫“嘛呢”。它是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咪哞”的简称。 据说经常默念六字真言可以消灾免祸、一生平安。因而,藏族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表示这种心愿,于是形成了藏区处处有嘛呢石堆的宗教景观。人们为祈求平安都会主动刻嘛呢石,并将它们堆起来,这样通过一代又一代虔诚信教徒的堆积,嘛呢石堆越堆越大,平时人们经过石堆时都要主动添加石头,伴以口诵六字真言,并自左向右绕行数圈,可以说嘛呢石堆已成为藏族群众从事日常佛事活动的场所。 经幡:在达通玛大草原深处的青山绿地,圣湖清溪之滨经常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经幡在飘扬。特别是在扎拉寺背后神山阳坡上重重叠叠地插满了数以万计的经幡。在嘉仁塘的经墙绕着的这些经幡都用多条牦牛绳或尼龙绳支起,几十层挂满经幡的环状绳索将经墙的周围紧紧地围住,形成了一个由经幡组成的大金字塔。在茫茫的草原上,出现这样一个经幡飘扬的庞然大物,自然使游子心情震撼,如你来到这里挂上一张经幡,你就为自己许下一个祈祷平安的心愿。站在经墙或神山的经幡 下,人们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神秘莫测力量的存在。

三、让灵魂升华的地方-----台

-,其来源说法不一,普遍认为是一种人生献身精神的体现。-台是藏区人死后用来举行葬礼的地方。-台一般设在高山阳坡之上。四周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它是人生的最后一站,死者将被送到这里,-会念经为死者指明天堂之路,不久,作为神仙化身的秃鹫纷纷结队飞来,将死者尸体食尽,然后飞向遥远的天空,相传这样能将死者带入天堂,并使自己的灵魂进入来世的领地。而达通玛的-台却与众不,-台坐落在离扎拉寺1公里的南端,距山脚有350多米高的一片绿色山坡之中,浓密的青草和各色野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这里空旷幽静,庄严肃穆。这里的经幡堪称藏区之最,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遮天蔽日。条形的嘛尼经墙、呈金字塔形的经幡、灵塔仿佛造就了一个极乐世界,使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从今生到来世的畅想,这是游牧文化的古老遗风。

四、服饰

牧民的藏衣,一般都具有长袖、大襟、腰宽等的特点。根据用料的不同可分为羊皮藏袍,皮毛藏袍和布料藏袍等三种藏袍。皮毛藏袍是用老绵羊皮鞣好逢制的,缝制好的皮袄叫“杂巴”。女式皮袄衣襟边用三种纹式的氆氇缀装饰,氆氇上镶有红、黑两道平布。穿着皮袄时,袍内配穿一件半高领、斜开衣襟的锦缎锁边的夹衬衣,衬衣多半以紫红色、咖啡色、**和白色绸缎缝制。腰系长长的红色茧绸,身后打一个结,腰带的侧旁佩挂一个嵌有珊瑚的银制奶钩,奶钩最早为劳动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品。羔儿皮藏袍是把小羊羔皮鞣好后加工缝制,衣面一般都配红、黄、绿等色的锦缎料子,这种缝制好的藏袍叫“查日”。女式藏袍沿边镶以水獭皮边。男式藏袍沿边镶以虎皮或豹皮。看起来既美观又大方。布料藏袍有单、夹两种,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更换,系上腰带后,使腰际形成大行兜囊。内衣配穿一件白色或其它颜色的衬衣,天气暖或劳动时,即把袖子束在腰上,极为方便。牧民男女夏天都头戴宽边礼帽。冬天一般戴狐皮帽,狐皮帽呈圆筒,帽后开叉,帽沿上翻,皮毛外露,顶部用彩缎制作。戴上以后,尽显草原牧民洒脱剽悍。牧区妇女一般将头发梳成数百根细辫子,下接黑色丝线,上面饰有玛瑙、琥珀、珊瑚、松耳石等珠宝。

五、饮食

牧民平时多以糌粑、酥油、牛奶、酸奶、牛肉、奶渣等为主食,茶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每餐都离不开茶。牧民热情好客,客人到了就可以就餐。以酥油汤和人参果、酸奶中加白糖、包子、藏八宝粥、酥油茶或牛奶等可口食品款待贵客。遇重大节日和各种礼仪时,用新鲜酥油、人参果、黄糖合并做成方块,用酥油镶色做成各种吉祥图案,藏语称“体”,作为款待和馈赠贵宾的珍贵礼品。

六、民间体育盛会----

每年的活动是达通玛最主要的群众性活动,牧民认为活动是免灾解难,六畜兴旺,保佑平安的一件大事,因而都踊跃参加,开始前,骑手们要牵马绕柏枝堆转三圈,同时,口诵祝愿-,高呼“拉索罗”、“扎西德勒”以示祝福。骑手一般是十五岁左右 的少年。主持-的长者把马及骑手引向场跑道的起点上,排列整齐后,一声铃响,骑手们各自快马加鞭冲向终点。获前三名的骑手将获得一根哈达和不同数量的大茶,其余 骑手也将获得表示祝贺的哈达一根,并口呼吉祥如意。-上还将举行在马背上射击和拾哈达等高难度动作的比赛。比赛期间,还要举行牦牛舞、狮子舞、摔跤、拔河、举重等演出的体育比赛。是草原牧民体现自己骁勇的盛大活动,期间,整个草原都将沉浸在热烈、吉祥、欢乐的气氛中。

七、美丽的达通玛草原丰富

达通玛草原有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色须塘,藏语为“金盆宝地”之意,这里黄金储量丰富。辽阔的达通玛草原上还栖息着马熊、獐子、磐羊、鹿、黄羊等野生动物,有“棒打獐子,瓢舀鱼”的美称。

2021年4月,甘孜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4月,甘孜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名。

2021年1月,甘孜县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6月,甘孜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8年2月,甘孜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记甘孜支教及在玉树生活的一段时间

2017下半年四川省考,甘孜州没有公务员招录,色达县喇荣寺管理局没有招录。

2017上半年四川甘孜州公务员考试,喇荣寺管理局招录3个职位,截止报名前一天上午10时,人数情况如图:

可查看四川省考报考指导了解报名相关信息。

2017下半年甘孜州招警笔试成绩已于2017年11月1号可查询。

甘孜藏族自治州那里有车坐至成都阿

2015年8月,偶得机会同志愿者们一同前去甘孜州德格县俄支乡根攀学校探访。行程北京飞西宁飞玉树,那是我的第一次高原之旅。很感激,初上高原就体验到了非游客才能体验到的感觉。学校得孩子们淳朴热情好学,但是条件也是异常的艰苦。种种景象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17年8月,时隔两年,再探俄支。依旧是北京飞西宁,西宁飞玉树。在玉树机场出来,仰望天空,无比震撼和激动,又找到了两年前初到的感觉。行车6小时,终于到了学校。面孔变了,学校新了,不变的是热情和淳朴以及一颗颗好学的心。

该学校校长是当地俄支寺的一名喇嘛。整个学校从开工到运行至今,所有费用均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可以说,是一个个有爱的心让这个学校坚持到了现在。其中种种困难自不必多说。

我们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的去帮助孩子们。

可能因为老天眷顾,我这次去并没有明显高反。但是第三天,同行的伙伴开始有了反应,而且越来越严重。由于俄支当地医疗条件特别差,所以我们决定当天就返回玉树。

第二天中午,到达玉树州人民医院,也是我们所能找到的最近的具有医疗条件的医院。诊断为气胸复发,当天就做了手术。我也就开始了在玉树一周的陪床生活。

我也是真的慢慢理解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话的含义。在这一周的生活里,我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他们是玉树人民医院外一科的医护人员。真的是机缘巧合,才能相遇。非常感谢他们的照顾。藏族人的热情和年轻人的朝气在他们身上提现的淋漓尽致。。。

非旅游形式的生活在一个地方能感受和体验的更多。? 玉树早已经从414地震中走了出来,一座崭新的蓬勃发展小城市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它融合了现代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地区特色。8月1日,从西宁到玉树的共玉高速全线通车,让玉树也不再是青藏的神秘区域。?

玉树的生活体验很特别,难忘之余我发现我已经喜欢上了那个地方。

总之,我不会忘记俄支学校得那些纯真的笑脸。 ? 更不会忘记我在玉树还有那些个朋友。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人口约多少万

截至2017年4月初,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巴塘、理塘、稻城等县城都有直达成都的长途汽车大巴,其中康定的班次较多,如下:

康定——成都

巴塘——成都

稻城——成都

人口:约5万人

人口密度:6人/km2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8186平方公里。

1990年总人口47256人,其中农业人口42044人,非农业人口5212人。藏族44601人,汉族1986人,余为纳西、彝、回、羌等民族。 

古为羌地。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1639),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统治。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粮台。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民国2年(1913),复为巴安县。民国14年(192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更名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包括敦县撤销后划归巴塘的1个区4个乡)辖5区、21乡、1镇。县治夏邛镇,距州府康定483公里,离省会成都公里。 

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自然地理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介于东经98°58′—99°45′,北纬28°46′—30°38′之间。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

巴塘地处川西北丘养高原山区。沙鲁里山脉高耸于县境东部,横断山脉纵贯全县。北部党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为全县最高点。其余诸峰多在5000米左右。最低处为县境西南角贡波乡美荣龙村,海拔2240米。全县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东北部属山原区,中部和西北部属高山峡谷区,西南部属江干旱河谷区。

巴塘县境内的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

扎金甲博神山:峭壁嶙峋、山岩裸露、山型奇特无比的扎金甲博神山山上怪石林立,形态万千,独特的风貌使它在多山的高原仍是那般出众。

生态:全县有森林面积1202955亩,占幅员面积的10.32%;森林积蓄量达20187691立方米;耕地面积57120亩,占0.49%。珍稀野生动植物品种丰富,有木本植物100余种、草本植物1200多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唇鹿和黑金丝猴,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雪豹、藏羚、盘羊、藏马鸡、藏雪鸡、经腹角雉、班头雁、黑颈鹤及大批三类保护动物。

矿产:巴塘县地质属川西地槽区结构,各褶皱断带区多处于川、藏“歹”字形急剧转折部,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场地。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银、锡、铜等19种,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3处,矿点32处,矿化点22处,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中东部,储量大,品位高,仅夏塞银矿中的金属储量就达100多万吨,极具开发潜力。

水能:境内江河自然落差达360米,水总量为36.6亿立方米,其理论蕴藏量达283万千瓦,可开发量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现仅开发6135千瓦。

中药材:巴塘中药材十分丰富,是全州、全省主要的药材产区和重要的药材宝库。名贵药材有:虫草、党参、知母、贝母、丹皮、鹿茸、大黄、熊胆、经景天、雪莲、藏红花等。巴塘的主要创汇产品是松茸,年产达200多吨,主要销往日本。

林果:全县水果品种多,产量大,主要有苹果、梨、杏、石榴、柑桔、葡萄、核桃等,仅苹果、核桃的种植面积就达9000亩。巴塘苹果因其果形美、色泽鲜、味道好、品种多、耐储藏而闻名遇迎巴塘核桃亦以品种优良、果大壳薄、含油多、产量高而被列为甘孜州南部林果致富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历史沿革

巴塘,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古为羌地。

汉系白狼国地。唐属吐蕃。

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师府辖,并置奔不思招讨司。

明属朵甘卫生都指挥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儿勘招讨司,境内又置刺宗千户所。

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1639),属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后转隶青海和硕部固始汗统治。

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粮台。

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抚司,下辖7个土百户。

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置巴安县,翌年升为巴安府。

民国2年(1913),复为巴安县。

民国14年(1925)属西康特别行政区。

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

1951年更名巴塘县。

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90年全县(包括敦县撤销后划归巴塘的1个区4个乡)辖5区、21乡、1镇。县治夏邛镇,距州府康定483公里,离省会成都公里。

风土人情

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在藏区,一提起弦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塘,因为巴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弦子的故乡”。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

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幅员面积78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其中藏族占95%,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特别是婀娜多姿的巴塘弦子,不但风靡整个藏区,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巴塘弦子的形成

巴塘弦子,藏语叫“谐”,是歌舞的意思,全称“嘎谐”,意为圆圈舞,西-称之为“康谐”,即“康巴人跳的舞”,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的故乡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巴塘弦子”的原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歌卓”。

早在战国时期,巴塘隶属白狼古国。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面对大自然的风霜雪雨等各种自然灾害,人们毫无办法,于是迷信鬼神、信仰祖先,崇拜图腾,便产生了一种叫“歌卓”的祭祀舞蹈。每当集体祭祀时,参加者由年长者排头,自然分成两排,不论男女,互相牵手或搭抱,弯腰垂首,围着篝火舞蹈。“蛮夷所处”,“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不仅是对巴塘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白狼羌人跳歌卓舞最古老的歌词。

在唐代,“歌卓”逐渐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成为在生产劳动之余、时令佳节之期、婚丧嫁娶之时所跳的集体舞蹈。其队形也由两排变为圆圈;其舞姿由弯腰垂首变为手舞足蹈,人们称之为“嘎谐”(圆圈舞),这便是巴塘弦子的雏形。

经宋元两代到明清两朝,“嘎谐”在巴塘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清康熙年间,川滇藏陕等省的汉、回、藏等各族商人到巴塘经商,促进了巴塘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加之茶马古道的兴盛,使巴塘成为多民族文化交汇的走廊,这时的“嘎谐”在充分吸取其他艺术特长的基础上完全成熟,成为藏区独树一帜的民间歌舞艺术一一巴塘弦子。

巴塘弦子形成后,最初没有乐器伴奏。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l906年),赵尔丰在巴塘改土归流后,因往来巴塘的商旅甚多,文化交流频繁,于是巴塘弦子在原来歌舞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歌舞的长处,开始试用乐器伴奏,从而使巴塘弦子风韵独具,并在康巴地区乃至整个藏区开始流传。

巴塘弦子的乐器为胡琴。其第一把胡琴是一个弦子艺人用牦牛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条做拉弓,用马尾做弓弦和琴弦制作而成的。后来,有人将牛角琴筒改为圆木琴筒而流传至今.琴头多由龙头或宝塔顶装饰,意寓吉祥。这种胡琴音质纯正,音量厚重,音色深沉,既适合于行进间跳动时拉奏,又易于制作,深受琴手的喜爱。

巴塘弦子的特点

巴塘弦子歌舞是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歌舞以琴手为核心,整个舞蹈的节奏由琴手掌握,跳弦子歌舞必有藏二胡伴奏。

跳巴塘弦子舞不受人数和场地限制,在弦胡手的带领下,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并按能歌善舞者及长者在前的习惯排列,按顺时针方向围成圆圈且按顺时针方向舞动;领舞的弦胡手是控制节奏和整场弦子舞高低潮的主导者。弦子舞开始时,由领舞的弦胡手引入,所有的参舞者按照这个曲子特定的舞步随节奏翩翩起舞,边舞边唱,循环反复,舞曲的速度由慢逐渐加快,把舞曲推向0,一场弦子舞结束时,所有参舞者齐声高喊“谐亚”,意即跳得好,跳得尽兴。在稍作休息后,当领舞的弦胡手拉起另一首曲子时,参舞者再次翩翩起舞,如此一曲曲跳下去,直至弦子舞会结束。

巴塘弦子的唱词内容可分为七种类型:祭歌、团聚歌、风土人情歌、婚嫁欢歌、情歌、悲歌、祝福歌,其中有六字一句、四句一组的;有八字一句、两句一组的,每首歌词都可以放进任何一支弦子曲调中舞唱。弦子曲调优美,短小精悍,节奏整齐,易唱易记。女性舞姿以柔美见长,男性舞姿柔中刚劲豪放。与藏区其他地方的弦子相比,巴塘弦子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轻盈抒情、优美典雅,主要体现在曲调旋律、弦胡拉奏手法和舞蹈姿势上。

从曲调旋律上讲,巴塘弦子突出藏区典型农耕文化的细腻、注重柔和多变,优美抒情的特点,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中汲取了适合自身需要的元素和手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一是音域宽广,旋律变化更加丰富细腻,调子多为6调式、5调式、2调式,也往往有几种调式交替出现。二是装饰音用得相对较多,某些乐句的尾部,别的地方不加装饰音或只加一个装饰音,而巴塘弦子却加有两个装饰音,第二个装饰音时值很短(多为三十二分音符或六十四分音符),或上扬或下滑,不仅使曲调更加优美,而且也更加抒情。三是从节奏速度上讲,巴塘弦子旋律由慢到快,节奏优扬,充分体现其典雅风格。

从二胡的拉奏上看,巴塘弦子技巧更丰富更讲究。先说按弦的指位,用的是第一指节的中部或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之间的位置来按弦,比通常的弦胡手用第二与第三指节之间的位置来按弦,手指灵活得多;再看弦胡拉奏的把位,巴塘弦子的弦胡手通常不换把位,碰上乐曲出现比第一个把位最高音还高时,是将小指和无名指下移至所需位置来按弦,这样难度更大,效果却更明显;在空弦的节奏性指颤音上,巴塘弦子用得很多,不仅在乐句尾部加装饰性节奏时用,在乐句中某个过度音上也适时地加上短暂的指颤音,用得很巧,为曲子增色不少。

从舞姿上讲,巴塘弦子的舞者身姿端庄,抬头挺胸,有弯腰的动作时,也保持上半身的挺直。长袖是其一大特点,舞动长袖使其有翩然之感,双臂舞动幅度就大,因而有舒展飘逸之美。其他地区的弦子,双臂舞动是随音乐节拍有明显的停顿动作,而巴塘弦子则不停顿,讲究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流畅感。巴塘弦子踏步、擦步、跨腿步、前点步等舞步也非常轻盈优美,有流畅感。

巴塘弦子的影响

弦子在巴塘的普及:弦子在巴塘非常普及,城乡各地男女老少没有不会跳的。他们除在劳动之余、时令佳节、朋友聚会、耍坝子时尽情歌舞外,还在婚丧嫁娶、开张营业、乔迁新居、祝寿贺岁之时以跳弦子为主人支撑场面。在巴塘,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三岁孩童,只要一听到胡琴声就会忘情地跑去结队欢舞,围着篝火或火塘,跳个通宵达旦,甚至跳上几天几夜也丝毫没有倦意。人们常说,巴塘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可以说弦子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位巴塘人的生活和心态。

弦子在藏区乃至全国的影响:从上个世纪初叶到现在,著名舞蹈家戴爱莲,音乐家胡松华、罗念一、刘廷禹,画家叶浅予、李唤民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到巴塘,对巴塘弦子进行风、学习、考察。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等国内主要媒体对巴塘弦子均作过大篇幅的多次宣传和专题报道。

1945年,为参加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代表举办的专场晚会上,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女士为、-、蒋介石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巴塘弦子。

1954年,在波兰华沙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舞蹈《巴塘弦子》就是中国代表团参演的主要节目之一。

1964年,巴塘县业余演出队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弦子舞《拉起二胡上北京》受到周总理和贺龙元帅的好评,全体演员还受到、-、-、-的亲切接见。

1986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视察藏区到巴塘时,观看了由数百人表演的巴塘弦子后,异常高兴,对巴塘弦子大加赞扬,并向演员亲手赐予哈达。

歌曲《的光辉》、舞蹈《洗衣歌》、歌剧《柯山红日》、舞剧《花仙卓瓦桑姆》、**《女-》、电视剧《格萨尔王》、电视纪录片《唐蕃古道》、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歌舞节目《巴塘连着北京》等一大批非常有影的响音乐作品或主题音乐,其音乐素材均取自于巴塘弦子。

1988年,四川省文化厅将巴塘县城所在地夏邛镇命名为“四川省特色(弦子)文化乡(镇);2000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巴塘县“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辉辉煌文化艺术,不仅在巴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在整个藏区广为流传。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巴塘弦子这一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经过不断的继承和创新,将会越开越艳丽。

经济概况

1、社会经济概况

巴塘县地处四川省西北边陲,自然条伯恶劣,人烟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社会以济稳步发展,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事实上的提高。巴塘县2002年GDP为1.10亿元,人均GDP2300元;固定资产投产总额0.53亿元;城镇职工月均工资1194.2元;农村人均年收入772元。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值为33∶22∶44。

巴塘县各项经济指标的共同特点是经济总量小。因此,巴塘县委、县0决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谋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2、林业经济状况

巴塘肥在1983年县林业局成立之后,全面开展了设林防火、以法治林、封山育林、防治病虫害和种育苗的工作,成片更新造林2000多平方米,义务植树70多万株,积极推广林业科技,大力发展适生经济林木,林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巴塘县林业战线广大职工坚决拥护党和0的决策,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建设秀美山川的活动中去,为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3、巴塘县旅游发展规划

巴塘的旅游十分丰富,县委、县0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旅游局,正积极著手编制巴塘县旅游发展第十个五年纲要,对巴塘县“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总体布局、基础建设、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保护规划、线路布局、资金筹措、实施对策等作出宏观规划,将为巴塘县勾画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美好蓝图。

在甘孜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对巴塘旅游折评价因其多样性等特色而名列前茅。在其总体布局中被列为三个片区的“康南片区”、“三个辐射主轴线”的“南轴线”,四大旅游目的地之第一;在按旅游产品作的“旅游线路规划”中,涉及巴塘、措普沟的有11条。由此可见,巴塘——措普森林公园在全州旅游业发展中具有很高的价值、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区划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

Batang Xian

513335

627650

县人民0驻夏邛镇

2004年,巴塘县辖1个镇(复邛)、18个乡(竹巴龙、拉哇、波密、中心绒、地巫、苏哇龙、昌波、中咱、亚日贡、莫多、甲英、松多、党巴、波戈溪、列衣、德达、措拉、茶洛)。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巴塘县位列第84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巴塘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巴塘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文章标签: # 巴塘 # 弦子 #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