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08年高考语文

tamo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2.2008语文高考江苏卷答案3.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4.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诗歌鉴赏《春日即事》题的答案。悬赏305.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语文6.2008重庆高考语文 有答案的浙江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1.2008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

2.2008语文高考江苏卷答案

3.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

4.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诗歌鉴赏《春日即事》题的答案。悬赏30

5.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语文

6.2008重庆高考语文 有答案的

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08年高考语文

浙江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8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详解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2008语文高考江苏卷答案

1. 谁有08年天津卷的语文古文翻译

08天津卷语文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 2.A 3.C 4.A

二、(18分,每小题3分)

5.C 6.D 7.C 8.B 9.D 10.C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B 12.A 13.B 14.C

四、(18分)

15.(8分)

⑴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的面有黑**。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⑵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⑶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16.(5分)

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17.(5分)

⑴①多于在庚之粟粒子 多于周身之帛缕 ②蜀道难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⑵①谗陷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②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五、(18分)

18.(4分) 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 迈着舞步的马 美丽的菩萨 童子媳戏图

一笔一画抄出的经书 顶天立地的佛像

19.(4分)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20.(6分)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21.(4分) B D

六、(12分)

22.(3分) " " 、-- 《 》" " 。

23.(4分)⑴功亏一篑 ⑵越俎代庖 ⑶蔚然成风 ⑷淋漓尽致

24.(5)表意完整 修辞手法 某种感悟 文采

七、(60分)

25.(60分)略

2. 200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与解析

.cn/zthb08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闷(mēn)热 镌(juān)刻 通缉(jí) 咸与(yù)维新 宁缺毋(wú)滥B.生肖(xiāo) 克(kē)扣 梵(fàn)文 混(hún)水摸鱼 方枘(ruì)圆凿C.嘈(cāo)杂 绷(běng)脸 订(dìng)正 歃(shà)血为盟 徇(xún)私舞弊D.卓(zhuó)越 坍圮(pǐ) 拮据(jū) 自作(zuò)自受 桀(jié)骜不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际显示出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D.为庆祝戛纳**节60华诞,**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民,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

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诚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可利用。?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5.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自然资源。?B.绿色经济围绕以最小资源耗费换取最大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使人与自然和谐。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规范在一定的轨道上,这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矛盾。D.绿色经济的突出待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A.“唯生态主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B.绿色经济。

3. 急求08年天津高考语文全部背诵篇目,谢谢

劝学》、《过秦论》、《邹忌讽秦王纳谏》、《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六国论》、《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诗说》

30首诗词:《氓》、《短歌行》、《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孔雀东南飞》、《山居秋暝》、《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难》、《旅夜书怀》、《登高》、《兵车行》、《秋词》、《石头城》、《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绝句》、《鹊桥仙》、《锦瑟》、《雨霖铃》、《桂枝香》、《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剪梅》、《声声慢》、《书愤》《永遇乐,今口北……》、《扬州慢》、《窦娥冤~滚绣球》、《长亭送别~端正好》、《定风波》

4. 求09天津语文高考中古文翻译

原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二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5. 急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

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1},终无所案验。

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

驭吏因至公车刺取{2},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

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1}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2}刺取:刺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参考答案:8.B 9.D 10.C11.(10分)(1) 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

(2)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会有所伤害。[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

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囚请假,临召囚恩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墓诣,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中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憧自归取白衫,家憧误将趁农,惧未敢进。

临察知之,使招谓曰:“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喂曰:“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弄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

其年,进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四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甘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成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畸骨相委,故受卿此任。

然为国之亡,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寿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帝怪问状,囚曰:“罪时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艳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

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

6.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愚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了如果能仔细考察,就有好处;听到了如果不仔细考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了解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了解了孙叔敖,并仔细考察了他们,因此国家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了解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必须仔细选择,对于人都必须按照情理来检验。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把音乐传授给天下老百姓并教化他们,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为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声谐和,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让音律调和,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谈论这件事,以至传播这件事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额外)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从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获取见闻,不如没有见闻。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晋国探问这件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却是正确的,有很多似乎正确却是错误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考察听到的传闻,就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7. 求98年到08年的天津卷高考语文试题

.cn/zthb· 2008高考语文四川延考区2008年8月24日 · 2008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宁夏海南卷全国卷3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I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7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 满分作文 ·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逐题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4,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3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2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1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0高考语文题逐题详解 · 1999年高考语文题 · 1998年高考语文题。

8. 2009天津语文高考考纲要求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现代诗有

1、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行路难》《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秋浦歌》2、杜甫《旅夜书怀》《兵车行》《蜀相》《登岳阳楼》《客至》《登高》《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夜喜雨》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4、白居易《琵琶行》《钱塘湖春行》《忆江南》《长恨歌》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6、杜牧《泊秦淮》《阿房宫赋》《秋夕》《江南春》《过华清宫》《山行》《清明》7、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青玉案》《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9、韩愈《师说》10、李煜《虞美人》《浪淘沙》11、李商隐《锦瑟》《无题》《夜雨寄北》12、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如梦令》13、秦观《鹊桥仙》《踏莎行》14、柳永《雨霖铃》15、陆游《书愤》《游山西村》《示儿》16、王实甫《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17、曹雪芹《红楼梦》宝黛相会18、孔子《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十则》19、庄子《逍遥游》20、荀子《劝学》21、司马迁《屈原列传》《报任安书》。

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线估分

2008江苏语文高考答案详解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 shí/zhì,mó/mú,bō。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

2、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而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彩不对。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D 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3、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D 项是正确的句子。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 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4、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解析筛选关键词的考题首先应该从语法角度对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压缩成关键词。

错因因语法知识不扎实造成成分分析错误。

5、赞成者的理由: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

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反驳。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赞成的用陈述句,反对的用反问句。理由的列举关键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错因题目看不清,虽然列举了理由但不符合题目形式上的要求。

二、文言文阅读

6、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断等。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7、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句话的目的。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

8、 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 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

9、(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2)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近来。(《祭十二郎文》)“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3)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

错因没能字字落实,文通字顺。

三、古诗鉴赏

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四、名句名篇

11、(1)辩乎荣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

(4)江州司马青衫湿 (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解析三题来自高中要求记忆的十三篇,其他三题为初中背诵篇目。

错因默写最令人担心的是字的书写,如“辩乎”、“陟罚臧否”等。

五、必做题

12、①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

②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小说第二段文字对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而这无非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了铺垫。考生要做的,就是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铺垫以及推动作用。结合4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大点。

错因题目阅读不细致,答题方向就发生错误。又不能结合得分点,分点叙述。

13、① 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 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解析(1)4分总共四点,“甜”联系上文自然可以概括出来,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以及有了个好归宿。儿之所以“苦”,首先应该是由打首饰引发的,尔女儿走后自己一个也不禁酸楚。

(2)之所以喊女儿,是思念至深。而发现女儿早已出嫁,自己一人,又安慰自己说“老了,糊涂了。”

错因肯定都可以写出一些,但会遗漏要点,不够全面。

14、① 要花轿早有打算 ②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③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解析题目要求同样具体,要求分析花轿和刻画侯菊的形象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文中找寻关系的部分,细细阅读,扼要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可按出嫁前,出嫁时,出嫁后来组织答案。

错因要点不全,答题方向不明。

15、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错因未能理清两位人物的关系。

六、选做题

文学类文本:

16、 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的能力。考生在完成这类试题时,必须把重点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寻具体有效信息,加以比较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纯朴”这一词语的理解。其实在文章第三段中已有具体的解释:“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结合选项,正是A项所说的意思。而B项的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三段,但选项中的“崇尚武力”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项解释的不是“纯朴”,而是解释《水浒》的特点,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二段。D项解释的同样不是“纯朴”,说的是为什么“纯朴”和“嗜血”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属于解释对象发生了偏差。

17、 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对全文综合把握,把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细细阅读,找寻相关信息加以比较甄别。本题要求选择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一信息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所说的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而文中并没有提及其他梁山好汉的嗜血行为。D项中提及作者最终提及的观点,这应该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8、(6分)

① 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 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 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解析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所持态度,可从文章第二段第三句概括出来。本文作者对李逵所持的态度可以从文章第一段第四句概括出来。引用鲁迅的话的作用联系第二段,下句作者用了“却”,形成对比。

错因没有分三问具体答题,未能从文中找寻到有用信息。

19、(6分)

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 反对滥用暴力。

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解析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重点是解释“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活在书中的好”这三个要点。“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告诫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反对滥用暴力。“最可怕”意为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意为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错因句子含义理解类的题目答题不够规范。

实用类文本:

16、 D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日本之行,文章在第二段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说,而ABC三项的表述在这段中都可以找到,只有D项属于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错因文章思路未能理清,信息不能有效找寻。

17、 B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舆地学研究,文章主要的有效信息在第三四段,而ABDD项的说法都可以找到,只有B项表述和原文不一样,原文说的是:“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而选项改为了“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错因文章思路未能理清,信息不能有效找寻。

18、(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解析从文中看,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是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错因过于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细细找寻有效信息。

19、(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

(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解析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寻到三方面,分别是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交友这一方面。

错因过于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细细找寻有效信息。

七、作文

20、从命题模式上看,本题延续了以往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理念:让考生有话说,有东西写,而且继续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如果说,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察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则有点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它巧妙回避了考前各种专家讲座、预测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生命、环保、感恩等话题,无疑具有很深刻的艺术性。

从文体上看,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好写,不象2007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基本上已经限定为记叙性抒情文体。人人都有好奇心,这就避免了选材的雷同或行文的撞车。而且,针对近几年套写文化类散文(如“李白向我走来”之类)的不良文风,这实在是有力举措。当然,本题目也适合写幻想、童话、小说、戏剧等体裁,从而在最大意义上拓展考生的写作空间,多角度展示考生的写作才能。

从考生审题的角度考虑,命题指向明确,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是记叙类文体的最佳切入角度;而“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这句话则暗示了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展开论证,这是写作议论类文体的最佳角度。同时,合起来看,则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在“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词语的关系上做文章, 实现了之前考试研究专家的“降低审题难度,不为难考生”的预测。通过考后调查多名不同层次的考生得知,普遍反映容易迅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这就不会出现像2007年全国卷(一)那样因审题失误而造成的作文低分,从而确保所有考生都在比较齐平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当然,此题在貌似容易的背后,又隐含着一些选拔性考试必备的深度和难度。比如,考生在写作中不能泛泛而谈,像流水账般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好奇心,应该侧重于“好奇心”对人的重要影响来写;又如,可能有的考生在写议论文中,陷入盲目探讨哲学理论的误区,大谈特谈“好奇心”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中心涣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对考生字数的要求有了微调,以往都是全国一样的铁规定:不少于800字,今年调整为“800字左右”,这无疑是一种人文性的进步。

参考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诗歌鉴赏《春日即事》题的答案。悬赏30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答案详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字音,这是基础,(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标准答案C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标准答案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标准答案C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试题解析(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

(《荀子·劝学》)

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李商隐《锦瑟》)

⑶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语文

例3·2008全国Ⅱ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⑴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⑵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评分答案]

⑴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⑵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2008重庆高考语文 有答案的

[刘起增]: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下面请刘老师谈一下2008年高考语文大纲有哪些变化呢?

 [刘起增]:2008年语文高考大纲到现在一共公布了两份,一份是全国的大纲,就是说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用原来的课文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他就应该用全国的大纲,除去这份大纲以外,还有就是新课改的省区,下面我先谈全国的考纲。 全国的考纲公布以后,跟2007年的高考大纲对照,结果有四处变化。第一处,考纲上有一个考点,考点的原话是实际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这是2007年考纲是这样表述的,2008年的变化把实际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当中删掉了三个字,删掉的是“常用字”三个字。 第二处变化,2007年的高考大纲上有实际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这个考点,这个考点到了2008年的考纲删掉了“常用”两个字。 第三处变化,考生应该特别注意。第三处变化是原来有一个考点,叫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现在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个考点表述跟原来不一样。变成了语言表达,这个达字后面不是简明连贯得体,增加了三个词,一个词增加的是准确,第二词增加的是鲜明,第三个词增加的是生动,然后才是简明连贯得体。这是考纲变化的第三处。

 [刘起增]:第四处变化就是考纲有两个考点,一个考点叫实际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跟着一个考点是实际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原来是两个考点,现在表述比原来简洁了,把两个考点合并成一个,表述是实际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只不过在简洁上下了功夫了。 综上所述,全国的考纲就这四处变化,别的变化没有了。四处变化之中,我觉得“常用字”那三个字删掉,“常用”两个字删掉,包括实际中外作家的两条合成一条都不是实质性变化,只不过是为了表述得更准确一点儿,表述得更简洁一点,不是实质性变化。实质性变化我觉得就一处,就是增加了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就这么个实质性变化。考生好像应该特别重视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这个问题如果要是在考卷上体现,它应该体现在高考试卷一共七个大题,七个大题当中第六大题,第六大题历来管它叫做语言表达或者语言综合运用题。专家历来把它算做一快实验园地,这块实验园地也是让考生拉开分数档次的地,在这块实验园地里面,设计出来语言综合运用的题目完全可以在准确、鲜明、生动,在这三个词这儿下功夫,考生应该在这儿给予充分重视。全国考纲基本上就这样。

 [主持人]:关于新课标呢?

 [刘起增]:关于新课标的考纲变化是九处,变化的地比较多,一共九处。 第一处,原来的表述叫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全国新课标,新课程标准它表述当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叫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在我们原来的教师用的教学大纲当中根本就没有提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标本身就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这个考纲专门在07年第一次公布,那是为了宁夏、海南、山东和广东四个实验区拟定的考纲,对探究两个字解释成指探讨疑点难点。08年的新课标考纲,这个有一点儿变动,也不是实质性变动,变动的是指探讨疑难问题。疑点难点四个字变成了疑难问题,疑点难点这样表述跟疑难问题的表述实质上是相同的,因此这个地可以说实质上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个是有理解这么个词,下面是顿号分析综合,现在把顿号删掉,变成分析综合,这个也不是实质性的变化。 第三处,用新课标的地区需要必要。在必考内容当中,第一条是现代文阅读,下面有一句话叫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2008年的新课标的考试大纲删掉四个字,就变成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把和说明类四个字删掉,那就意味着现代文阅读所考的文章就是论述类文章,不再涵盖说明类文章了。因此我们过去的复习,如果复习了说明类文章到现在好像应该停车了,现在应该把说明类文章删掉,重点放在论述类文章的内容上。这是实质性变化。

 [刘起增]:第四处变化,有一个考点就是跟全国大纲的新的表述相同,叫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现在删掉两个字,语言表达后面把“做到”两个字删掉,这个不叫实质性变化,就是为了大纲的语言表述更简洁,就说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就完全表述清楚了,如果加上语言表达做到,这做到两个字就赘余了,人家是为了语言简洁一点儿,删掉做到两个字,我觉得不是实质性变化。 第五处变化,这个地方考生应该注意,07年新课标的考纲它在写作的最后有一句话叫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当年新课标考纲出现以后,人们看到这一条反应就觉得一个错别字就扣一分,是不是扣得太多了,但是大纲这么规定,我们只能遵照执行。新的大纲把这个话干脆删掉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整个删掉。这就意味着用新课标大纲参加高考的考生,他的作文如果出现错别字意味着一个字扣一分,不再这样做了,至于几个错别字扣一分,这个应该由阅卷的现场,由阅卷的领导小组当时来决定,也可能三个字扣一分,也可能两个或者四个,这个好像咱们就说不太准了,就得看阅卷现场,阅卷领导小组他怎么决定这个事,他怎么制定评分标准。这是新课标考纲的第五处变化。

 [刘起增]:第六处变化,考生应该注意。新课标考纲选考内容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原来的表述顺序是,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原来是这么表述的。顺序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现在不是这样表述的。现在变成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把小说放在最前面。散文放在第二位。诗歌放在第三位。顺序的调整意味着小说检测不可不防,比如说07年新课标的考纲涉及到宁夏和海南的卷子就检测了小说,是从水浒传里面节选了一段,作为一篇重要的文章,后面设了四道重要的题目,文章选得好,题目出的也非常漂亮,除去这一条以外,宁夏和海南07用的考纲,其中有题型示例,这里面特别选了一篇俄国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题目叫胖子和瘦子。07年的考纲题型示例有小说,07年新课标的考卷又检测了小说,08年考纲把小说放在开头,意味着小说检测的可能性极大,小说的鉴赏应该是考生给予充分重视的地方。这是第六处变化。

 [刘起增]:第七处变化很简单,原来的表述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现在增加一个“的”字,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增加“的”字跟不增加“的”字表述区别不大,并非实质性变化。 第八处变化,探讨作品中删掉中字,就是探讨作品,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 第九处变化,考生应该充分重视。新课标的大纲选考内容第二项叫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请注意有这样的表述叫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新课标不然,新课标把五种文章的阅读变成了四种,而且顺序也变化,改成了了解,头一条是传记,第二条是新闻,第三条是报告,第四条叫做科普文章。这个地方的变化考生应该注意,没有说检测访谈。比如说2007年广东卷,安排了一篇人物访谈,题目叫访钢琴演奏家傅聪,有高考以来,卷子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物访谈,07年广东卷出现了,我们当时就觉得应该特别重视人物访谈,防止08年人物访谈再现,现在看来,人物访谈,考生复习可以先放弃它,因为考纲上把访谈删掉了,但有一两条应该重视的,一条是传记,传记,2007年不单是考纲上有,考卷上也考了,考卷是宁夏和海南卷,检测了叶圣陶的传记节选,命题人编了一个题目,叶圣陶在四川,文章选的好,题目出的也漂亮。考生还应该注意新闻,07年考纲上有新闻,08年考纲上仍然有新闻,07年考卷上有,那是新课改在山东,山东专门检测了一篇新闻,标题叫“梦碎雅典”。文章选的好,题出的也漂亮,根据考纲上这个变化,我觉得新课改的省区为了迎接2008年的高考,应该重视人物传记的阅读,重视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方式。除此之外,第三条就是社科论文变成科普文章,这就意味着对于自然科学的文章,对于科技文章,考生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对于自然科学的文章或者科技文章,考生历来就比较重视,因此就按照原来的办法去复习,应该说问题不大。以上我说的是2008年两份考纲,一份是全国考纲的四处变化,另外一份是新课标的考纲九处变化。全国考纲应该重视什么地方?新课标的考纲应该重视什么地方?就应该重视,合起来说,就是考纲实质性变化的地方,考生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跟各位网友介绍完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刘老师就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及其新课标做了深入的剖析。下面请刘老师给考生介绍一下应该如何有效的应对本次高考?

 [刘起增]:应对2008年的高考,考生应该掌握一条总的原则,叫做“稳中有变”。考试卷的题量,指的是文字量,还有难度值,题量不会有大的起伏,难度也不会有大的起伏,如果说考试的范围或者是难度稍有调整的话,应该叫做稳中有变,变化也是微调,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所以考生应该是很安定的按照老师的指导,在剩下的时间里面,原来做的比较有效的地接着做,原来有漏洞的地方应该查漏补缺,在题量上在难度上总的来说变化也是很小的,应该是很稳定的,考生不必考虑难度是不是突然加大?当然,命题有可能这一脚深一点儿,那一脚浅一点儿,但是不管多深不管多浅,命题有一定的要求。命题的要求叫做讲究四条。信度、效度、难度值、区分度,这四条里面大概最关键的是难度值,这个难度值人家专家命题是有标准的,难度值要接近于0.55,因为高考考了这么多年了,命题人很有经验了,他们在难度值的掌握上应该是十成九稳的,不是大起大落的,因此考生不必估计2008会不会突然增加难度。特别涉及到某一个省,如果今年考生比较多,考生比较多的话也不会因为考生多难度突然加大,人家可以在题目上有容易的,有中等的,有偏难的,可以在个别的偏难的题目这儿难度加大一点儿,这样为了拉开分数档次,也就是刚才我说的区分度上面,考生还是应该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老师。下面请刘老师就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给广大网友朋友们做一个预测!

 [刘起增]:2008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命题的趋势我觉得考生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命题的大趋势总分是150分。150分当中作文占了40%,60分。60分作文的话,考生在这儿下功夫当然是很值得的。大趋势,这几年作文是三种,一种叫话题作文,第二种叫命题作文。第三种叫材料作文,考生应该在材料作文上下功夫,材料作文考生还应该分清,不是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的那种旧材料作文,应该是在新材料作文上下功夫。除去作文的大趋势考生明白以外,考生还应该在现代文阅读上下功夫,现代文阅读历来考生感觉比较困难,考生比较困难的地方大约是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手法这儿命题的大趋势应该说检测的几率较高,考生既然在这儿历来比较薄弱,大趋势又涉及到表现手法,考生应该下功夫。 再有一句话是重复刚才第一个问题的话,就是用新课标地区的考生要重视小说的阅读,除去用新课标的地区重视小说阅读以外,不用新课标大纲参加高考的考生,小说阅读不可不防。原因是2007年除去用新大纲的地区检测了小说以外,还有湖北省,湖北省的命题检测了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叫日月形色,是不是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小说的检测也完全可以出现在试卷上。大趋势那就是首先重视散文阅读,其次重视小说阅读,这是牵涉到现代文阅读。除此之外,考生对于应对2008年的高考,我觉得有三个大问题应该特别重视。一个大问题,就是2008年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奥运会要迎奥运应该是全民参与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在迎奥运这儿应该重视。第二个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公布的,这应该是国家的一件大事,考生也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再有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南方出现了抗冰雪,抗灾,当然不会直接那么命题,但是从抗灾这儿让人感觉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情,从这儿来命题也应该是一个大趋势再加上人间的真情完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得上,考生在命题趋势这儿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大事就三件大事,一件08年奥运会,第二件就是今年的抗冰雪,此外就是全国评出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觉得大趋势考生是不是应该重视这些。

 [主持人]:好的,在高考不到100天的时间里,考生们应该如何复习语文呢?

 [刘起增]:考生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面,剩的时间很短了,要是说在剩下的仅有的时间可以做的更好一点儿,咱们说一条总的原则,指导高三复习的老师补应该再领着学生走两条直角边了,要是能够抄斜边过去,那就这样,因为所剩的时间太少了,这样的话我倒觉得剩下的100天的时间里面考生是不是应该干四件事。 第一,考生应该在新材料作文上下功夫。我说的新材料作文考生指导高三复习的老师,下点儿功夫,把新材料作文和旧材料作文二者的区别搞清楚。旧材料作文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这个材料绝对有一个利益,如果考生读懂这个材料了,按照利益写成文章,这叫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按照利益来写这个文章,按照评分标准来说,结果就会不符合题意,分数当然低了。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根本就找不出来利益。应该说是有多种利益,允许考生在多种利益当中选择一个自己觉得特别合适的利益来写,因此,考生他的思维空间比较广阔,免得影响考生发挥他的写作能力。旧材料作文还有一个特点它限制文体,比如说就让你写记叙文或者就让你写议论文,新材料作文不然,新材料作文文体不限,是不是我们把新材料作文和旧材料作文要分的很清楚。分的很清楚的话,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如果要练习我觉得有四篇作文必须认真训练,一篇是07年全国一卷,给一幅漫画的,题目叫摔了一跤,这个作文应该说命的好,可以通过练习这个作文,了解新材料作文怎么立意,怎么构思,怎么形文,还有一篇是全国二卷,两个材料,一个材料是丛飞献爱心,但是没有得到回报。另外一个材料是大学生献爱心得到回报了。这个材料可以思考的空间也很广阔,也没有利益,考生可以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可以自由发挥。再有比较值得练的应该是宁夏、海南卷,表面上是宁夏、海南卷,实际上是全国三卷,这份卷子所给的是一个科学家,他从生活当中发现了制作汽车挡风玻璃这么一个科技创新的材料,这个材料选的也非常好,没有利益,考生可以不脱离材料内容来做。再有一份湖北卷,湖北卷主要谈我们母语的危机,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之下,强势外语的攻击之下,母语的学习和运用出现了艰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对待母语,材料选的好,没有利益,考生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我觉得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在作文上下功夫可以把全国一卷、二卷、宁夏海南卷我管它叫做三卷,再加上湖北卷做认真训练,如果再加东西的话,应该模仿全国一卷、二卷、湖北卷那样的材料,值得一练。

 [刘起增]:100天的时间里面,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我觉得老师应该领着学生训练五个点。 一个点,现代文阅读当中的词语怎么理解。第二个散文之中重要的句子怎么理解。第三个,筛选整合的题,如果出难了那就是非临近整合,如果从容易了,就是临近整合,这两种情况考生都应该重视。第四个就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儿应该下大功夫,要下大功夫的话应该从四个方面来,一个是作品的表达方式。第二个是作品的写作手法。第三个是作品的布局谋篇。第四个是作品的修辞方法。把它拆分得很清楚,叫做12个字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这个问题上来不得的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比如人家考的白描,考生就应该懂得白描这个概念,如何给它下定义,那么白描在诗歌当中怎么体现,散文当中怎么体现,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果你对于白描这个概念下的定义都不准,那么要做起题来,你当然是糊里糊涂了,我就觉得表现手法这儿要下大功夫。第五条就是散文中的意向,散文中的意向,各位可以看2007年有一份卷子,全国二卷,选的散文叫总想为你唱支歌,一篇文章题目,其中有三个意向,有胡杨林,有左公柳,最后戈壁石,这儿有一个传统保留节目,像这样的题正体现了散文中的意向的检测。

 此外就是诗词鉴赏,这一点我们的学生比较薄弱,如果我们要是时间充裕,说学生刚刚高二,那不着急,完全可以从阅读理解这儿先下功夫,鉴赏评价这儿后下功夫,但是剩下不到100天了,要再那么下功夫的话,肯定来不及了,那怎么办呢?应该说有招法,把2004年全国15套,05年16套,06年17套,07年18套加一块儿,66套卷子,把诗词鉴赏题摆这儿,仔细一看,应该看出点儿奥妙来,抄斜边走应该有六个招法。

 第一个看考卷上诗词鉴赏的题目,题目可能受到启发。

 第二个看作者,作者如果是杜甫,你就应该想到安史之乱,如果是苏轼,就应该想到他一生坎坷,如果是李清照,你就应该想到李清照的仇是双重仇,既有家仇又有国仇。如果选的作者是你没读过他的,这个考生,请放心,注解上一定介绍,比如曾经考过的戴复古的诗,注解就注了,南宋后期诗人,那考生想到南宋后期时代的特点。只要考生没读过这个诗人的诗,注解上一定有解释,这在66套卷子上有充分体现。

 第三个看意向。古诗词当中意向是有特定含义的,比如说诗词里出现杜鹃,你应该想到悲苦,出现蚕,你应该想到高洁的人品。这意向看考卷上出现的是什么。

 第四看情感词语。

 第五条应该看注释,注释往往注释的是诗人情况,写作时间,时代背景或者疑难词语,比如说注解上注的有渔夫或者渔翁,实际上注释里面既然注了这个地方,考生就应该知道,唐诗颂词里面涉及到的渔夫、渔翁是隐居之人,反隐居之人肯定是洁身自好。还有一条应该特别注意的,考卷上所印的诗词下面如果没有前人评价,拉倒,作罢,如果有前人评价,考生应该重视前人评价,比如说前人评价印的是苏轼的一首诗,前人郁碧仁评价为旷达二字,所谓旷达就是心胸开阔,考生根据旷达这个词理解成心胸开阔,再来读苏轼这首诗,应该是准确率非常高。

 [刘起增]:此外,100天里面考生想着在文言语句翻译上下功夫。文言语句翻译,考生在考场上做题时感觉的往往是良好,出了考场之后,如果你问他,考的怎么样?他感觉文言语句翻译做的还行,但是分得的很少。 比如说广东这个考点有一年把卷子都拿出来,来检查文言语句翻译,得分率相当低,那就不单是广东了,包括其他省也会出现文言语句翻译得分低的情况,因此,我觉得剩下不到100时间应该在这儿下功夫,因为这道题分值比较高,八个字吧!叫增强采点得分意识。要让我们的考生明白,那个采分点在哪儿?他可能觉得他答的意思差不多,但是采分点那个地方没答对,人家恰好从哪儿采分,人家从那儿采分,你那儿出错了,当然你的分得不到了。采分点应该是四个地方。 一个地方叫做文言固定格式。比如说得无…乎,这是采分点。第二个采分点是特殊句式,考纲上有规定,规定考判断句,考被动句,考宾语前置、省略句,在翻译这儿如果出现了判断、被动、宾语前置,这个地方肯定是采分点。 第三个词类活用,我们老师应该跟学生说清楚,我们的考生心里应该明白,词类活用意味着五条。一条叫词性变化,这个考生都懂。第二条叫名词做状语,考生也不差。第三条叫始终用法。第四条异动用法。还有第五条位动用法。过去的考卷没有考位动用法,但是近几年来考卷上出现了位动用法,假如我们的学生在这儿知识比较薄弱,想着在这几十天里面把位动用法给学生做一个补课,这样可能作的比较有效。 剩下不足100天,我觉得就别面面俱到了,历年来我们的考生比较重视作文,散文阅读容易丢分,诗词鉴赏能力比较差,文言语句翻译丢分较多,是不是就在查漏补缺这儿下一点儿大功夫,争取能够,不足100天,叫做做有效的功夫,有效劳动,争取能够事半功倍。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老师对2008年高考语文大纲做了精彩的讲解。下面我们进入回答网友问题的问题,有一位网友问,今年的语文会不会出现一些没有见过的新题呢?

 [刘起增]:会出现,因为高考这个卷子是七道大题。七道大题应该说一、二、三、四、五题变化不会太大,如果出现新题型,也往往不在一、二、三、四、五这当中出现,往往在第六大题当中出现,第六大题是语言综合运用新题型,本来卷子上这个地方就叫做一块实验园地,既然是一块实验园地,那就完全可能出现语言综合运用的新题型,语言综合运用的新题型,考生如果要是想训练,我倒建议指导教师把2004年、2005、2006、2007第六大题所涉及到的语言综合运用新题型选一些比较精彩的题,对学生加强训练,实际上就是把脑袋训练的比较灵活,可能适应新题型的能力比较强。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在问,老师您好,是否能预测一下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呢?

 [刘起增]: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如果从全国的考卷来说,先说最近这几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这四年卷子上所出现的作文题分成三类,话题作文是一类,命题作文是一类,材料作文是一类。命题作文在四年里面占的比重没有话题作文多,材料作文的比重在四年里面也没有话题作文多。话题作文曾经好像是一统天下,从1999年出现一个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话题叫做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话题叫诚信,叫做话题作文一统天下,这是1999、2000、2001那几年,如今应该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了,如今的作文的命题应该说是异彩纷呈,如果预料2008年的高考作文的大趋势,考生应该在新材料作文上下大功夫,但话题作文不可不防,不必像新材料作文那样下那么大的功夫。

 [主持人]:在节目的最后,请刘老师给中国教育在线的广大考生朋友们讲几句心里话!

 [刘起增]:各位网友,我从年带高考,一直带到现在。这些年我对于高考的看法,我觉得就应该是27个字,头9个字叫,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中间9个字叫考多难,教多难,学多难。最后9个字叫做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学。前面18个字应该说是对老师说的,考什么,考多难?怎么考?这些老师应该心里清清楚楚,然后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怎么考怎么教?对学生来讲,要特别相信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师必定是在高三教书多年,他能做到前18个字,我们就跟着我们的老师学什么,学多难,怎么学就得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老师,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è 正当防卫dāng 姗姗来迟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廷 调济 贸然行事 瞑顽不化

B.惦量 修炼 生灵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斓 法碣 如法炮制 严惩不贷

D.松驰 困扰 歪门邪道 砰然心动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看见时奉献的礼品。

B.有关部门整锐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会到了自己酿造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相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王星红旗。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

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

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

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

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钏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注〕,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之一,疾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古而,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趣危治狗;以会相马。?

〔注〕赀(zi):腐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_____,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虎鼓瑟兮弯回车,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 。

(5)《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___________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发表的,后来又收入小说集《呐喊》中的著名中篇小说是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1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

20.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 ① 会让我们经历苦痛, ② 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 ③ 会升降。 ④ 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 ⑤ 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 ⑥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dàng)

2、A(调剂、冥顽)(B掂量、C法谒、D、怦然)

3、B(A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B比喻事情还没有任何条件;C不管……;D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4、B(A梅花……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和被动句式杂糅;C……是景点,缺少主语;D首次抵达,语序不当)

5、C(其他三项都是生物钟调控的某些具体方面)

6、D(这是生物钟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

7、C(自由改变这一说法夸大)

8、B(服政:指服役纳税)

9、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10、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11、……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12、(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2)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13、略

14、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15、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

16、时间在钟表时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17、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18、(参考)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19、(参考)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20、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21、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

22、略

文章标签: # 高考 # 语文 # 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