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1980年高考语文_198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画蛋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2.高中文言文为动用法3.高考作文所有话题汇总(超详)4.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有帮助,据不完全统计,《史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大概出现了32次,考查的重点,基本都是人物传记;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出现,题目从实词、虚词到段落大意、人物形象,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把握。以下篇章出镜率比较高:《史记·项羽本纪》(1953年、1982年

1.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

2.高中文言文为动用法

3.高考作文所有话题汇总(超详)

4.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

1980年高考语文_198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画蛋

有帮助,据不完全统计,《史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大概出现了32次,考查的重点,基本都是人物传记;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出现,题目从实词、虚词到段落大意、人物形象,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和把握。

以下篇章出镜率比较高:《史记·项羽本纪》(1953年、1982年、1983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954年、1956年、1984年)、《史记·留侯世家》(1980年)、《史记·淮阴侯列传》(1979年、1980年)、《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988年、2006年全国卷Ⅱ)、《史记·李将军列传》(2002年)。

高考语文得分小技巧

1、语文文言文选择错误意思时,只要是与现代意思相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错的。

2、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手法,实在找不到了丢借景抒情和对偶修辞。不能空题。

3、作文题目抓眼球。开头丢名人名言作为题记。紧接着概括材料加上一个“我认为”然后直接亮明观点。除题记外第一段两行半为黄金分割点。结尾时字数超出800限制两行半为黄金分割。开头一定不要写错别字。论证材料不够新颖的话记得每段结尾都把中心论点强调一次。

4、语文成语题。如果让选正确的,那就你就看每个成语在每个句子中读着是否通顺,表面意思是否符合这个句子。但还是要靠平时积累。

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

1. 初中文言文为动用法整理

"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为动用法是用最简单的动宾形式表达了多种较复杂状谓结构所要表达的内容。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⑶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序其诗"就是"给自己的诗作序"。序,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为动用法,意思是"给(替)……作序"。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译为"对着病梅而泣"。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泣"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是为动用法。

2.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3. 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有什么区别

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有 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意动用法 - 搜狗百科

/v268023

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为动用法 - 搜狗百科

/v54153744

4.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实质。?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意思。?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5. 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

是有的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治丧”。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1.文嬴请三帅。《秦晋肴之战》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为何这里的“请三帅”就不能解释为“请求三帅”呢?这就要联系原文来作分析了。《秦晋肴之战》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秦穆公派遣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带兵攻打远在东方的郑国。秦军知郑有备后准备撤回。

而晋军趁机在肴山伏击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帅被俘。此时,晋襄公的夫人文嬴(本为秦国公主)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

明乎此,就可知道“请三帅”该作何解释了。因此,只有联系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属于哪种用法。

2.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佗脉之:华佗给他切脉。

试比较: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为取履:替(他)取了鞋。

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5.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6.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距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

8.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史记·报任安书》 三、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如: 9.蹇叔哭之。

《秦晋肴之战》 哭之: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1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汉书·苏武传》 谢汉使:向汉使道歉。 11.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泣臣:对着我哭泣。

1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誓之:对她发誓。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

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高中文言文为动用法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

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1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0年,大学升学率为38%。报考300多万人,5261录取28万,而且是含通过高考录取的中专生的。

到90年,录取率为23%左右,录取人数也就是60万左右。

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15万,录取率75%。分级教育体制没有去解决,大学扩招太严重了!

扩展资料:

八十年代初,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理科考7门,共710分。

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70分。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高考作文所有话题汇总(超详)

1.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全部使动用法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必修一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越国以鄙远 (鄙,名作动,把……当边邑夜缒而出 (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肆其西封 (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第5课 《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箕踞以骂曰( 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头发上指 (上,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左右既前(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断其坐股( 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第6课 《鸿门宴》①名词的活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间至军中 (间,作状语,从小路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 (王,作动词,称王籍吏民 (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 (目,作动词,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 ( 刑,作动词,处罚道芷阳间行 (道,作动词,取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②动词的活用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拔剑撞而破之 (破,作使动,使……破③形容词的活用沛公今事有急 (急,作名词,紧急情况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作名词,老交情素善留侯张良 (善,作动词,与……交好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①名词的活用其黄而陨 (黄,作动词,变黄雨雪霏霏 ( 雨,作动词,下夙兴夜寐 ( 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岂不日戒 (日,作状语,天天②形容词的活用三岁食贫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③数词的活用士贰其行 (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二三其德 (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第5课 《离骚》①名词的活用鸷鸟之不群兮 群,名词作动词,合群謇朝谇而夕替 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使动,使受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漫步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夫清白以死直兮 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③形容词的活用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形容词作名词,榫头、圆凿谣诼谓余以善* *,形作名, *** 之事故前圣之所厚 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哀民生之多艰 哀,意动用法,为……悲伤第6课 《孔雀东南飞》①名词的活用孔雀东南飞(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敲自名秦罗敷( 名,名词作动词,名叫谢家事夫婿(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交广市鲑珍(市,名词作动词,采办何敢助妇语(语,名词作动词,说话勤心养公姥( 心,名词作状语,用心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昼夜勤作息(昼夜,名作状,从白天到晚上中道还兄门(中道,名词作状语,半中②动词的活用逆以煎我怀(煎,使动,使……煎熬③形容词的活用千万不复全( 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足以荣汝身 (荣,使动用法,使……荣华便利此月内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第7课 诗三首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天下归心 (归,使……归顺第8课 《兰亭集序》映带左右 ( 带,名词作动词,环绕一觞一咏 (觞,名词作动词,喝酒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副词作动词,穷尽第9课 《赤壁赋》①名词的活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名作动,攻占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作动词,朗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名作状,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以……为伴,以……为友②动词的活用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用法,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第10课 《游褒禅山记》①名词的活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②动词的活用往往有得 。

2. 为动 高中古文

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宾语表示主语的目的、原因、受益者等。

也就是说,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主语为宾语而动”。

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起义)而死,可以吗?2.如姬资·之三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为这事出钱已三年了。

“资之”,就是“为这事出钱”,其代词宾语“之”不是动词“资”的支配对象,而是主语“如姬”为了“这件事”(报父仇)的目的而“资”的。

3. 高中文言文里的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 例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1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 加下划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 满意的话请及时点下采纳哟。:)~谢谢哈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 例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1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 加下划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

4. 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

是有的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治丧”。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1.文嬴请三帅。《秦晋肴之战》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为何这里的“请三帅”就不能解释为“请求三帅”呢?这就要联系原文来作分析了。《秦晋肴之战》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秦穆公派遣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带兵攻打远在东方的郑国。秦军知郑有备后准备撤回。

而晋军趁机在肴山伏击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帅被俘。此时,晋襄公的夫人文嬴(本为秦国公主)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

明乎此,就可知道“请三帅”该作何解释了。因此,只有联系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属于哪种用法。

2.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佗脉之:华佗给他切脉。

试比较: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为取履:替(他)取了鞋。

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5.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6.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距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

8.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史记·报任安书》 三、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如: 9.蹇叔哭之。

《秦晋肴之战》 哭之: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1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汉书·苏武传》 谢汉使:向汉使道歉。 11.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泣臣:对着我哭泣。

1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誓之:对她发誓。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

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求新课标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语文)

三十年(1977年-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大全

1977:北京: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上海: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画蛋》读后感

1981: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介绍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写一篇议论文

1984: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

1987: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材料为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故事)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其中一个小姑娘(A)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B)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第一题:在文中A、B处分别加上表现小姑娘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并且所加文字必须符合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

第二题: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并且强调肖像描写应符合人物年龄和性格,显示她们的同和异。

第三题:根据材料中第一个小姑娘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色,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1991: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材料作文 (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露出了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

“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说的那样……”

1994:尝试

1995的材料作文(诗歌《鸟的评说》),

1996:我更喜欢漫画《 》。(素材为《给六指做zheng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1997:材料作文 (素材为社会调查分析,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围绕“心理承受力”展开)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材料作文(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

1、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北京2004年高考作文题:包容 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上海卷高考作文题(70分) 以“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 

4、广东省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材料为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以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5、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比较低,要发展物质文明,同时也要发展精神文明,(一份调查表,略)。请根据以上调查材料,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6、天津市高考作文题 一个木匠在森林里看到一段树根,他认为没有什么用处,但是一个艺术家却认为它是一个在艺术方面的好材料。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不限。

2005年,全国共15道高考作文题,

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

重庆卷作文题:筷子 ; 四川卷作文题:忘记与铭记

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黑龙江卷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北京卷作文题:说安

广东卷作文题:以纪念为题作文;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

江苏卷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湖北卷作文题: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2004年,有15道高考作文试题 中帖子的下半部分,这年的作为多以以XXX为话题写文章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山东、山西等地区;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等地区;

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内蒙古、海南、西藏、陕西、广西等地区;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甘肃、宁夏、贵州、青海、新疆等地区;

忙——上海 ; 包容——北京 ; 材与非材——天津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

平凡与自豪——辽宁 ; 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江;

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霍金;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福建卷;

买镜——湖北; 家庭教育——湖南;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江苏; 语言与沟通——广东

 北京2006年高考作文题出炉:《北京的符号》

上海2006高考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

天津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愿景》 

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请以"愿景"为

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江苏省2006高考作文题目:“人与路”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

湖北省2006年高考作文:根据成语得到的启示 

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广东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雕刻心中的天使

湖南省2006年高考作文为题目:谈意气

浙江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安徽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 读人生,读父母

山东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根据寓言写话题作文

一个寓言:人们在地上看星星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真正走近星星的时候才发现,星星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而且周围充满了灰尘。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福建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四川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问》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辽宁省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肩膀》

200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2006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月来月少。99年6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18.3%。全年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I (河南、广西、陕西等地) 

作文题:《出事了》

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全国卷II

作文题:《关于“帮助”》 作文要求: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北京卷

作文题:《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 作文要求: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上海卷

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 作文要求: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广东卷

作文题:《传递》

辽宁卷

作文题:《我能》

海南卷

作文题:《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重庆卷

作文题:《酸甜苦辣说高考》 作文要求:

高考恢复30周年,学生们对高考有各种各样的看法,高考充满了酸甜苦辣,请结合你的自身体会,写一篇高考体会的文章。

安徽卷

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

黑龙江卷

作文题:《创新》

天津卷

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四川卷

作文题:《从一步到一生》

宁夏卷

作文题:《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作文要求:

材料作文。

江西卷

作文题:《语文,要说爱你不容易》 作文要求:

每天,我们都要和语文打交道,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在你的记忆深处,或许留有许多语文学习的深刻印章,或许留有对语文的诸多感想。 请以: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题(二选一)作文,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另拟题目。

湖南卷

作文题:《诗意的生活》 作文要求:

诗意的生活 结合自己的经历 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江苏卷

作文题:《怀想天空》 作文要求:

上海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山东卷

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作文要求: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湖北卷

作文题:《母语》 作文要求: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 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作文。

福建卷

作文题:《季节》

浙江卷

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

作文要求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省市 作文题

全国Ⅰ “抗震救灾”话题

全国II 海龟和老鹰材料作文

上海卷 以“他们”为题

北京卷 1、石头和杯子材料作文

2、地震后的感想

陕西卷 “抗震救灾”话题

福建卷 情景作文

四川卷 坚强

江西卷 洞庭湖背景作文

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山东卷 “春来草自青”

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宁夏卷 话题作文

辽宁卷 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

重庆卷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

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广东卷 不要轻易说“不”

江苏卷 好奇心

浙江卷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天津卷 人之常情

海南卷 话题作文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文章标签: # 动词 # 名词 # 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