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穿越古人高考_穿越到高考的小说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思维导图2.99岁痴情老头一生未娶,苦守70年,为何等一个回不来的人?3.明代士人艾南英《前历考试自序》:古人的「 ”高考”是怎么样的?4.看古代高考考场(贡院)对联是怎么给考生打气的5.古代是怎样进行“高考”的?6.现代高考和古代科举的区别 古人为什么考试还要带吃的?7.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与古人相比会有怎样的生存优势或劣势呢?在古代时,高考被称作是乡试,参加乡试的考生

1.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2.99岁痴情老头一生未娶,苦守70年,为何等一个回不来的人?

3.明代士人艾南英《前历考试自序》:古人的「 ”高考”是怎么样的?

4.看古代高考考场(贡院)对联是怎么给考生打气的

5.古代是怎样进行“高考”的?

6.现代高考和古代科举的区别 古人为什么考试还要带吃的?

7.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与古人相比会有怎样的生存优势或劣势呢?

穿越古人高考_穿越到高考的小说

在古代时,高考被称作是乡试,参加乡试的考生一共要考三场试,要用整整九天九夜,才能把一次乡试进行完。刚刚说了乡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所以对考生来说绝对是大事,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此时,朝廷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的。就像我们高考时,连路都要被封掉。古代高考从开考那一刻开始,考生就被锁在了屋子里,直到考试结束才能被放出来。在考试中,就算天塌了,门也不能打开。

乡试主要考三个内容,一是八股文,二是官场应用文,第三是论述题,看看这个人有没有一个做官的思维。因为在考试中,考生不能出来,所以朝廷就准备了灯和水等很多日常用品。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考生要自己带干粮来,因为考试时间太长,人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所以考生一般都自备伙食。

古代科举考试很繁琐,它完整的程序是:乡试,会试,廷试,其实就是从地方逐步到中央的顺序。其中乡试就是全省的考生在一起考试,也就是像我们的高考,乡试通过的考生就成为了举人。在古代,乡试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的,想要参加乡试可以说是要过五关斩六将,先参加完前面大大小小的考试,才能够有资格去参加这种全省级别,难度又很大的乡试。如果乡试之前的考试没有通过,有一次弥补的机会,考生可以再去考一次,考生考完了乡试,并且成功成为举人,才可以去参加会试。

这个会试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考生进京赶考的那个考试,因为会试都是在京城,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要是发挥正常,运气再好,会试也过了的话,就有机会参加廷试了,也称殿试。廷试就是通往胜利的最后一关了。一般参加廷试的考生,前途基本就已经定下来了。不管考得怎么样,都能成为国家栋梁,也对得起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读。

在古代的高考中,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就是经常发生考生意外死亡的事件。要说起原因,还真是挺多的。古代的考场非常简陋,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们就睡在答题的桌板上,答题的房间本来就小,桌板就更是小的不得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们腿都伸不直。我们现在有时候会听到一些老年人说出恭,其实就是上厕所的意思。这个出恭,也是由科举考试得来的。在古试的时候,他们会给每个考生发个牌子,一面写着入敬,一面写着出恭,这个牌子的用处就是用来上厕所的。因为规定考试的时候不能说话,所以他们就只能拿着这个牌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那种很小的考场上,考生们每天吃住都在里面,考试又正处炎热的天气,这就很容易造成很多考生中暑或者食物中毒,更可怕的是有些考生被考场里的毒蛇给咬死,那真是倒霉透顶了。

与我们现在高考不一样的是,古代高考对考生的年龄是没有要求,不管你是小孩还是老人,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参加考试,但是当时的考试挺难的,所以很少有小孩子能去参加,那种传说的神通毕竟是少之又少,但是年龄大的考生却很常见,比如范进。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诱惑,才会有前赴后继的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古代,普通人想要飞黄腾达,几乎就只有这一条科举的路好走。所以才造就了像范进这样的人终生成迷于科举考试,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范进一样,金榜题名,荣华富贵一生的,更多的是籍籍无名,抱憾终生的。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回忆起你当年高考的艰辛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幸运的,最起码,即便我们不能金榜题名,我们也能在另一个领域造就自己的辉煌,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像古人一样,撞了南墙也不回来。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6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花一生,追求值得追求的。

 现代主义画派大师毕加索,儿时的画作便可和大家拉斐尔相较,但他却花一生追求儿童个性画法;

 杰出的考古学家,用尽一生去解释孙子轻易辨别的希腊文字。

 这些别人看来头脑发热的傻瓜行为,他们做,因为他们热爱。

 毕加索热爱绘画,如果他像拉斐尔一般画圣像,惊世之作《格尔尼卡》又怎么诞生?朗朗热爱钢琴,如果他与很多小孩一般考个十级就结束,世界琴坛又怎会有位中国大师?姚贝娜热爱音乐,如果她仅局限于唱军旅歌曲,又怎会有春晚上一首《天耀中华》的惊艳?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追求。

 毕加索渴望像孩子那般自由作画,考古学家辨别铜镜文字。穷尽他们的一生,那是因为,追求就要执着。

 水滴石穿,可镂金石向来是执着者的目标。

 以《如给我三天光明》而闻名的海伦凯勒,她抚摸盲文而长满茧子的双手,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

 历史大作《史记》的作者司马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忍受宫刑还依旧苟活写书,那身体的破缺,意志的坚定,是他对爱的追求。

 国际性文学奖“节杖奖”的得主牛汉,在遭受无数苦难之后,依旧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那些诗歌和散文,是他对爱的追求。

 看看如今这社会吧,喧嚣繁杂,人们在追赶快节奏生活的同时,忘记了去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想找到穷尽一生追求某物的人,太难太难。

 甚至连青少年的追星也变换多端。前一秒爱他爱的死去活来,下一秒又被另一个他吸引眼球。

 写到这里,环顾四周,多少奋笔疾书的学子,也许最终的功成名就不是所有人一生的目标,但我们不愿或甘心用了十几年去追求它。

 你不用为毕加索感叹,为老考古学家担心,我相信,哪怕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秒,心中所有的不是恐惧而是满意。

 我也一样,一直喜欢和执著着自己认为的对的人和事。

 迷惘的孩子,抬头看看天吧,细细冥想:什么是你向往的,什么是你愿意穷己一生追求的。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

 女子,柔软如水的人儿,在古时,地位是如此的卑微,终日闭户不出,端坐家中,或织布纺纱,或挑水浆衣,有女子在家,室中平安。女子,也应为一家之项梁。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流言诽毁女子!什么“红颜祸水”,什么“红颜薄命”,似乎所有的罪恶安在女子身上是那么合情合理。

 纣王好色,民不聊生,但为何总说妲己是祸国的元凶?

 唐玄宗的沉沦迷醉似乎扯到杨玉环的痴缠而变得更加容易被宽恕,那又何须吟上一首《长恨歌》来歌颂其天长地久?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使他的情圣身份抵过“乱臣贼子”,但为什么陈圆圆变成了“祸水”而遭人鄙弃?林觉民的壮烈来自对妻子的薄幸,一纸《与妻书》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千古的美名,可谁又曾想到那可怜的如花娇妻凄苦迷离的下半生呢?

 女子使国不安?女子使家不宁?

 那么是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窈窕而去的长安,甘愿远赴黄沙大漠,经受亘古不变的猎风与沙石吹打,而换取和平免受战火?是王嫱,那个名唤昭君的绝美女子,她认为大汉朝撑起半片安定、安康、安宁的天空。

 那么是谁“回眸一笑百媚生”放弃了名声和深爱的人,远赴吴国,为自己国家的胜利奉献了一切?那个“沉鱼”的浣纱女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使得国家能安定团结。

 那么又是谁“无字碑头字皆满”,功过留于后人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兴科举、用贤能,治国严谨,举修水利,广开言路,打造了一派盛世安平的景象。

 由明妃到武皇,女子亦能独撑起一片天空,女子亦是平安幸福的象征。

 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真正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详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今年高考全国卷III的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题目的材料首先从高考恢复40周年这点出发,讲高考的意义和40年来所取得成就,讲高考对全国几代青年和无数家庭的影响,然后用一句“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xx的高考考场上”作结,激起考生的写作冲动,并且给出对作文命题的限制条件。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并且可以从作文中发现“立德树人”的高考作文指导思想在考生思想实际中的体现程度,也能考查考生思考的严谨与思维的深度,因而是一道不错的作文题。

 在高考考场的实际状况中,考生看到这道作文题,应该不会被吓到,而是会发出一种放心的微笑。但是,容易被部分粗心的考生忽略的是题目对作文标题的限制,可能会有不少考生在阅读试题时将“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漏掉,这就犯了审题的大忌。殊不知,今年全国卷III的这道作文题,貌似容易,实则错就容易错在这里。这个“半命题”是就是所谓的“任务”,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一字之差,差别大矣!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写议论文,要先确定论点:你对高考的看法是什么或你和高考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然后再选择论据和确立论证方法;写记叙文和抒情散文,都必须确定文章所反映的观点或中心思想,然后或记叙几件事,或编拟一个或几个小故事,或抒发你对高考的复杂感情,等等。但是,不管写何种文体,最好都应该先根据作文题中所提供的

高考作文600字 篇4

 小唯最喜欢六月,因为合欢盛开,暗香浮动。小时候,她不知道那开云霞般花朵的树叫合欢,只听大人们叫它绒树。不管叫什么,她都喜欢,那满树小伞般的细小花朵,丰饶了她的整个童年。

 大学毕业后,父母要她出国留学,她拒绝了,而是回到小城,回到父亲的面粉厂工作。父母说她不思进取,她笑而不语。生命里的许多深喜浅忧都是无法言喻的,比如养大她的小城,还有后来上大学时,无意在网上发现的那两个字—合欢,原来那些美丽的花朵有这样令人着迷的名字。从此迷醉于小城的六月,迷醉于合欢花的淡淡香氛。

 周天来应聘的时候,也飘着细雨。小唯打着伞领他穿过长长的院落,去父亲的办公室。刚走到院子中间,前一天刚码好的麦垛突然倾塌,而小唯却全然不觉,等她被一股猝不及防的力量推开时,周天被埋在了麦垛下面。

 那次事故,小唯躲过一劫,而周天断了两根肋骨,在医院躺了好久。小唯望着从手术室出来尚在昏睡的周天,有瞬间的恍惚,这个素昧平生的男子何以似曾相识?

 周天伤愈后,顺理成章地留下来。父亲越来越多地夸赞周天,说他天资聪颖,什么事情一学就会,是块做生意的好苗子。小唯对父亲的生意经不感兴趣,只对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子充满好奇。有几次,她看到他对着满树的合欢花出神。她去采摘合欢花,翘起脚怎么也够不到,他恰好路过,不做声采了一把递给她,她仰头,他也低头看她,离她那样近,甚至嗅得到他衣服上淡淡的皂香,忽然就红了脸。

 此后,小唯的桌上总是盛开着合欢,周天不声不响地采来,然后把开败的扔掉。情愫也便随着合欢的花期潜长暗滋。第一次附于周天的怀抱,小唯问:“你也喜欢合欢吗?”他说“嗯”,然后更深地抱紧她,绵长的吻伴着穿窗而入的花香,令人迷醉。

高考作文600字 篇5

 抱怨就像思维的一种慢性毒药。在我们的大脑中毒的同时,我们的人生态度、行动被“抱怨”这种强烈的毒性感染。在抱怨的生活中,我们的意志不断受到消磨,就像可以“溃堤”的蚂蚁一样,精神之堤瞬间被生活的洪水化为乌有。

 我们就像陷入了抱怨的泥潭,无法自拔。在庸常生活的抱怨中,找不到灵魂的出路,囿于抱怨的牢房。不知道如何走出抱怨的世界,给自己一个完美的世界。

 我们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远离抱怨的世界,我们才能在自己生活的原点改变自我,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

 远离抱怨的世界,正视自己,为自己准确地定位。你会发现,在生活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远离抱怨,改变自我,发现全新的自己。你会看到,每天都充满笑容的自己,从而明白抱怨之外的世界更美好。

 远离抱怨的世界,接受现实。你会看到曾经忽视的风景,家人、朋友、社会,原来一切都是美好的,只因自己被抱怨的迷雾遮住了双眼。

 远离抱怨的世界,学会感恩。你会感受到爱的涌动,温暖的气息遍布周围的世界,从而收获一道世间最美的风景。

 远离抱怨的世界,善于放下。你会感到没有了烦恼,一时间,看透了得失,战胜了自己,才懂得原来放下也是一种快乐。

 远离抱怨的世界,学会吃亏。你会体会到原来自己不是孤独的,才理解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快乐”的投资。

 远离抱怨的世界,偶尔糊涂。你会感到“难得糊涂”的真谛,方懂得做人有时少一些计较,会多一份美丽。

 远离抱怨的世界,学会包容。你会感到周围充满友善的目光,才会明白包容是金的道理。

 远离抱怨的世界,我们才能给自己一个美丽的世界。

高考作文600字 篇6

 我的心真的很重很重,那一阵的煎熬,让我不敢多看飞翔的小鸟,只能画地为牢。自己做自己的奴隶,无休止蔓延的痛苦,在我的每一个血管里冲撞,那压抑的渴望将我最后一丝气血耗尽,我能感到它的不满带着它的骄躁,肆虐在那贫瘠的心田瞪着一双希望而又深度绝望的眼睛。然而我必须压制它,因为我知道接下来的可能就是更大的痛苦和无奈。

 风暴来临前是这样的平静而又让我窒息,无边的黑暗浓得让我睁不开眼,只将我融化其中,化作那片梦中的海市蜃楼。或许黑暗才是世界本来的颜色,否则我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看不到过去,看不到前面的路。只是风声却那样清晰,因为我能感到,最后一滴心血在空中划过的轨迹,堕落在泥土里,带走了曾经的妄想,也送去熟悉的声音。

 回想那个时期的愚蠢,仿佛今天仍在嘲弄。不原同流合污的世人却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那个污,宁可忍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也年原出动那个搁置以久的事实。正如那只嘲笑野猪的乌鸦,或许这就叫自欺欺人终自欺。

 我不知道痛苦是否是绝望的根源,还是绝望让自己更痛苦。人一旦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始作俑者的人,是否会一阵恐慌?我会曾经的独木桥我以摔过,如今却又要重新面对,我知道这选择只是将那个真正的痛苦掩藏,不想让它过早地暴露在青天白日下。可从那独木桥上摔下真是很痛,痛的不止自己,所以才更痛。真正的痛苦和表面的痛苦纠缠着,翻滚着,咆哮着,一切的一切在心底聚集,逃不出周围的圈圈栅栏,让每一个游者望而止步。

 这些思绪,我只在一个黄昏的下午拿出来理理,让它们不会因为纠缠太紧而无法分出,不是只想一个人是世界,只是这不是两个人是事情,所以这样的心注定要很累很累,我想休息,可望眼之处哪里才是我停泊的角落?

高考作文600字 篇7

 “叮叮叮……”一阵清脆的起床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微微一怔:啊,离高考只有三天了,我一定要快乐而又充实地度过这每一寸宝贵的光阴!

 倒数第三天:走进知识的殿堂

 咦,我怎么还在看“**”!原来是时间老人将我拉进了知识的殿堂。一条条公式定理,一个个知识难点,一句句哲理话语,一篇篇精彩散文……都飞快地在我的脑海中穿梭。哦!这张怎么不是很清楚呢?那幅画面怎么还很模糊?那张知识网怎么还有漏洞?唉,原来我的知识还不是很完备,但我告诉自己,不要心慌,要努力去弥补那些小的缺漏。

 蓦地,我惊奇地发现我知识的殿堂里挂满了闪烁的彩灯,它们驱走了我心中的阴影,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朦胧中,我看到了无数绚烂的鲜花正微笑着向我招手。那一刻,我仿佛迎来了憧憬已久的美好未来。

 倒数第二天:飞向梦想的天堂

 我感到背后隐隐作痛,转过头,我惊喜地看到一双金色的翅膀,它正载着我轻快地飞向梦想的天堂。

 我仿佛觉得自己手上捧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它正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透过那一缕光,我看到了爸爸妈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听到了老师们真诚的祝福,祝福莘莘学子高考大捷,实现理想。冥冥中,这种声音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给予我信心,给予我勇气,给予我斗志……

 倒数第一天:漫游好心情的海洋

 携着轻松的行囊,我游进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我拥抱着每一滴晶莹的海水,抚摸着每一棵青翠的水草。刹那间,所有的烦忧、郁闷、压抑、紧张都烟消云散了,我怀揣着愉快的心情准备轻装上阵,信心十足地准备迎接明天的黎明……

高考作文600字 篇8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甲地,一个去乙地。甲地人精明,问路都收费;乙地人质朴,见了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乙地的发现乙地果然好,许多东西可以白吃白喝。去甲地的人发现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干什么都赚钱。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境况却截然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是安逸,是奋斗,我想说:不要让今日的安逸霸占明日的幸福。

 只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无作为,最终会导致人生的覆灭,甚至国家的灭亡。《吴宫遗事》中记载:夫差放勾践回国后,为使参政者知民间疾苦,察天下兵革,筑台于姑苏之左。可高台已起,夫差却只沉浸在恭维赞美之中,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的锐性,站在九尺高台,连离自己不远的身死国灭也没看到,岂不痛哉?

 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说:一个人为了微妙的享受,必须微妙的受苦。去甲地的人正是不满足于乙地的安逸,毅然投身于可能面临的苦难,他选择自己奋斗,干出一番事业。著名导演宁浩不到三十岁却身家过亿,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创下了奇迹,但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他选择微妙的受苦,又拍摄了《无人区》,把自己锻造成一个不死在山顶上的人。

 汪国真说:我不去想能否成功,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个不满足于安逸生活的人,不正是有非凡勇气的人吗?史玉柱顽强打拼,商海沉浮,风险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在他的心中,始终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此成就商业传奇。

 三毛不满足于安逸,选择了漫天的黄沙,但漫天的黄沙如何遮蔽她明朗的双眸? 孟卫东不满足于《新闻联播》开头曲十六秒的成功,然后才有了《同一首歌》的传唱。 周润发从擦车小弟变成影视明星,不正是靠奋斗吗?

 诱惑,不是诱惑于远方,就是诱惑于梦想。但朋友,永远不要为安逸诱惑。

 请铭记:不要让今日之安逸霸占明日之幸福!

高考作文600字 篇9

 黄昏,黄昏后。

 这正是黄埔区夏园小区"标记"大排档最热闹的时候,路边的草坪,每朵花上面都有一个民工的屁股。

 突然间,一辆白色丰田轿车竟从街外直闯了进来。

 车门,打开了。

 两个黑衣劲装的墨镜男人迅速从后面飞奔而来,守候在车侧。

 车上伸下了一只脚,一只普通的脚,穿着普通的鞋子,露出普通的袜子和普通的裤脚。

 然而,刚才还喧嚣杂乱的排挡已静如死寂。

 一个面黄肌瘦发如鸟窝的男人,慢慢走下车。

 他看起来再普通也没有,然而他却是绝对不普通--他是个雕刻家。

 瘦的人看来总是很有气质的样子,有气质的人才能做艺术家,他喜欢大家都叫他雕刻家。

 事实上,他也是个很有运气的人。

 他这一生中从来也没有做过一样正经事,却总是能住最舒服的房子,穿最讲究的衣服,喝最好的酒,玩最靓的女人。

 到现在他日子还能过得很舒服,因为他有双灵巧的手,普通的石头到了他的手里能够变成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来。只要你能想得出的东西,他就能做得出。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雕刻家很多,他也并不是个最懂得雕刻的人,只不过他有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就是对什么事都看得很清楚、对什么人都看得很明白。

 两种原因加起来,就使得他头上的光环如同他口袋里的钞票一样,一天天增加了起来。

 他本不是应该出现在"标记"大排挡的人,但是他却出现在了"标记"大排挡。

 十天前,广州海关处,一个大理石原石静静地通过了检测。标签说明:"标记"大排挡进口装修材料。

 十天后,他站到了这里,为了拿到"天使之心"。

 因为"天使之心",就在这里。

 他一刀一刀地雕刻着这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99岁痴情老头一生未娶,苦守70年,为何等一个回不来的人?

1.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 1.高考语文中该怎样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3.「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4.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5.想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该看那些书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6.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明代士人艾南英《前历考试自序》:古人的「 ”高考”是怎么样的?

1

阮阮遇见长生那年,不过十岁。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绕过了山路十八弯,行到了晚霞栖息处,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奶奶蹲下来,细细抚摸着她的脑袋,无比温柔地说:“阮阮,以后没有奶奶,到了这里,可不能任性了。”

该交代的在家里已经交代了无数次,她到底年龄小,还是一脸懵懂地点了头。

那程老头儿接待了她们,他穿一件长衫,像一个穿越过来的古人。他似乎很喜欢阮阮,于是奶奶拍拍她的肩膀,她立刻会意了,脆生生地来了一句:“师傅好。”

这时候刚好楼上下来个男孩,程老头儿指指他给阮阮认识:“他叫宋长生,是你的师兄。”

是傍晚时分了,长生带她出了门,小楼似乎要与天边的云霞连接了去。他先是觑她一眼,再上上下下打量她好一会儿,才道了句:“豆芽菜。”

“还是棵长头发的豆芽菜。”他声音里带着揶揄的味道。

她个子是真矮,头发也是真的长,梳着常年不变的麻花辫,黑乎乎一把,晃荡到小腿处。一双杏仁眼圆溜溜的带着股稚气,就那样怯生生地看着他。

阮阮被一个人这样嘲笑,想反击,可盯着他看了半天,除了发现这个人生得那样俊俏外,再无所获。

“你……草包。”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她竟然鬼使神差来了这么一句。

长生立刻就僵住了,脸上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红晕,继而是止不住的大笑:“豆芽菜啊豆芽菜,我可以理解为你在变相夸我好看吗?”

阮阮心里一紧,心中那点促狭的小心思被发现,脸颊忽地就热了起来,她拍拍脸,垂下头转身就跑。

那长辫在晚风里摆啊摆,像霞光里翩跹飞过的蝶,长生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弯了嘴角。

“嘿,豆芽菜,师傅认了你,我还没认你呢。”他朝她背影大喊。

其实这话长生说得不甚在意,可阮阮却当了真,奶奶告诉她不要任性,可她一来就得罪了师兄,这可如何是好?

到了晚上,程老头儿歇得早,阮阮躺着怎么都睡不着,最后小心翼翼地起床。待长生开了门,她手朝前伸,低垂着脑袋说:“师兄,这个给你,我们和好好不好?”

那是一个小小的娃娃,裙角处都有些脏了,再看看她那一脸可怜兮兮的样子,长生的心倏然软了下来:“行啦,我勉为其难让你做我师妹吧。”

“真的吗?”阮阮眼睛转了转,甜甜地问。

“那还有假。”长生看着她,小小一团的女孩,眉眼带着稚气,可笑起来是那样好看。

“阮阮。”她细声细气又一本正经地伸出手,声音甜得像是嚼了块奶糖,“师兄,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吧,我叫阮阮,大名就是阮阮。”

“长生。”他模仿着她的语气,“大名宋长生。”

2

七灵山闭塞,交通不便,阮阮来了后就几乎没有下去。

她知道奶奶把她带到这里的目的。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一个老人养活一个小孩实在太不容易了,而程老头儿无儿无女,刚好要收个徒弟,于是索性把她送到这里来。

程老头儿是个颇受敬重的人,他守着一方茶园,一忙就是一辈子,将茶视为他的生命。他坚持全手工制茶,烹出的茶香郁若兰,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每年春秋两季,爱茶人慕名而来,如此他开了一家茶馆,专供逐渐失传的黄茶。

阮阮在这里,有饭吃,有学上,有师傅教她,有师兄陪她,也是幸福自在。

而临近年关,阮阮总会回去。这年她十二岁,跟着奶奶在狭小的厨房里忙来忙去,忽地听见窗户玻璃有泠泠的敲击声,便寻了声过去。

居然是长生。

天色渐黑,他几乎缩成了茫茫天地间小小的墨点,可阮阮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那道懒洋洋的声音传来:“我饿了,想吃你煮的面。”

在七灵山每次夜里长生饿了,总会把阮阮摇起来,然后她便会睡眼蒙眬地为他做一碗白水面。不知为何,长生总吃这个也不腻烦。

倘若外面天再亮那么一点,便能看到男孩耳根处的红润和声音中的紧张。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当面呈上来的时候,她笑嘻嘻地说:“快过年啦,我给你放了两个蛋呢。”

一碗面吃完,长生稳稳当当打了两个饱嗝,然后轻轻拉阮阮的衣角,示意跟他出去。

他将藏得严实的东西递给她,不甚在意地说道:“送你的新年礼物。”

他声音暖软,在她心底掀起一阵温柔的风。阮阮接过那礼物,发现竟然是那种只有电视上才会出现的,金发碧眼的国外娃娃。她惊喜得哇的一声大叫起来:“师兄,你真好!”

长生无所谓地耸耸肩:“昨天和师傅下山,看到就买了。”

阮阮忽地想起了什么,眨巴着眼睛问他:“那你是专程来给我送礼物的?”

被戳中心事他大概有些难堪,动作明显滞了滞,语气僵硬地说:“你这小丫头,给你什么收便是了。”旋即他摸着肚子又说,“反正我刚才是真饿了。”

而阮阮仍然悄声嘀咕着:“吃得那么慢,一看就是吃饱了来的。”

这时候奶奶走过来,不经意问了一句:“长生,你是自己偷偷跑出来的吗?”

男孩不擅长撒谎,脸很快涨成了猪肝色。

“阮阮,快收拾了东西,我送你们回去吧,要不然你师傅该一个人啦!”

“那奶奶该怎么办呢?”还是长生心细。

“奶奶没关系的,你们可以过些日子再来看我。”

这是阮阮第一个在外过的新年,程老头儿开心,特意开了罐埋在树底下的好酒。他细细品了一口,回甘悠长,紧皱的眉舒展开来,可半晌却只道了句:“这酒虽好,究竟不如我的茶香啊!”

长生一脸正气:“师傅,你不要说谎,这坛酒你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阮阮单纯,你骗骗她还成,可我还在这儿呢。”

“你这小子,是不是欠打?”程老头儿微微拧着眉头,作势要打他。

长生也赶紧找救兵,他一把抓住了阮阮的小细胳膊:“阮阮,还不快点儿拉住师傅?”

灯火萦竽的小屋很快热闹了起来,三人的笑声飞到了房顶,飞到了茶园,飞到了看不到的远方,开出了永不凋谢的花朵。

3

每年清明前后,总会有爱茶人住进茶园,同茶农同吃同住。一来是为了品到最新的茶,二来是体会一盏好茶背后的艰辛。

这次来的是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他说话的时候总会扶扶眼镜,看起来派头十足。

男人被师傅称为姜教授,阮阮总喜欢盯着他看。他嘴唇一张一合,喋喋不休,吐出的是新观点,是新世界,如潮水一般覆盖住她的眼。

可师傅因清明采茶任务过重,前几日就病倒了。他腰痛得厉害,躺在床上起不来,所以带姜教授去茶园的任务交到了他们手上。

在这里待了两年,她已学到不少东西。于是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姜教授:“采茶的时候力度要把握好,七分力气,要掰,不能掐,三厘米左右。”

姜教授笑眯眯地点了头,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棵茶树。他又问:“你师傅为何会选择在这里开辟茶园?”

阮阮的小脑袋瓜转了转,对答如流:“土层深,有水源,背风口,近交通。”

她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其实没有近交通啦,因为我们的茶一般不外销。”

姜教授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嘴里也说着:“小丫头,将来必有出息。”

这时候长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拍一拍胸脯,骄傲地说道:“也不看看是谁的小师妹。”

可程老头儿看到他们采的茶之后,川字眉皱得更紧,竟然不顾腰疼,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去了茶园。

他的茶,要采就采最好的。

姜教授叹息着:“现在茶园的机器采摘针对的是大宗生产,程师傅要求的精细恐怕是达不到了。如果可以发明一种机器,可以完全达到程师傅的要求,他就不用这么累了。”

阮阮的眼睛却瞬间有了神采,她想起师傅红肿的腰部,粗粝的双手,她想起土地绵软的温度,想起无数茶农在日光下晒得黑透了的脸。她想了很多很多,最后怔怔地问:“真的可以吗?”

“只是目前技术达不到,如果以后可以就好了,你如果有兴趣就好好学习物理吧,将来读了大学专门研究这个!”

到了晚上,阮阮和长生爬到房顶,她托着腮不说话。

“你还在想白天的事情?”

“是啊,师兄,或许我能做点什么。”她咕哝着,软软糯糯的声音低了下去,“可是……我不能呀。”

长生知道她想的什么,从她被送来的那天起,她就与七灵山的这片茶园捆绑在一起了。他拍拍她的小脑袋:“你忘了吗,还有我呢,我可以陪在师傅身边,我会好好跟他学的。”

“可是,你明明最喜欢画画……”她疑惑,喃喃问道。长生的爷爷是程老头儿的至交,因着这层关系,他才被送到这里,说是让他学会心静。阮阮知道,他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回到原本的天地去。

“其实我都很喜欢。”他眼神清澈而宁静,像夜幕下静静淌过的小溪,他露出一个明净清浅的笑容给她看,“阮阮,你想想未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该有多好。”

她真的太小了,总觉得未来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可在这晚的天幕下,她开始思考远方,思考那个叫作梦想的东西。

只是她没想过,仅仅这么一瞬间,却伴随了她的一生,陪她走过昳丽的岁月,跨越千千万万的山河。

4

时间就像长了翅膀,如鸽子一般扑棱飞过。阮阮的身高如树木拔节,变得亭亭玉立,她也正式成为高中大军里的一员。

这个年龄的少男少女,总是怀揣着懵懂玲珑的心思。长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瘦高个,眉眼好看,白衬衫被他穿得有模有样。渐渐开始有人悄悄问她长生有没有女朋友。她实话实说后,总会有大把信封塞进她怀里。

这天放学后,她一股脑把信封和礼物交给长生,然后气呼呼地跑开。她不知道自己在气什么,只是一想到如果长生答应了其中的某个人,那么就不再属于她,心里便不自觉压上一层涩意。只是阮阮从来不去想,长生又何时属于她了?

长生推着自行车,看着她的背影,不自觉地露出浅笑。他忽地想起,初遇她的那天,她长辫甩啊甩,带来了一阵清甜的风,不知怎么就柔柔吹到了他心底。

——

自那年后,姜教授每年都来。

姜教授比程老头儿小一辈,可他们之间却更像相熟的朋友。阮阮每年都会盼着他早点儿来,再早点儿来,因为姜教授总会带给她大千世界最新潮的讯息。

程老头儿的黄茶最为出名,这也是姜教授最爱的一种。做黄茶分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个步骤,“闷黄”听起来简单,可倘若一个不小心,整批茶都要作废,所以市面上纯正的黄茶越来越少。

程老头儿真的可以称之为老手了,选材精细不说,做茶过程也极其谨慎,三十六小时的发酵全程盯着,锅子和温度要选好,就连那水都必须是最干净爽口的山泉水。

七十几个春秋,几万个日日夜夜,他将生命与热情一腔付之。杯盏里涌动的不是茶水,而是匠人诚挚的心意。

程老头儿为姜教授呈上了今年的第一杯茶,色泽明亮淡雅,就像中国古画不经意渲染的墨迹。

姜教授细抿了会儿,道了句:“浑然天成的淡黄,清淡又不失馥郁。好茶!”

程老头儿得意地笑了,他的茶,一定是最好的。

像是犹豫了好久,姜教授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来一叠白纸:“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商榷这件事情,我们团队打算出高价买下这里。我知道这是你一辈子的使命,所以你也不必离开,我们高薪聘请你,做我们的总监。”

“一个亿。怎么样,出价够高了吧。”姜教授倒是颇有自信。

听到这儿,阮阮都明白了。每年想买下这里的人不计其数,他们都想拿到程老头儿的做茶秘方,其实哪有什么秘方,不过是一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罢了,他们都不懂,也不想懂。而姜教授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想拿的不是秘方,而是程老头儿响当当的名声。

“姜教授。”程老头儿之前总是称呼他“小姜”,这下连称谓都变了,“我呢,敬重你是个教授,而且又爱茶,所以交了你这个朋友。可是我没想过,你竟然存了这样的心思。”

他叹了口气,声音沙哑:“真是让我失望啊!”

“我也是为你好,你的茶馆和茶园根本不盈利,我能把这里做大,让全世界都知道,更能让你赚到数不尽的钱财!”

“这泡茶呢就像人生,”听他那样说,程老头儿甚至都没有生气,依旧不徐不疾的,“开始茶叶会浮起来,这是年轻时候的状态,可到了最后,茶叶沉底,这是谦虚稳重,这也是老了。”

他闭目,然后微笑:“我年轻时候都没想过要怎么样,何况现在呢。”

5

月光雾沌沌的,晚风掠过梧桐树,把树影筛成一条一条,窗前一大片斑驳。

“师兄,你说大人的世界总是这样的吗?”等到夜深人静了,她才敢悄悄地问。

“这个看人吧,你看我们师傅不就是正直了一辈子吗?”他笑了笑,“你的物理是不是又没及格,我看你天天跑去实验室,是不是去偷懒了?”

“师兄,怎么会呢。”她咕哝着,嗓音压了些委屈,声音也是软软糯糯的,“我在实验室当然是做实验了,只不过我脑子不够聪明呀,可是我真的很努力了啊。”

“不过我相信,勤能补拙。”她又笑了起来,眼睛里似乎藏着星星。

长生勾勾她的鼻子,忽地抿嘴一笑:“我饿了。”

“好嘞。”她应声起来,如常去准备一份白水面。

阮阮念高三那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长生休了学,不再参加高考,他收拾了东西,那些伴随他高中三年的行囊,也不过寥寥到两只手就能拎起。

斜阳西垂,风从很远的地方吹来,阮阮竟然觉得有些冷:“师兄,真的要这样吗?”

长生走近她,依旧是那温煦的语调:“是啊,只有这样才能专心陪师傅,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师兄,我是说。”她吸了吸鼻子,有些哽咽地问,“你……难道不是因为我吗?”

经过她两年多的努力,物理成绩居然神奇地提了上来。照这个势头,考重本不成问题,所以师兄为了让她安心走出去,索性把自己全身心交托茶园。

“傻丫头。”他似是无奈地笑了笑,又叹息了声,“叫你不要看那么多偶像剧你偏不听……”

“师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她微微笑着,脸颊写满了自信。

而茶园自从出了姜教授那档子事儿后,程老头儿便不再欢迎任何爱茶人前来同住,只开放那家茶馆。

只不过谁都没想到,姜教授又来了,不过这次他带着一份文书,趾高气扬地赶来。

“整个七灵山会改为生态新区,到时候所有的茶农都要搬走,而你们能得到一笔赔偿金,不过可比我之前提的少多了。当初不签约,现在后悔了吧!”

听到这个消息,程老头儿脚下重心不稳,差点儿晕了过去。七灵山是他的骨,茶园是他的魂,把这两样夺了去,岂不是要了他的老命?

程老头儿皱着眉头在茶园里待了两天,末了他拍拍长生的肩膀,说他即将出远门一趟,让他好好照顾茶园。

长生点了头,可瞧着他的背影,心里涩得说不出话。

然而还不到一周,长生便收到了程老头儿的死讯。

原来程老头儿是去上访了,他求他们收回成命,可没人应他。他只能用最老套也最笨的方法——跪在政府的门前,三天三夜。

那时候路人都知道有这么个老头,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痴,也有知道他名头的好心人过来帮他。于是舆论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那里面又连连召开了几次会议,最终判决书到他手上的时候,他笑着笑着就倒了下去。

是真的太累了,才突发的脑溢血。只是这一倒,就是黄泉路上走,阴曹地府行,他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七灵山的命。

长生跪在冰凉凉的医院地板上怎么也不肯起来,如果他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他怎么也会拉住师傅。

他掷地有声,朝着程老头儿的尸体深深鞠了一躬:“我会照顾好茶园,用生命浇灌。一生不负,直到死去。”

阮阮放了月假,回来后看到的却是这番光景,院内空寂且森然,冷得像是加了层冰壳子。她浑身颤抖如筛糠,最后哭着倒在了长生怀里:“师兄,师傅是那样好,是那样好……”

天大地大,路是那样远,她在泪眼迷离中看不清前路。

少年人的臂膀是那样有力,他拥她更紧,半晌沉沉道:“没关系,以后,以后我们相依为命。”

程老头儿的尸体被埋在了茶园,埋在了他真正的归属地,这个无儿无女的老人,将自己最后的生命也献给了一生的事业。

他们两个坐在茶园里,坐着虚无的天地,坐着一地的哀恸,坐进了深不见底的悲伤里。腿脚微微蜷曲,乌黑的笑眼底下分明是泪意。怎么一眨眼,天就黑了呢。

6

那年六月,阮阮高考,是意料之内的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

她哭着说“不读了不读了”,而长生在一旁皱着眉头,他怎么会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呢。无非就是复读一年的学费、生活费该怎么办,退一万步,就算考上了,大学的学费又该如何?

于是他走上前,重重拍拍她:“书是一定要读下去的,师傅的茶园还等着你的机器呢。”

那天晚上,阮阮没睡着,无意间发现长生在画着一幅又一幅画。

那时夜已深,月凉如水,映着少年的眉眼,熠熠生辉。长生是拿过很多绘画大奖的,画的画质量自不必多说。他拿过玻璃框,细细裱上,他看着手中的作品,满意地一笑,然后准备下一个。

十几天后,长生手里拿着一叠钞票,骄傲地告诉阮阮,学费不用担心了。

她脑子转得快,立刻问他:“你是卖了那些画吗?”

见他不答话,阮阮鼻子一酸,眼泪却是不受阻拦地流了下来:“师兄不是说过,梦想永远不会卖吗?”

“可是那已经不是我的梦想了啊,”他冲她笑,温柔地帮她擦干眼泪,“乖,这样就丑啦。”

阮阮后来想,师兄都为她做了那么多,她也要做点儿什么,于是她决定卖掉自己的长发,谁料长生在最后的关头把她拉走,他气呼呼地说:“这长辫子我买了!”

阮阮看着他一派认真的模样,忽地就笑了。

于是第二年,阮阮卯足了劲学,取得了理综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当拿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长生似乎比她还开心。

月隐星疏,月光缩成了小小的一团,那是临行前的最后一个夜晚,谁都没有去睡。

“豆芽菜,”他第一次这么叫她,最后一次也这么叫她,他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以前我妈说有卧蚕的女孩子笑起来漂亮,你好像就有。”

他忽而靠近她,身上的香气飘忽传来,加上他无意喷洒的鼻息,让她的心怦怦大跳。

“早已不是当年的豆芽菜了啊,”他夸她,“仔细一看你还是很漂亮的。”

她的脸颊晕开一抹红色,这时他又说:“怎么办,我好像饿了。”

阮阮别过头,不让他看她:“我今天不想做。”

“我是你师兄,”他眼中带着攫人的笑意,“听话。”

等面盛好了,阮阮忽然问:“师兄,你为什么老是吃白水面,还不腻烦?”

长生无奈地答:“傻瓜,因为你只会做白水面呀。”

阮阮心底泛起一阵阵柔波,须臾,她眼前朦胧起来,时光有千般万般好,才把她的男孩雕琢成这样好的少年。

第二天,他送她去车站,他们依依不舍,可面对成长却都是无可奈何。最后她在他脸上印上蜻蜓点水般的一吻,他讶然,只见少女抬起头,笑靥如花,像细雨中打湿的玫瑰。

于是他的手掌覆过来,轻轻地摩挲她长长的发辫,正午阳光正酣畅,有一股股热气在沸腾。两人微微笑着,不说话,只那样站着,就十分美好。

那天的最后,他在日光汹涌下与她挥挥手。她看向他,隔着车窗细细描绘他的眉眼,那时的男孩啊,早已长身玉立。

他们都没有流泪,无悲亦无喜,更无需说再见。大抵是笃定,哪怕时光落了灰,隔着千山万水,他们也一定能再见。

7

那是2010年的新年,阮阮终于放了假回来。她已经像是个城市的大姑娘了,没有半分扭捏的姿态,长生就眯着眼对她笑。

阮阮回来带了只小盒子,里面是一部智能手机。那时候智能手机才刚刚流行,交到长生手里的时候,他摇着头怎么都不肯收下。

他好像很不开心:“这东西很贵吧,怎么能浪费这个钱?”

阮阮笑了笑:“可以上网啊,我们可以用这个聊天,方便多啦。”

长生眉头一皱:“电话不是也可以吗,我每天忙着做茶,哪有时间用这个东西。”

见他坚决,她也没再坚持,片刻之后,便把东西收了起来。她一低头,发现他手掌粗糙了好多,那是日复一日劳作的痕迹,而这些……本该是她来完成的。

她身子有些僵,不由自主颤颤说道:“那……师兄,你现在还画画吗?”

长生微一晃神,声音有点儿沙哑:“茶馆忙得很,哪还有时间画画呀。”

她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嗯”了一声,又随意找了些话题,就这么搪塞过去了。

除夕夜,他们包了水饺,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一阵高过一阵,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她眉眼欢欣,说着在北京的见闻。

电话突然响了,待接完后,她不好意思起来:“过完年我就要走了,教授有个课题,想带带我……”

不等她说完,长生已经了然,便点了头:“正好,过了年我也忙起来了。你这丫头在这儿,也净给我添乱。”

转眼又是2013年的暑假,阮阮在收到美国耶鲁大学的offer时激动地跳了起来,她紧紧搂住长生的脖子,有盈盈热泪流了下来:“师兄,我成功啦,是全额奖学金,我终于可以完成我的梦想啦!”

她抬起头来。他凝望她,就像看着一朵玻璃做的花,稍不留神就碎了。他苦笑着说恭喜,他的小姑娘长大了,注定要远航,要去更远的地方。

于是最后的最后,在绯红的天幕下,两人对望,却是遥不可及。

“再见。”

“再见。”

风里有花香,远处霞光漫天,热气在蒸腾,火车在鸣笛,亦如当年的模样。阮阮不想落泪,可还是禁不住红了眼眶。往后的岁月,道一声再见,伏惟珍重,言尽于此,可也只能如此了。

看古代高考考场(贡院)对联是怎么给考生打气的

六月酷暑,铄石流金,紧锣密鼓准备着的高考又要到来了,这牵系了无数个考生及其家庭紧张不安的心。三年的高中生涯,所有的付出,都将在这场考试中一锤定音,同时这又成为人生道路中关键的转折点。高考前的复习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高考确实太重要了,特别是在这个人口基数如此巨大、社会竞争又如此激烈的国家,高考甚至成为无数个寒门子弟成功的唯一出路。那么,对于古代的学子而言,他们眼中的「 ”高考”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明代著名文学家艾南英的「 ”高考”遭际吧。 艾南英(1583-16),江西抚州人,明代末年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在天启年间中举人,并在策论中讥讽当时的大宦官魏忠贤,被罚停考三科。直到崇祯登基后,他才被允许考进士。但却屡试不第。因此,他深恶科场八股文对读书子弟的戕害,认为八股文腐烂低劣,就跟诸同仁们大力提倡力追唐宋先贤的散文,形成一定声势。在他的《前历试卷自序》一文中,就记叙了他早年颇为辛酸的乡试(类似于今天的「 ”高考”)经历。 一 把关严密的「 ”体检” 艾南英在他的文中写道,在考试当天,衙鼓敲过三遍(考场的 *** )之后,秀才们就整整齐齐露立在门外,督学(主考官)穿着大红衣坐在堂上,靠近炉火,轻暖自如,而他们一帮秀才考生被要求脱下外衣站立,左手拿笔砚,右手拿布袜,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就到甬道边排队。到主考官面前,每个考生都安排两名搜检兵搜身,上到头发,下到脚踝,前前后后搜查许久,即使是强壮的人,也无不被冻的浑身发抖,不知体肤是不是自己的,几乎失去了感官能力。 二 苦不堪言的考试现场 文中又说,进入考场之后,考官一般会在上面宣布考试题目,后来就改成用牌子写在上面了,而作者恰好是近视眼(短视),不能看见,想要轻声轻气地问旁边的考生,又害怕被高高在上的考官误会为作弊,并以越规论处,文章降低一等。而且,考场上的座位又很低矮,坐得腰酸背痛,另外拉屎拉尿也不得自由,只能憋到结束,所以在场中相当痛苦。 三 阅卷流程的无奈 艾南英还写道,到了阅卷时候,一般考官一个人要负责上千张卷子,而且时间也很紧迫。各种考场文章虽然奇庸不一,但考官个人喜好也是各不相同的。一旦高下被判定之后,考生的成绩也就基本定型了,有时候即使文章写得花团锦绣,如果不符合考官的胃口那也只能徒乎奈何了。 考官阅完卷后,再次高坐堂上,考生一时还不能走开,必须低头走到台案前跪而受教,噤不放声,并查下自己试卷的优劣后,才能排队陆续从角门出去。对于考试的整个过程,艾南英说是「 ”其面不可以语妻孥”,就是惭愧的不敢跟家人提及,足见作者内心的辛酸。 相比于古代士子的无奈,我们现在的高考其实算是很科学的了,审卷的主观因素也已经降到最低。而且,我们的高考体制也是比较人性化的,不像艾南英那时候的明代读书人既要挨冻受饿,战战兢兢的,又要憋着身子不能上厕所。总之,无论古今 ,考试都是不容易的,一句话,唯有努力进取,才能不悔青春!

古代是怎样进行“高考”的?

看古代高考考场(贡院)对联是怎么给考生打气的

贡院,是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考场”。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贡院最早始於唐朝。现存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川北道贡院等遗址,其中南京江南贡院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最为出名。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鉴一下当年高考考场挂的对联,看看古人是如何苦口婆心为各位参加科举的考生们加油打气的。

京师贡院明远楼(王觉新)夜半文光射北斗;朝来爽气挹西天。 这位王觉新不知道是何来历。联写得算工稳,“文光射斗”是现成的成语,是赞扬考生们文章有文采,像光芒一样射到北斗星上。清·刘大魁《半野园图记》中有一句:“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下联的意思跟它基本是一样的,描述了贡院所在地的环境。估计作者也是想借“爽气”来一洗考生们辛苦答卷的疲惫吧。

云南贡院(乾隆)立政待英才,慎乃攸思,知人则哲;与贤共大位,勖哉多士,观国之光。 此联是乾隆皇帝御笔亲题,自然就是高屋建瓴,对考生们殷切期望了。知人则哲,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上联意思基本就是说,各位考官们要谨慎对待,知人善任,为国家发现有用之才。下联则是鼓励考生。观国之光,出自《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就是观国之风光,宜于作国王的宾客。皇帝就是不一样,写个联都是引经据典。

山西贡院明远楼(张之洞)秋色从西来,雁门紫塞;明月几时有,玉宇琼楼。 此联张先生竟然比乾隆还牛,句句都是典故。上联起句出自夏完淳《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下句出自《千字文》:“雁门紫塞,鸡田赤城。”下联引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集引古人旧句,下联写“明”,上联写“远”,与“明远”楼名暗切。而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时在仲秋八月,亦称“秋闱”。作者用苏轼“明月几时有”词句,不仅暗切“秋闱”,还用原词所体现的词人立足现实,热爱生活的感情,对到贡院参加乡试的学生予以劝戒。

杭州贡院(阮元)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此联跟上面张之洞的联有些意似,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感情。此联也是贡院联中最为经典的一联。上联用桂子香时和槐花黄后来切住了考试的时间:秋天。下联则稳切住了贡院的地点:杭州。而且整联用一种明快的笔调,烘托了考生们考试中的自信以及考完后的满意,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希望和祝福。

杭州贡院(彭启丰)蓉镜重开,漫向湖山寻旧迹;桂枝擢秀,相期月旦识真才。 蓉镜,芙蓉镜。因形似莲花而名。传说唐李固言下第游蜀,遇一老妇,相告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又二十年后拜相。明年固言果真状元及第,试题中有“人镜芙蓉”之目。二十年后亦封相。桂枝,桂树枝。科举考试及第为折桂,因称考科为桂科。这两个典故的运用,都是祝福考生们能够取得好成绩。月旦:《后汉书·许邵传》:“初,邵与靖(邵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月旦”。此联题贡院,贴切旨明,词新意达。

江南贡院明远楼(李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 此联作者用了两个自然物象来作比喻,一个霜,一个月。用霜的严寒来比喻考场纪律,上联刻画出考场的紧张气氛。用月的明朗来比喻考官的心境,期待考生们能够来日“月宫折桂”,一起成为“指点江山”的“英雄人物”。

西安贡院精白堂(邓廷桢)函关东,玉关西,萃两省人文,手提珊纲;使星内,台星外,合一时宗匠,心彻冰壶。 珊纲,即明代汪砢玉撰写的《珊瑚纲》一书,四十八卷。法书题跋二十四卷,名画题跋二十四卷。不太理解作者用在此处的意思,可能是指胸有成竹的意思吧。纲字平水韵是平声,按说此处应该是仄。使星,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星使”。台星,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基本在此处都是指官们为帝国选拔优秀人才,“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冰,喻高洁清廉。考官们可不能徇私舞弊哦!

广西贡院(佚名)十年寒窗,诵四书、言五经、习六艺,只为龙门一跃;三考得志,官七品、威八面、竭九尊,全因河鲤重生。 此联题贡院,可谓最实在,啥虚头巴脑的都不说了。广大考生们。你们十年寒窗苦读,读了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而一旦考中了进士当了官,有了权力,也不能骄傲啊,要记住你当年也是一条普通的鲤鱼(平民)来的。

福州贡院(黄任)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北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文光北斗,依然是夸赞考生们的素质那是非常之高啊。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文光射斗牛之墟”句。关节:指人情、金钱、后门等通贿请托的行为。唐李肇《唐国史补》下:“造请权要,谓之关节。”上联旨在叙述考试选才,下联旨在议论考试的严肃性,对应考者以及主监试者有警策之意。可见作弊问题在古代就是抓得很紧的啊!

福州贡院(林则徐)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若;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上联意思很明白,今天在此处都想要蟾宫折桂,可是高处不胜寒,即使高中,也不能忘了你的出身。煎茶地胜,此借喻考生应到贡院通过考试以定优劣。好比各种茶叶只有通过水煮,然后才能品出好坏。五千文字,指老子的《道德经》。这里是指生的答卷文章。上联写考试,由折桂之难,衬托学子读书之苦;下联写选才,以“煎茶”作喻,期望发现更多的奇才。林先生联语于鼓励中强调竞争意识,典切工雅。

湖南贡院(陈弘谋)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他日勋名。 蚕声:蚕吃桑叶的声音。上联通过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考场内的安静气氛。文星:即文昌星,世称文曲星。旧时传说为主文运的星宿。后用作比拟著名的文人作家。骥足:比喻俊逸之才。骥,千里马。勋名:功名。联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寄希望于学子,殷勤学业,方可期功成名就,也可谓语重心长。

西安贡院弥封所(邓廷桢)姓氏不妨偕豹隐;光芒终许看龙腾。豹隐: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事见《列女传·陶答子妻》。此指考试时将姓名隐藏于密封处。光芒:光辉四射。此指拆卷后现出姓名。龙腾:比喻考试中选登上龙虎榜。联语用典贴切,比喻形象,言简意明,极切弥封(封卷)之事。

甘肃贡院(左宗棠)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这是甘肃贡院首次设立以后,左宗棠为此写的联。上联“万余卷”,参加首次乡试的人数共3000余(比以往增加二三倍),每人3份试卷,合起来约万余。紫芝、朱草,均指有用的人才。下联“五十年旧事”,指1826年左氏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是一贫士,“日有粗粝两盂,夜有油灯一盏”。又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才于1832年应本省乡试中第18名举人。又过6年,3次赴京参加会试均落第而归,因此说“三趁”。黄槐,即槐花黄后。此联先写眼前新事,后写先时旧事,并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考生们,考试机会得来不易,要珍惜呀!

甘肃贡院(谭继洵)边塞起风云,喜紫气东来,会有輶轩随雁度;苍生盼霖雨,问黄河远上,此中多少化龙才。 此联起句就切住了贡院的地点,并由此生发。輶轩,古代使臣的代称。上联感觉是拍了拍考官们的马屁,欢迎他们从东面的帝都来到边塞监考。下联则夸赞来考试的考生们,百姓们都期待着你们鲤鱼跳龙门来好好为人民服务呢!

甘肃贡院(吴可读)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无弃九边桢干,内无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二百年”句:甘肃自康熙二年从陕西划出自成一省,至光绪元年首次分闱乡试,历200余年。草昧: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此指初立贡院,考试人才。破天荒:泛指前所未有、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天荒,唐代荆州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比喻以前没有的。至大中四年,刘蜕以荆解及第,刺史崔铉特给钱七十万贯为破天荒钱。滇黔:云南和贵州。踵:脚后跟,此谓跟随意。湘鄂:湖南和湖北。雉堞:泛指城墙。燕厦:指贡院两旁号房。龙门:贡院正门。九边:明代北方设有九处重镇。桢干:筑墙所用之木柱,竖于两端的叫桢,竖于两旁的叫干。引伸为根本、骨干及能胜重任的人才。八郡:陕甘分省后,甘肃行省设八府。郡,府的别称。楩楠:木名。为建筑及制造器物的良材。《墨子·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喻指优秀人才。焜耀:明亮光耀。铁马金戈:指战争。经营:规划创设。结撰:组织布局。培:培养。地脉:地的脉络。此指当地的人才。井鬼:二星宿名,属南方,代指南方地区。斗牛:二星宿名。属北方,代指北方地区。翼翼:庄严雄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积石:山名。古称唐述山。出青海东南,延伸至甘肃南部、西北、南北走向。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县西,南北走向。流沙:沙漠。流沙因风而流动转移,故称流沙。瀚海:此指沙漠。风檐:指不蔽风雨的场屋。寸晷(ɡuǐ):犹言寸阴,言时间短暂。晷,光阴,时间。气象:自然界的景色,现象。波澜:比喻文章的浩瀚壮阔。此联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炉,思绪驰骋于上下,结构开合,意气纵横于南北。语言骈骊,长短句交错,自对亦工巧。联语虽长,读来律动感却很强,堪称长联佳构。

现代高考和古代科举的区别 古人为什么考试还要带吃的?

封建时代,无论从何种角度讲,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两个极端对立的利益群体。这种利益对立并不一定只通过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表现出来,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一种合理的释放途径来表达。阶级对立不宜夸大,而是应尽力模糊、弥合甚至是消除。这种模糊、弥合的措施,就是科举制度。今日寒窗苦读,明日庙堂高座,虽然皇帝老子的位子永远不可能通过几场考试能获得,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却也不必再通过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去实现。学子笔锋一转,胜千军万马鏖战千里,这造就了千百年来千百万士人学子前赴后继的赶考奇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家天下,皇帝家的官员,自然由皇帝说了算。中国古代的皇帝选官制度,便是从皇亲国戚的家族势力开始,进而推广及天下的,即由门第选人到唯才是举,途经便是考试。魏晋时期,官吏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选官以家族、门第为标准,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入朝做官,而且升迁快速,公卿机要职务全被他们占据。出身寒门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依靠自己的才能谋得一官半职,却位卑权轻,无法担任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职位。高门无士庶,寒门无王侯,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早在他出生之前已经确定,此所谓?士庶之别,国之章也?。以门第取人弊端显而易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泾渭分明,地方官员和士族官僚选拔晋升体系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隋朝统一中国以后,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 *** 手里,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让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隋文帝时期,正式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隋朝奠定了科举制度得基础,以后历代历朝沿用,并逐渐丰富完善。唐代,科举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四代继续相袭。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清 ***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共推行1300年。科举的实质,是封建统治者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朝的时候,科举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按照成绩的高低来录取。最初的时候,分科取士刚刚草创,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法度,进士考试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但是读书、应考和做官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积极推进科举制度改革,选拔了大量寒门人才。有一次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入朝堂拜见皇帝,唐太宗高兴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考试的内容已经很复杂,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五十多种科目,最为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唐高宗李治以后,进士科逐渐重要起来,许多宰相权臣等都是进士出身。由于考试时间都在春天,因此科考被称为?春闱?。唐代科举取士规模很小,进士科得第很难,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新科官员中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只占5%左右。而且,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作官的资格,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作官。无论如何,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通过科举考试如同鲤鱼跳过龙门一样值得庆贺。科举成绩公榜之后,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新科进士们一起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显示荣耀,中进士因此又称为?雁塔题名?。新科进士的各种聚会庆贺活动中,有很多王公权贵参加,有很多权贵就在聚会中甄选女婿,这对那些既得官位又得娇妻的穷酸学生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唐代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以此表达高中后的愉悦心情。柳宗元常科登第后,经吏部考试合格,即刻被授予?集贤殿正字?。相反,一些通过了科举考试却没有通过吏部考试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只能到地方上去任官员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吏部考试三次都没有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唐代科举,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推荐,考生因此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趋之若鹜。这种体制隐含着很大的裙带关系和腐败倾向,但是也的确有很多学子因为才华显露头角,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结果受到了极力称赞,白居易的仕途因此得益不少。武则天时期,女皇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一旦通过了考试,学子们可以到殿堂之上由皇帝亲自考问,这是莫大的荣幸。但在,唐代殿试还只是偶然行为,没有形成制度。武则天还开设了武举,考试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科目,由兵部主考,?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武举考试在唐朝末年的混乱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身。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是中国历代状元中唯一一位官至宰相者。唐朝还诞生了一位文武双科状元,823年,郑冠高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又中武举状元。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中武举状元的人。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进士科的重要性则更为突出,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这时的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防止徇私舞弊。宋太宗时,开始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宋仁宗时期,省试、州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又进一步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考生姓名、字迹等均无从辨认,对防止主考官徇私舞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科举考试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士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进入学校。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三年一次。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科。殿试完毕后,次日改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明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明代科举主要考八股文,为了功名,读书人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依照题义阐述义理。写作八股文措词要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格式要符合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必须对偶。八股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八股文一般分为六段,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也把科举制度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古谚运: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就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结果。于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场功名成为读书人的原初动力和毕生追求,甚至七老八十的书生入场应考也是常有的事。历代?白发童生?、?寿星举人?是科举考试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康熙年间,广东顺德有个百岁老人黄章,竟在曾孙的搀扶下,千里迢迢到京师会考。科考中舞弊成风,贿买、夹带、顶名、冒籍、枪替、传递等等诸种作弊手段五花八门。雍正十一年,河南学政俞鸿图担任主考官,一次就卖了47个秀才,赚得12000多两的银子。而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光绪十九年(1893)为儿子考举人密定关节,最终败露而遭牢狱之苦。近代西方船坚炮利和现代科学的严厉冲击下,科举制终于走入了死胡同。1898年戊戌变法,发奋图强的维新派宣布废除八股考试。但不久变法失败后,科举又得以苟延残喘。1901年,为缓和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慈禧宣布实施新政停止八股。1905年9月2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和湖南巡抚端方等高官,联名上奏朝廷,提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当天,清 *** 以光绪皇的名义颁下谕旨,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终结。客观评论,科举制度在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体系。正是这种考试竞争体系延伸出来的官僚选拔制度,将封闭的等级社会转变成为一种流动的等级社会考试选举社会?,把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推向顶峰,超过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科举制度在千年的运行中,不仅成了中国政治社会的核心,也成为是学术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圣典,也成为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不容否认,考试制度确弊端明显,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考生的分数压倒门第、血统、关系、金钱等等诸种因素,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与古人相比会有怎样的生存优势或劣势呢?

很多人可能觉得,现代的高考其实就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差不多,都是最重要的一次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且现在高考状元也有很多,所以不自觉地就会把高考和科举等同起来。但实际上,这两者只能是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求的发展关系,完全不能够等同起来。比如说,现试带上笔和证件,但是古试要带的东西却远远不止这些。

古人参加科举需要带上“考篮”,用于盛放自己考试的时候所有的物品,绝不简单的只是文具,还要带上食物,这也只是两个最为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甚至还包括各种日常用品。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但是历朝历代的制度都是不一样的,考试的内容、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只聊聊距离最近的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为什么那个时候需要带那么多东西。

明清时期的科举是非常严格的,在此之前的考试可能只需要考一次,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如果想要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成为状元,一路考下来,一共需要考四次,而且这是最低的次数,万一有一次没有考中,结果自然是需要重考,从院试、乡试、会试到最后的殿试,其中乡试还是每三年一次,相比现代每年一次的高考,是不是觉得幸运多了?

而且,高考要带的东西很简单,可科举就不一样了,除了最基本的考试用具之外,因为考场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很简陋并且没有门的隔间,所以需要有油布制成的帘子,还要带上钉子锤子把这些东西钉在墙上,不然的话遇到下雨或者夜晚降温,倒霉的只能是自己,要是在考场上病倒了,自己的努力可就打了水漂了。

高考有统一发放的草稿纸,但是科举没有,需要自己带上很多纸,用于打草稿,而且有时候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抄出来,等到考试结束之后拿给别人进行点评,自己心里也好有个底。还要带上卷袋,保护自己的卷面干净整洁,要是有一点点的损坏,就算是能写出状元级别的文章,那也和状元没有关系了,再看看现代高考那些不整洁的卷面,也不会因此剥夺考试的成绩,是不是轻松多了?

食物,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必备品,考试三天,不带吃的东西那简直就是作死,但是又不能只吃冷食,所以还会带上一个小炉子用来煮一些热粥热饭和事先准备好的没有汤水的耐保存的食物,那就还需要碗筷勺子以及煮食的时候需要的各种物品,想想看今天的高考,一门考试就那么几个小时,考完了食堂也准备好了饭菜,吃完休息好继续下一场,和古人简直没法比。

万一被分配到了靠近厕所的那几间,那就更是悲惨了,所有人都在那里上厕所,想象一下也能有些感受的吧,所以为了避免被分到那里之后恶臭难忍,也会带上一些香囊之类的东西,还要带上一些药物,避免考试中途生病影响答题。其实这也还只是一小部分,如果有机会穿越去参加一次科举考试,你一定会极其怀念高考的。

现代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穿越想象,感觉自己不是会穿越回皇宫就是成为武林盟主,以为自己在现代社会混不好,穿越回古代,就能降维打击,在古代称王称霸。太天真。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有怎样的生存优势或劣势呢?

一、优势只有一个,就是懂得多。

现代人比古代人好的一点就是知识的廉价。

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放在古代,应该是秀才水平了。

再不济,也能在村庄里当个教书先生。

但是,懂得道理和知识多又怎样,你还不是过不好你自己的一生。

当然,你懂得多,如果还挺会说,

以现代人穿越的身份,以古人迷信的心理,可能成为一方神棍。这就算是比较好的下场了。

至于科举考试?你高考语文多少分?书法多少级?甭想了。

二、劣势太多,可以说举步维艰。

身份:你以为古代不要身份证咩?战国时期就有户籍制度了前“为户籍相伍”(公元前375年),你穿回去,身份怎么解决?就算身份解决了,你保证自己不会被连坐咩?

交流:交流上问题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你熟悉各朝各代的韵书吗?你熟悉繁体字吗?问题少不等于没问题,古代莫名其妙的规矩多,现代人没规矩,素质低顶多是挨骂,但在古代你要是说错话,写错字,你确定没有文字狱是咩?

吃饭:古代的时候卫生条件差,烹调方式只有用釜蒸,铁锅炒菜宋朝才会出现,以及很多尚未传入中原的食材都没出现,以及没有成熟的脱粒方式一碗米饭怕是得半碗麸皮,皇帝怕也是如此,好吧,但愿你别吃不来。你也没法叫外卖。

医疗:不用说了,生病等死。很可能感冒就能要你命。

所以,生在现代社会就已经是烧高香了,而且生在这么一个强大的远离战乱的国家,更是万幸。

珍惜当下,别想穿越啦。

文章标签: # 古代 # 高考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