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80年高考预考制,80年高考科目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80年代高考考哪些科目2.1987年考大专好考吗3.为什么1983年高考的人这么少4.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高考预考制度在1989年才取消的。因为1989年慢慢实施的高中会考制度,这一步教育改革也慢慢使得高考预考取消。高考预考是针对于正式的成人高校统一考试的一个加分政策,只在少数省市才有。在正式的成人高校统一考试之前,参加省市级组织的成人高考考试(类似与高考前的模拟考试),考试题目会相对

1.80年代高考考哪些科目

2.1987年考大专好考吗

3.为什么1983年高考的人这么少

4.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

80年高考预考制,80年高考科目

高考预考制度在1989年才取消的。

因为1989年慢慢实施的高中会考制度,这一步教育改革也慢慢使得高考预考取消。

高考预考是针对于正式的成人高校统一考试的一个加分政策,只在少数省市才有。在正式的成人高校统一考试之前,参加省市级组织的成人高考考试(类似与高考前的模拟考试),考试题目会相对简单。

80年代高考考哪些科目

不需要。广东从1988年开始取消了预考制度,且再未实行过。只要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可参加高考了。预约,即“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契约的契约”。通常,人们把将来要订立的契约称为本约,而以订立本约为其标的合同便是预约。

1987年考大专好考吗

八十年代初,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

理科考7门,共710分。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70分。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扩展资料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百度百科——高考

为什么1983年高考的人这么少

1987年考大专不好考吗。80年考大专是非常难的,那个时候由于国家大学学校极少且招生的学生人数也有限,所以80年代的大专是相当难考的,而且那个时代还要进行一次预考,在一定比例中首先要刷掉一批人,这一批人都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

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个年代改革的

那时候三月份实行预考制度,预考未过线的,直接毕业,不能参加高考,我记得我们学校文理科7个班,大约450人左右,参加高考的不到200人,这是其一。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地区初高中在1981年实行二年改三年制,就如我们湖南大部分农村学校,高中1983年二年制毕业后,1984年断档,没有高中毕业班,1984年参加高考的,是1983年二年制没考上大学的,很大一部分学生继续读第三年参加高考。

扩展资料:

上世纪高考录取率就3%到5%(包括中专),考大学就是一种奢望,80%人对考大学是没有信心。初中升高中录取率30%,高考预选录取率30%,就是说70%的人就没有正式参加高考的资格。

在从预选后的考生中录取不足20%。中专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本,全国录取18到28万(报考中专),现在研究生全国招50到60万。

一个乡镇能考几个大学生,就是破天荒的胜利,过去考上大学就会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人们把大学生看得很神圣,就是人中之王,天才的象征。

1985年是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政策和实验方案,是高考改革真正全面展开的开端,政策措施主要有:

(1)实行招生多元化。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成为指导高考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文件明确规定了“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即改变过去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等三种招生办法,把“双轨制”下的计划招生和缴费入学纳入了高考体制。

(2)实行高中会考制度。国家教委批准了上海开始探索在高中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的试点。1988年后,浙江、海南、云南、湖南等省份也开始实行会考制度,此后逐步在全国推行。

(3)实行“3+2”方案。1985年以后,高考在减少考试科目上进行了改革,开始推行“3+2”考试方案(上海试行“3+1”方案),即将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高考科目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并将理工类7门、文科类6门得考试科目都减为5门,所有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理工类取消了的政治、生物2学科,文史类取消了地理学科,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到1995年除上海外全国各省份都实行了“3+2”方案。

(4)推进标准化考试。1985年,广东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模式并首先在英语、数学两科目中实行高考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试卷从单一卷改为两卷,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有单项和多项选择题),采取机器改卷;第二卷为非选择题(主观题),采取人工阅改卷,评分标准也要求更客观、标准、精细。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规定从1991年起所有高考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在此期间,还尝试进行了标准分录取制度,即通过卷面分数(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数(名次分数)录取办法,但后来由于老百姓对标准分不易理解而被取消。

(5)试行保送生和招生并轨改革。198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到1996年,普通高校招生试行并轨招生改革,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在后续的几年中,高校的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文章标签: # 高考 # 10px # 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