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1996年高考历史_199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变化2.攸县第三中学的学校历史3.中国现代历史 教育历程4.广西什么时候恢复生物高考5.历史高考最高分是多少?高考有满分的人,如何碧玉。何碧玉简介:1985年12月2日出生,河南新乡人。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1.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变化

2.攸县第三中学的学校历史

3.中国现代历史 教育历程

4.广西什么时候恢复生物高考

5.历史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1996年高考历史_199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高考有满分的人,如何碧玉。

何碧玉简介:

1985年12月2日出生,河南新乡人。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1992—1996年就读于新乡市石油小学。1996年7月当时上小学五年级、年仅10岁半的她经过层层选拔,以较好的成绩幸运地考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出色历程:

她在少年班与30多名智力超常、年龄在10岁左右的优秀少儿一起,用四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级和初、高中七年的所有课程。2004年从清华生物系毕业之后,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

高考答题注意事项:

1、检查试卷:

拿到试卷后要立即检查试卷和答题卡有无漏印或错印,并利用分发试卷那五分钟时间,来做本堂考试的总体规划。建议基本上按照平时考试养成习惯的大致顺序,来安排做题。

2、注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作答:

该跳过去要跳过去,先把能完成的题完成,再倒过来按分值大小、难易程度逐个解决问题。

3、一定要关注答题的有效性:

很多同学面临着做题时间很紧张,甚至做不完的问题,有些同学就会一味地为了做完而做完,导致准确率下降。但其实做完和做对不是一码事儿。有的时候可能个别问题没有做完,但是前面做的题准确率比较高,依然可以得高分。

4、要记得考完一科放一科:

全部科目考试结束之前不要对答案,保持一种“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的心态。在高考场上正常的发挥就等于超常发挥。

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变化

 高考的学子平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去阅读一些高考状元的 励志 故事 ,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热门的高考状元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高考状元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篇1

 崔雪梅和姜博成都是贫困家庭走出的好孩子。在"对话会"上,他们首先讲述了自己艰难、心酸的求学之路。听了他们的讲述,现场很多家长都感慨地说,让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听一听"状元"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切身的 教育 。

 "姜博成不在乎吃穿,只在乎家长会上能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家长孙先生说,现在有的孩子娇生惯养,不知感恩,也缺少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目标,"我已经把姜博成的心得录了音,回去就给孩子放着听,让他也受受教育。"

 科学的 学习 方法 值得借鉴

 "对话会"上,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还是状元的制胜学法。"我常听人说: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做精题、做好题。但听了宁思莹的话,我才明白,那都是为自己逃避做题找的借口。"听完宁思莹的介绍,一位高中生连连点头说。

 "崔雪梅的巩固记忆法太好了!"家长刘女士表示,"回去我就让孩子照着实践实践!"

 当天,三位"状元"的讲座结束之后,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迟迟不肯离去,而是围着"状元"问个不停。家长们说,这次"对话会"是对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不畏困难、勇于向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就孩子的好人生。

 高考状元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篇2

 1996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东塘乡的农妇汪云霞生下了一个肤白胜雪的女婴。就在孩子出生前,汪云霞家屋檐下飞来一只燕子,每天衔泥,筑窝。汪云霞的丈夫俞新欣喜不已:?燕子筑巢是喜兆,孩子出生要是女孩,就叫俞燕吧。?俞燕的到来,给一家人增添了欢乐。比她年长8岁的哥哥,更是抱着妹妹爱不释手。然而2005年的冬天,温馨的生活被蒙上了阴影。

 9岁的俞燕刚上三年级,一天晚上洗澡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左边脖子上出现了一块褐色的斑点。一开始,她以为是白天喂猪食时溅的泥点,可她对着镜子使劲擦、却怎么也擦不掉。她找到妈妈:?妈妈,我这里长了一个黑斑。?汪云霞也没有太在意:?是夏天晒出来的吧。没事,也许过一个冬天就没有了。?

 黑斑并没有像妈妈说的那样过了冬天就消失,反而越长越大,越长越多。一年之后,俞燕的左脸几乎完全被黑斑淹没了,而且这些黑斑摸起来特别硬,就像脸上贴了一张牛皮纸。所有见到俞燕的人瞪大了眼珠子,不敢再看她第二眼。

 俞燕的怪病在村子里传开了。村子里的人一看见她就躲得远远的,各种异样的眼光和屈辱,让俞燕不敢再去学校,也不敢白天出门,内心也逐渐封闭起来,原本爱说爱笑的小燕子变得常常几天都不说一句话。

 2006年夏天,俞新和汪云霞决定,卖掉房子给女儿治病,只留下一间小偏房住。可半年过去了,尝试了许多方法,俞燕的病情一点好转都没有。

 2007年4月,汪云霞听说北京协和医院治疑难杂症较为专业,便帮女儿向学校请了一个月的假,带着女儿来到北京。这一次,俞燕被确诊为硬皮病。此时,由于长期的错误治疗导致俞燕皮下组织萎缩,后来出现了骨骼萎缩,俞燕整个左脸像被病魔吞噬了骨骼一样,完全坍塌了。硬皮病是以皮肤炎症、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会引起多系统损害,眼下俞燕已经出现了骨骼、动脉的退化病变,如果不控制治疗,俞燕的心、肺、肾脏、消化道都会被病魔吞噬,最后导致全身器官衰竭而死亡。

 汪云霞听了医生的专业解释,被吓坏了。医生告诉她,这种病治疗时间漫长,要坚持吃药控制病情,还得打针改善微循环,改变血小板功能,这样才能够抵抗组胺结缔组织对皮肤、骨骼、内脏的吞噬。这一次,汪云霞算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给医生重重磕了三个头,拿药,带着女儿回家了。

 看着妈妈为治疗自己的病操碎了心,俞燕非常难过。为治好自己的病,妈妈不断挑战极限,自己难道就不应该想想办法吗?医生说了,这个病治疗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多漫长,没人知道,或许十年,或许根本就没有治愈的那一天。那么,还有没有另一种更快的自救之路?

 一想到自救,俞燕就认准了一条路:读书。她是一个如此贫寒的女孩,没有任何背景,只有读书,用惊人的成就引起社会的关注,继而找到更有效的救治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左脸忧伤右脸微笑:一只丑小鸭的能量

 2008年初,因为看病不断请假的俞燕学业荒废了,汪云霞和女儿商量:?要不留级一年?俞燕坚定地摇头:?我一定能追赶上!?

 从此,课本和试卷成了小姑娘唯一的知己。俞燕给自己制订了一个 学习计划 :早上6点半起床,读英语,复习前一天的课程。7点上课,因为要打针吃药,俞燕一天6次往返学校和家中。晚饭后,俞燕一定会陪妈妈散一会儿步,然后开始学习,整理笔记,选择性地看一些节目,夜里12点入睡。遇到农忙时,俞燕就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和妈妈在田间地头忙活?

 俞燕是那样地在意成绩。有一次数学考试,她有一道题看错了一个数字,结果那天没有考好,一出成绩单她就忍不住哭了,这是自她生病后,第一次因为考分落泪,只因她知道,自己的病只能通过成绩来救治。她不允许自己犯哪怕一点错,她?错不起?!

 这天夜里,她在自己的 日记 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信奉我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世人看到的只是那个容貌变丑的?我?,而我却要努力地活在我向往的那个美貌自然的?我?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课本是我唯一的知己,我执着而无悔地将生命交给知识。

 北大,来吧

 2013年5月10日,对于俞燕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俞燕听说自己一直向往的北京大学教授来学校里宣讲,她早早就到教室里等候。当天,讲课的是北京大学的赵晓军教授。他的开场白,俞燕一直记得,是引用了杜甫的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景观,不也是追梦人的最高境界吗?俞燕依稀看到了生命中那场期待已久的春雨?

 其实,在俞燕的心里很早就向往着那一所人才辈出的学府。当赵晓军教授走过来时,她壮着胆问:?赵教授,北大招生会在意学生的容貌吗?

 俞燕的率真,给赵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不会的,外表的容貌会随着时间改变,人的精神和灵魂是随着时间而沉淀的。姑娘,你好好考试,明年我希望在北京大学看见你。你一定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俞燕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当然相信这句话,她早已将青春,将重现美丽的梦想,无悔地付与了这句话。赵教授的话只不过证明了她的做法是正确的。

 2014年6月7日,俞燕走进了考场?

 6月22日,俞燕像往常一样在地里打猪草喂猪,村主任跑到田里找到了她,激动得语无伦次:?燕子,中了!中状元了!你考上状元了!?

 俞燕成为安徽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俞燕最终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时隔一年,当她再见到赵晓军教授,以为赵教授已经忘记当年的承诺,没有想到,赵教授已在北大内部为她发起了募捐,很快就筹得了5万元。赵教授还联系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还亲自向医院写信申请医疗救助,医院最终答应为俞燕做整形手术。

 2014年8月20日上午8点,18岁的俞燕马上要被推进手术室,妈妈却哭成了泪人,俞燕替妈妈擦干眼泪:?妈妈,不哭了,因为你,我终于等到蜕变的今天,现在我进去再出来就是要重生。以后,我一定不会再让你掉一颗眼泪,你在这里等我出来。?

 下午3点,俞燕被推出了手术室。医生告诉汪云霞夫妇:手术非常成功!

 2014年8月26日,俞燕出院了,赵晓军教授为她和母亲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还为汪云霞在北京大学食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未来的日子,未名湖,会成为这只白天鹅继续飞翔的天空。她已经准备好了。

 北大,来吧。

 高考状元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篇3

 状元求学路

 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重庆忠县城黄金镇,这里是长江三峡的上游,沿着山间公路回家,可见连绵的青山和翠绿的溪流,而我的老家在一座凤凰山下,一条清澈小河从我家门口缓缓流过。在三峡工程还没有开建前,在这条河边的小小的街上,住着朴实的乡亲,透着浓郁的乡情,我从小就在河边戏水,在街上打闹,据姐姐说,我是街上最调皮的孩子。后来三峡工程开建,大河涨水小河满,加上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就搬到了镇上。

 忠县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没有丰富的物产。可是,忠县的乡亲们却很注重教育,忠县的基础教育特别发达,是重庆的生源基地。我的家比较清贫,父亲几次辗转于乡下的财政所工作,甚至有一段时间处在失业的状态。母亲一直作为家庭主妇,照顾家里。我有一个比我大9岁的姐姐,我们兄妹俩一起读书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特别困难,但父亲从来没有放弃我们姐弟俩的学业。

 走出大山 不畏艰难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是我们比较好的出路,同辈的堂哥在十多年前就考上北大了,现在在北大读博士,这对我们家族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加上老师的不断鞭策,让我的目光不止局限于忠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而是向往一个大山外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去实现。

 迄今为止,我所经历的两次比较重要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的人生轨迹?中考和高考。经历过后再回首,它们或许只是人生这条长路上的两道浅浅的沟壑,一切的纷扰只是沟上的迷雾,远望虚幻莫测,只有真正跨越过去,你才知晓它们并非深渊。

 16岁的我初中 毕业 了,当时我的思想很单纯,带着一颗膨胀的心进城里读高中。可高中毕竟有别于初中,班上所有同学都是各个区县中考的佼佼者。很快年级进行了第一次有组织的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我从成绩单上从上往下数了很多行才发现了自己的名字,我一下子就愣了。这是高中阶段我遇到的第一次较大的挫折,至此我才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年少轻狂,渐渐地我学会将自己膨胀的心一点点收敛。

 都说能达到金字塔顶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我自视并无雄鹰般展翅便可高飞的洒脱,于是便选择了做一只蜗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后的印迹越来越长,身上的壳也慢慢变大,壳里的东西也渐渐变多,但不变的或许只有前行的速度。我想我天生就适合这样一种普通却不平凡的角色,选择了远方,绝不轻易放弃。

 但高三毕竟不会总是这般一帆风顺,二诊前一段时间,我陷入空前的低谷。一连很多次考试的成绩都令我心痛,每次考试前都对自己说一定要仔细,可往往事与愿违,自信心一下子降到历史最低点。这时母亲及时给了我勇气,她从不提出要我一定考上某所大学,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不久我走出了低谷,带着惯有的自信等待着高考。

 一切本应该在波澜不惊中结束,可命运偏偏与我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2005年高考我落榜了。那只蜗牛上爬时不小心向下滑了很远,可它很快又抓牢了命运的金字塔,继续它上爬的路。不久后的一天,我选择了复读。

 人生豪迈 从头再来

 复读这一年我过得并不消沉,我性格虽然比较内向,但上铺的室友非常健谈,我们是同乡,彼此相互鼓励,形影不离,共同话题很多,相处很愉快。18中的复读生活,是比较宽松的,我在这里有了稳定的心态,长足的进步,比较好地发挥了自己。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们,他们都以一颗热忱的心关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马校长,常常找我谈心,释放压力。这对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鼓励是莫大的。

 对于复读的生活,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两点?基础和心态。

 我所说的基础并不只是课本上所讲的内容,还包括老师课堂上引申的内容和平时自己课内课外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我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比如看书,书上很多内容看起来都很简单,却往往是一目十行之后根本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而考试时却纰漏百出,这一点我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刚开始接触生物,我并未产生多大的重视,也不知道生物竟然还有如此多需要理解性记忆的东西,以后的多次生物考试我都发挥得不好。2005年高考我为生物付出了代价。?高四?这一年我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生物上的弱势主动请教老师。他给了我几套比较活的试卷,让我每做完一张都给他改。不多久我就对他在生物上极强的思维能力感到深深的佩服,也对生物慢慢有了兴趣。我对生物的复习从来都是课本加试卷,这样能很明确地知道知识上的重点和细节,效果很好。

 然后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拾自信。?高四?这一年,我把学习重点放在不断巩固和查漏补缺上,并不要求自己一定要比以往有多大的进步。老师们也想尽各种方法让我重拾自信。?高四?的学习对我来说并非一个沉重的包袱。2006年高考,我迎考的心态很轻松,考后填志愿给了我更多的发挥空间。每科考试我仅仅对自己说一句话:别想考得怎样,只想怎样考。每科考试我都遇到过难题,但我事先都给自己留了底线。比如英语完形共20小题,考前我允许自己错3个,这样当我遇到第一第二个拿捏不准的空时,我不会慌张,也不会影响后续各题的完成,考试出来效果很好。高考就是高考,反正要过这一关,平时怎样就怎样,不要特意为它去改变自己一贯适应了的状态。

 2006年6月8日17点整,我的高中生涯总算完美谢幕。如果相信自己,就坚持到底,蜗牛也会有爬到金字塔顶的时候!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猜你喜欢:

1. 关于高考状元励志故事

2. 差生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

3.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

4. 高考状元励志文章高考状元励志故事

5. 高考状元励志故事

6. ?高考状元?的艰难成功路

攸县第三中学的学校历史

第四章 第二节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放缓和衰退,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80年代的经济复苏;90年代的经济繁荣;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缓和与矛盾;美国社会危机的加深;德日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极右势力的活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二战后至9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形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外因素,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

(3)通过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矛盾与问题的分析,提高自己对资本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矛盾的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二战中,西欧各国经济都遭到破坏;战后各国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措施:①密切同美的联系,利用美国援助。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结果:①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②50年代~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呈现繁荣景象。③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④70年代以后,与日本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3.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条件:①与西欧其他国家措施基本相同。②其他的具体措施和原因:

a.政局趋向稳定,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b.美国的扶植,不仅保留雄厚的工业基础,还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经济援助。

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结果:50年代,德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已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4.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1)背景

①战后,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951年美国结束对日占领。

(2)措施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结果

①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④1987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⑤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7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和问题

6.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恢复时期:1945年至50年代初西方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发展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3)“滞胀”时期:在197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西方生产低速发展甚至停滞,并与通货膨胀并存。这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调节促进作用减弱。

(二)重点、难点

1.不同时期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1)战后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③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2)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

①战后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③石油危机的冲击。

2.战后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及成功经验

相同因素:

美国资本输入、非军事化、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外向型发展战略。

成功经验:

引进外资、技术,重视科技,发展教育,注意经济发展战略。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概况: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③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史学界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以来。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可作如下的分析:

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呈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晚期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特点及产生的根源。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以私人垄断为主,垄断资本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并影响到政治生活。这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获得高度发展,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因而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30年代大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国家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新局面,而德、意、日的经济军事化则形成了世界大战策源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对资本主义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危机也迫使各国加强国家职能以求出路,但各国国情差异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体制。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手段,西方国家普遍进入国家垄断阶段。二战后各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导致其加强国家干预的直接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经济体制和国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协调各种矛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几个怎样的阶段?并说明经济恢复、发展和变化的原因。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说明西欧加强经济联合的主要原因。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50年代初,经济迅速恢复阶段。

第二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7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虽受战争影响损失巨大,但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或各国针对性地实施了一些经济措施);②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迅速稳定。

第二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革命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获取了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海外市场;西欧各国经济的联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经济低速增长的原因:

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滞胀”状态下经济政策的稳定。

欧共体的形成,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欧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战后各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要求西欧各国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经济政策。

其次,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了经济上的联合。

再次,美苏争霸世界,对西欧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对于这种威胁,西欧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应付。生存与发展促成了西欧经济走向了联合。

5.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时 间

特 点

影 响

1825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发生于英国 ①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②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社会条件

1847 因农业歉收引发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1857 ①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由美国开始,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 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的标志

②第一国际建立的社会条件

1929~1933 ①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②由美国引发,演变为空前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0世纪

70年代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6.历史上美欧关系的发展

问题1:世界现代史上,美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概括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但在政治上,欧洲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一战期间美国利用中立地位赚取丰厚利润,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为美国提供了有利的海外市场,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而英国盛极而衰,战后经济发展缓慢,许多殖民地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但在政治上,美国的军事力量还无法和英法等欧洲强国相抗衡,英法操纵了国际联盟,建立了有利于它们的新国际格局。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符其实的霸主,欧洲国家处于从属地位。经过二战,欧洲削弱,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其对货币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政治上,美国拉拢西方成立了“北约”,并一度操纵了联合国。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唯一的核武器。

六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二战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壮大。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提高了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相对下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经济领域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开始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美国丧失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优势。

7.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

(1)美国同日本的关系

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为了把它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对日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从50年代起,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进入80年代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

(2)关于美国对日改革影响的评价

史学界传统观念对此持完全否定态度。美国为适应战后它在全球的扩张需要,把日本扶植成为美国侵华反苏与对付共产主义的战略堡垒。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史学界对此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美国占领日本并进行改革,在当时情况下具有客观的进步性。首先,修改宪法,革除封建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因素,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建立了与共和制近似的君主立宪制,为其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次,在经济上解散财阀的措施,革除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封建因素;在农村消灭了地主阶级,从而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

(1)国家垄断主义的基本概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1917年,列宁第一次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术语。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继自由资本主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阶段后,资本主义的第三阶段。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期: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萌芽时期。它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规模很小,层次很低。毕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②二战结束前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年~1933年大危机和二战期间,在性质和方向上出现重大分化。

一是坚持资产阶级经济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是向法西斯专制畸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二战后上升至主导地位和走向完善时期。

内容:

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

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很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特点:

在地域范围上,它成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统治形式。

在持续性上,它日趋成熟和巩固,没有出现二战前不稳定现象。

在内容上,既当经济基础,又是当上层建筑,是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总垄断资本家。

9.“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经济特征

①“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45年到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50年代初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974年到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1982年到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又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90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和缓慢回升时期。

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得以确立。但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地位由于日本、欧共体的崛起而发生严重动摇。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2)政治特征

①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开始依附美国,法国徒有大国虚名。德意日法西斯成为战败国,不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角。长期以来国际斗争中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结束了,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60年代,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同意识形态不同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民冷战时期。在对共产主义冷战中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战后初期,美国操纵联合国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3)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的关系

①二战后,欧洲力量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是美国称霸的基础。

②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对经济困难的欧洲进行经济援助,为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铺平了道路。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欧共体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为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出现提供了经济基础。

三、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提高

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欧共体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合,是建立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盟。故正确答案为C。

点击思维

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材料二: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徐、樊元《世界经济史》材料三:美国的进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 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 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分析:此题为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此题所选四则材料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一核心问题。材料一说明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大量增加;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低于日本和西欧;材料三反映了美国在与日本、西欧的贸易中逆差增大;材料4则反映了美国的黄金外汇储备逐渐减少。试题要求依据上述材料回答1973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四则材料即是四个方面的原因,只要能把握四则材料所说明的实质问题,此题即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时要揭示出每个方面的现象为什么会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即揭示出四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2)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3)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回流美元。

(4)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学科渗透

二战后西德和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60年代两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

(1)西德和日本经济腾飞有哪些相同因素?

(2)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3)为什么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内陆,而日本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沿海?

分析:这是一道史、地结合的综合题,主要考查西德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对我们的启示、工业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第(1)问着重考查比较能力;第(2)问“借鉴”依赖于对“共同因素”的认识;回答第(3)问要结合两国的交通条件、矿产资源的分布或来源来分析工业区分布特点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相同因素:美国资本输入;非军事化;重视科技教育;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

(2)借鉴:引进外资、技术;重视科教;注重适时调整经济战略。

(3)德国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不远,有莱茵河便利的水运,水陆运输方便。所以德国最大工业区集中分布在鲁尔区。日本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工业区建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原料、燃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所以日本最大工业基地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高考巡礼

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65年 2 003 700 1 413 280 163 00

所占% 70.53 8.14

1993年 231 12 566 18 247 536 990 262

所占% 78.95 4.28

高收入国家的三种类型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698 900 317 570 91 290

34.88 15.85 4.56

6 259 899 6 279 762 4 214 204

27.08 27.17 18.23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说明1965年~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1996年全国高考)

分析:本题属于多材料表格式分析型材料解析题。题目体现了历史感和时代感相结合的特点。要求考生通过对图表、数据的仔细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本题对能力要求较高。

参考答案:

(1)1965年~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纪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四、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

B.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

C.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D.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

2l.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发生金融危机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形成

D.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3.20世纪60年代初居于第二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

A.英国 B.美国C.联邦德国 D.日本

4.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利用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C.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能力提高

1.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的是①“欧佩克”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制裁②西方经济进入“滞胀”阶段③西方国家发生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

2.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3.对20世纪70年代美、日、西欧历史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

B.日本和联邦德国上升为最大债权国

C.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黄金储备减少

D.美国不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4.二战后,美国的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其表现不包括( )

A.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

B.毒品泛滥,人数剧增

C.邪教组织名目繁多、五花八门

D.军国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5.阅读下列各表提供的统计材料

表一:1950年~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名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表二: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情况

年份 项目(%) 欧共体10国 美国 日本

1973年~1979年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2.5 2.6 3.5

1979年~年 同上 0.9 2.l 4.2

1979年~1982年 消费物价上升率 9.5 7.8 4.4

表三:20世纪90年代主要訹国家经济增长率

国名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5.5 1.8 2.6 0.5 5.6 0.9

回答:

(1)根据以上各表,运用所学知识,扼要指出从本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以上各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导致的主要后果。

中国现代历史 教育历程

湖南省攸县第三中学是株洲市首批规范化完全中学。坐落于酒埠江风景旅游区内秀丽的酒仙湖畔。1956年始创,至今已历55个春秋 。

一、前身(1956年-1958年)

攸县解放后,农民送子弟入学读书的积极性大大高涨。1955年攸县出现了汹涌而来的读书热——“初中潮”,而原有的攸县一中、二中两所初级中学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攸县县委于1956年7月提出用“头上戴帽子,脚上穿靴子”的办法(即完小附设初中班、小学附设幼儿班)缓解矛盾,决定在官田完小附设两个初中班,称为官田附中。这就是攸县三中的前身。

1956年秋,县教育科调龙升之同志任校长,官田附中在官田完小招收了一百一十名初中生,编为初一、初二两个班,每班55人。 1957年2月谢雪纯同志任教导主任,组建了官田附中的领导班子。也就在这时,新的矛盾暴露了,一是校舍紧挨着官田铁厂,铁厂轰鸣的马达声严重干扰教学工作;二是校区狭小,无法扩建新校舍。于是,县政府批准县教育科的意见,同意在官田陈家湾台上茶树坡兴建官田附中。县教育科委派洪峰如同志负责新校舍的建造工作。经过近三年的施工,建成砖木结构的一栋两层10间的教学楼,一栋12间平房的教职工宿舍,一栋大小三间的厨房,一栋两间的男女厕所,一栋木架杉皮盖的学生和教职工食堂。1957年下期,官田附中的师生就在这个新的校舍学习工作了。同时又招收了两个班的学生110人,编为初三、初四班。教职员工增加到12人。这时的官田附中实际上已和官田完小分开,成为了一所独立的初级中学。两百多名师生在简陋的条件下,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开始谱写学校的新篇章。

1958年秋,学校又招收了三个班新生,编为初五、初六、初七三个班。这三个班学生进校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张课桌、没有一条凳子,怎么办?学校组织老师一方面向学生大讲延安精神和抗大作风,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援来解决困难。结果从海背冲和官田大屋等地借来了农家厅屋中门门页18块和许多锯开了的木料,用红砖架起来当课桌和凳子,学生们高高兴兴地在这样的教室里听课、做作业。寝室没有一张床,学生在楼板上开统铺。没有操场,陈湘老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搞个简易操场上体育课。当时,这所拥有七个班学生的新办中学,教职员工只有18人。他们凭着一颗忠诚于教育事业的红心,克服种种困难,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培养祖国的后代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谁也没有考虑过“待遇”问题。

1958年下期开学不久,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全校师生共赴峦山,为攸县人民铁厂挑运矿砂达半个月之久。回校复课后又接县委批文,学校与人民铁厂合并,走工厂办学的道路,于是学校把学生分成高炉、烧结、型铸、修理四个组,定时到铁厂接班做工。但实践证明,这种劳动过多的做法,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同年十一月,攸县县委会正式下文将官田附中命名为攸县第三中学,同时任命易尧彩同志为副校长,结束了官田附中的奋斗历程。

二、初创(1958年-1966年)

1959年9月,学校在东塘新校址正式挂牌开学。九个班共474名学生和24个教职员工在这所崭新的学校里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开学时,教学楼只完成了一层,教师宿舍等基建工程尚未动工。二十几个教师,只好挤在新建的浴室里住宿办公,有两位老师在板梯间搭个铺住宿办公,借用坪里组一栋旧祠堂用于学生住宿,在上层仍在施工的教学楼(两层砖木结构)下层上课。开学了,人也多了,建校速度也加快了,师生利用劳动课,课余时间,有时开夜工,修通了道路,开出了操场。自己作土砖,1960年建成了一栋土砖平房学生宿舍计30间。这样,在东塘的松树岭上出现了教学楼三栋(18间),教师宿舍两栋(28间),厨房、浴室、厕所各一栋,总建筑面积为1262㎡的建筑群,这就是攸县三中的最初规模。

1958年至1959年,大炼钢铁,大搞建校劳动,占用了不少教学时间,反“右倾”运动又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加上“左倾”思潮的影响,搞什么“双高课”(高速度、高质量),尽管学校采取早晚上课、星期日补课等办法,试图完成好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取得较理想的成绩,然而在1959年毕业统考时,成绩还是在全县倒数第一。针对师生中的自卑情绪,学校提出了“打消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师生齐努力,坚决夺先进”的行动口号,着力抓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多练,不吃“夹生饭”。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采取了“两建立、两开展”的措施。“两建立”是建立以学生会干部、班主任、团支书、班长为主干的政治工作队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课堂、就寝、就餐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行动规范化。“两开展”是开展学英雄争先进活动;开展评比竞赛活动。体育活动卓有成效。在陈湘老师指导下,1959年10月,学校以易德华、谢晚成、陈银春(女)等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湘潭地区第一届运动会,易德华同学取得了百米跑第三名的好成绩。

由于领导得法,师生齐心协力,1960年初中毕业统考时,成绩有所上升,名列全县第三。

1961年3月间,县委提出改学制,要求把1960年春季招收的学生及超龄生下放农村,以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当时下放111人,加上流动的学生,1961年上期只有368人。

1961年上期,学校成立党支部,夏文斗同志任书记,易尧彩同志任校长,李干成同志任副校长。学校因势利导,提出了“政治挂帅思想红,教学为主劲不松,师生奋发齐向上,誓把红旗插三中”的口号,开展称为“个十百千万”的竞赛活动,显见成效。1961年初中毕业统考成绩为全县第一。

夏文斗同志和生物教师姜世湖带领师生大搞校园绿化。校园里一排排腊树、苦楝、侧柏、楠竹,大多数是1961年-1963年间栽培的,他们为美化校园作出了贡献。

1963年3月,《全日制中学暂行条例》(草案)(即“五十一条”)公布。5月,教育部发布《中学生守则》(草案)。学校在贯彻《条例》和《守则》时,特别强调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师生渴望安定地工作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三中办得更好。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1964年又来了一场“社教前哨战”,抓什么“攸县的龙普腾”,学校的教学秩序又一次受到严重冲击。

三、文革(1966年-1976年)

1966年6月中旬,攸县县委派“文化革命工作组”进驻三中,宣布“停课闹革命”。不久,成立了“文革领导小组”主持学校工作。

“工作组”进校后,根据上级“上连黑主子,下对黑靶子”的指示,把矛头指向广大无辜的教师,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语文教师褚世宜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学校派性斗争十分激烈,陷入无政府状态。

1968年3月,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的指示,学生开始回校,工宣队进驻学校。历时两年的派性斗争基本结束,动荡不安的局面才逐渐平静下来。

1969年3月,县政府决定攸县三中开办高中班,刘福启同志调三中工作。这时钢厂工宣队进驻学校协助工作。这一年,招收了首批高中生40人,编为高一班。从此学校由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变成了完全中学。9月,组成了以刘福启同志为主任的革命委员会。

刘福启同志面对“文革”给学校造成的灾难,提出“学生不以学为主是不务正业”,“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他大胆启用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狠抓了教学秩序和学风的建设。于是,学校出现了秩序井然、教学认真、学习努力的可喜局面。1971年,学校向湖南师范学院(现师大)美术系选送了陈德浩同学,外语系选送了李淑媛同学。他们成为攸县三中首批上大学的学生。同年10月,当时的省革委会副主任章伯森同志来校视察,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学生年龄结构的变化,学生人数的增加,团组织规模的扩大,1971年10月,学校成立了共青团攸县三中委员会,王全福同志任首届团委书记。

1973年下期,吴源俭同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继承了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重用有才干的老师。由于师资力量强,县里要三中举办了两期英语教师培训班,为全县乡镇中学培训师资。

1974年,学校领导在抓好教学的同时,为改善办学条件办了三件实事:一是打水井建水塔,解决用水困难;二是在沙里坪农场建筑了一幢四栋三间的红砖平房,供师生到农场劳动时食宿用;三是创办了印刷厂,为学校后来的勤工俭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5年在左倾思潮影响下,上级决定县里办大学,攸县三中停办,改办为攸县五七大学卫生分校。

四、复办(1977年-1983年)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宣告了“文革”的结束,学校走上了拨乱反正,医治创伤的轨道。

1977年7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复办攸县三中。县教育局即派刘正连同志任三中副校长,主持复办工作。刘同生同志任教导主任。

1978年9月,刘发富同志任校长,汤章庆任教导主任。学校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育计划》(试行草案)。恢复了少先队和学生会等组织。

1979年2月,恢复了工会组织,涂士勇同志出任工会主席。

7月,高中25至28班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19人被高等学校录取。

是年,学校开始实施教育部制订的《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管理,校纪校风大为好转。

良好的校风带来令人满意的成果,在1980年高考时,有14人被高等院校录取。

1980年9月,刘发富同志调任攸县二中校长,文有然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陈芬良同志任副书记、副校长。

新一届领导在一年的任期内,着力于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制订了《岗位责任制暂行条例》和《教师考核办法》,要求“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把三中办好”。同时从1981年3月份起,学校全面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师生的精神文明程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良好的教育带来丰硕的成果,在1981年高考中,一批学子又被高校录取,其中高军等人考入第一军医大学等名牌院校。

1981年9月,文有然同志调任攸县师范校长,陈慰来同志接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陈芬良同志任副校长兼副书记,刘联瑞同志任副校长,尹特贻同志任教导主任,一学期后,尹特贻退休,洪能愚同志任教导主任,易定寰同志任总务主任。

1982年下期,高、初中皆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

学校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在1982年的高考中有44名学生上了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复办后五年中的最好成绩。同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朱宏彪、王祖荣被招收为飞行员,省招飞办授予学校“招飞先进单位”。学校领导设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1983年,架设了从钢厂接来的照明专用电线,解决了长期供电不稳定的老大难问题,结束了经常买蜡烛照明的历史。同时,在体育教师陈国生同志的主持下,酒埠江地区各兄弟单位大力支援,修筑了120米直线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为正常开展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五、振兴(1983年—2001年)

1983年4月,按照国家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陈慰来同志调任攸县二中任党支部书记。洪能愚同志被任命为攸县三中校长,陈芬良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刘联瑞同志任副校长,刘德芳同志任教导主任,高爱荣同志任教导处副主任,易定寰同志任总务处主任。洪能愚同志上任不久,在省城工作的攸县东乡革命老前辈尹辉、彭秀实、贺湘楚就向他提出了要对东乡30万人民负责,要求他把三中办好,为老区人民争气。学校行政一班人肩负着革命前辈的期望和东乡人民的重托,带领师生走上了振兴三中之路,使三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当时学校仅有三栋两层十八间50年代建筑的砖木结构,板梯、楼板、围栏均已腐烂的教学楼。几十位教师也是挤住在低矮潮湿的砖木结构的平房里。图书仪器无处可放。水电供应不足,困扰师生的生活。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于1983年9月至年上半年兴建了917.64m2的第一栋教工宿舍楼,年至1985年又兴建了923.47m2的食堂和厨房以及151m2的男女生浴室。1985年下半年还建成了一栋单职工宿舍计225.67m2,同时安装了学校第一台锅炉,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还请416地质队打了一口百多米深的机井,解决了长期供水不足的困难。为解决生活用车问题,学校又购置了第一辆汽车,为采购生活物资提供了方便。1986年兴建了856m2的女生宿舍。1987年拆掉第二栋老教学楼兴建了1903.67m2的第一栋五层17间标准教室的教学大楼。1988年又建了980m2的第二栋教工宿舍16套,同时修建了全校的围墙近1000米,建起了校门。1990年兴建了1393m2的男生宿舍,同年底至1991年9月,在附近厂矿和东乡片各乡镇集资资助下又兴建了1300m2高达6层的科教大楼和两层的培训楼,与此同时修筑了中心花坛和中心水泥大道。1991年至1992年上半年又兴建了1200m2的第二栋教学大楼。在这近十年中,校园内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落实“德育为首”,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循环,把各个环节当作有序的整体,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完成。政教处主任(后为党支部书记)李子善同志主持制定了《“两循环六层次一百二十步”德育系列内容教育方案》,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德育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具体化。1991年100%的班级成为了规范班级,98%的学生成为了规范学生,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学校活力。

落实三大管理,即目标管理、民主管理、法规管理,使学校工作走上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

由于学校领导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实行了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充分调动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各项工作捷报频传,连年受到省、市、县三级领导的表彰与奖励。如1987年获县“教育工作二等奖”,1991年成为“株洲市先进学校”,1992年初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还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

1992年下期,洪能愚同志调攸县教育局任副局长。高爱云同志任校长,刘德芳同志任副校长。1993年2月李子善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刘曼文同志任政教处主任。江门顺同志任教务处主任,(1993年下期起任副校长),1994年下期起艾三平同志任教务处主任。9月,学校管理工作评估,获县一等奖,获奖金730元。

学校实行满负荷工作制,从9月份起,开始对教师实行课时补贴。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1992年—1995年扩大了印刷厂和养猪场的规模,第二栋教学大楼(教学南楼)建成,交付使用。1994年,建立了语音室,1995年兴建了大米厂,并开始兴建第三栋教工宿舍楼。购进了学校第一台电脑,同时扩建了250M的环形跑道。

1996年下期,县委进行机构改革,年近花甲的高爱云、刘德芳同志退居二线。江门顺同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艾三平、吴飞星同志任副校长,曾望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颜继瑞同志任政教处主任(1997年下期升任副校长),向子安任教务处主任,江亦成、刘新中同志任教务处副主任(1998年下期分别升任政教处主任和教务处主任),谭二能同志任总务主任,宋增稻同志为工会主席,龙志华同志任团委书记。

学校领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学校特色,调整课程结构,加大活动课的份量,增设体艺班。1996年高考,美术考生陈米娜的专业成绩在全省独占鳌头。学校成了株洲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高中学生龙振湘的《我的路》、《启示》分别获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初中学生钟李的《我爱长城,我爱中华》获北京长城学会作文大赛佳作奖,参加了1997年北京暑假夏令营。近几年来各科奥林匹克竞赛有50余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株洲日报》以《芬芳的回报》、《魅力缘何而来》报道三中实施素质教育状况,1999年9月11日,《人民日报》“辉煌五十年”栏目又继续报道了三中情况。同时学校还努力使教学手段现代化,1997年共投资12万,全校24个教学班,班班配置了“三机一幕”(即电机视、幻灯机、收录机、幕布)。购进了34台电脑,建成了微机房,更新了语音设备。1998年又投资18万建立了“中央控制室”。1999年被省教委正式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挂牌。在教学上实行年级组负责制,倡导集体备课,有力地推动了教改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1997年高二毕业会考合格率居全县第一,高考上线率为全县第二,学校还被省教委评为“省优秀考点”。1998年高二毕业会考合格率为99.61%,高考一次性上线45人,居全县第二,1999年高二毕业会考合格率为94.81%,高考一次性上线96人,总人数居全县第二。江川同学以658高分考入清华;易清同学以662高分考入北大。

学校领导还狠抓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经常请省市县各级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如1999年请湘潭大学美籍客座教授马丁·柏恩来校为师生讲学,美籍教授向学校赠送了价值2000美元的“科技发明百科全书”一套24本。为汲取外地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充实提高自己,几年来还走出校门,先后到湖北、山东和省内、市内著名学校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与交流,教学研究之风日渐浓厚,教研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达260篇。1998年中央教科所李少元主任来校视察后,挥毫题词:“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科教兴校,前程似锦”,对学校的教改教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注重学校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30万元,修筑了校门口的水泥大道。同年还购置五十铃新车一台,以保证生活用车的需要。校内路面硬化已基本完成,建成了两教学楼之间的中心花园,樟树园、生物园也初具规模。还征收了部分土地,扩展校区面积1.3亩。为进一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1998年投资38万元改造了老18套教师宿舍,使每套都有实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同时内外装饰一新。1999年又投资50万改造学生食堂,购置了新锅炉,使1000余名师生的生活及用水条件又有了新的改善。

1998年5月4日举行了“株洲市规范化完全中学”的授牌仪式。

六、快速发展(2001年—2006年)

2001年下期,江门顺同志调任攸县一中校长,杜幼华同志任校长,艾三平任书记,吴飞星任副校长兼工会主席,刘新忠任副校长,曾旺民任办公室主任,龙志雄任教务处主任,王小林任政教处主任,李建春任教科室副主任,洪新建任总务处主任,洪新学同志任团委书记,一年后,董娇平同志接任。

2004年8月,上级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微调。艾三平、吴飞新、洪新建三位同志先后调出。周祖文任书记、谭军任副校长,李建春任副校长兼工会主席,刘秋桂任办公室主任,王小林任教务主任,龙志雄任政教主任,曾旺民任教科室主任,余方其任总务主任,2005年8月李雄飞任教务处副主任。

2000年4月,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家领导现场办公,给学校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奋战五年,向省重点中学迈进。 2001年学校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校长杜幼华任组长,总揽创建工作大局,制定了《攸县三中中近期发展规划》。2005年8月,县政府签发文件,正式向株洲市政府申请将三中创办成省级示范性中学。9月,株洲市政府向省教育厅申报。10月,省教育厅行文,正式同意该校申办省示范高中。2006年3月,在攸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已正式把三中创办省示范高中写入攸县“十一五”发展规划。新领导班子提出了“优化管理、主动发展、众志成城、再造辉煌”的口号,号召全校师生以50周年校庆为契机,为在2007年成功创办省示范高中而努力。

这一时期,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积极推行“平民教育” 。

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农村家庭和一般工薪家庭。学校既没有省级示范性中学那样的优质生源,也不像贵族学校那样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基于此,学校把自己的教育定位为平民教育。

在教学方面,学校老师在“高立意,低起点,严要求,重落实”思想的指导下,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实施“分层次教学”,注重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在德育方面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扶贫”,“学习扶贫”、“思想扶贫”、实施“温暖育人”。师生共捐款158907元,扶助特困生800余人。政教处订阅了许多电化教育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电教手段,让学生受到生动教育,创建了平安校园。学生犯罪率为0,出色完成了综治工作。在“办平民教育、办公平教育、办满意教育、办优质教育”宗旨的引领下,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02年10月株洲市教育督导评估团高度评价为:管理程序化、经济立体化、发展全方位。2002年被评为县“先进学校”,杜幼华被评为县“十佳校长”。2003年度获攸县“先进基层工会组织”;2004年11月25日,“攸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在该校胜利召开,杜幼华校长在会上作了《爱心支撑下的平民教育》的典型发言。同年,攸县“2004年高中教学与管理工作会议”在该校隆重召开。2004年学校被评为“攸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校团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团委”。2005年学校被评为株洲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获县“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由于学校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因而该校教育教学质量之花越开越鲜艳。2006年4月5日《湖南日报》以“爱心催生平民教育”为题,报道了该校在平民教育理念指导下取得的丰硕办学成果。

(二)、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信息化校园。2002年,更换了2500套学生课桌和150套教师办公桌,增加了供师生使用的离子饮用水,更换了食堂自动售饭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学习与生活条件;兴建了有600多个床位的女生公寓;给教室重新配置了电视机录音机;建成了学校第一代校园网;添置了50台电脑和中控设备,各办公室都开通了宽带网;将0.5T的锅炉改造为2T新锅炉;在校园内树立了60余块文化牌,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将所有能硬化的地方进行水泥硬化。同年9月,学校又多方筹资兴建七层6000多㎡的现代化科学馆;装备了现代化的电教厅、会议厅。

2005年完成电网改造,建成新式高档“宣传栏”和荡桨池。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建成100M的校园宽带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和17间多媒体教室;广播系统音质优美宏亮,网络系统将250多个网络结点送到每间教室、每间教师宿舍,让大家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随时上网冲浪,享受信息化的妙处。教师配备了性能卓越的手提电脑。学校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运用,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学校一贯强调“敬业、文明、求实、奋进”等师德准则,讲奉献,讲学习,讲正气,为人师表。落实了县局两个“十不准”。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促使广大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打造学习型学校。学校重点建设了三大工程:校本培训、“名师工程”、“青蓝工程”。

2005年-2006年度学校重点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对教师采取“教学--带学---送学--研学”的培训模式,每次教研会的口号是“学一种理论,研究一个问题”,促使教师由反思型向研究型转变。研究型教师日渐涌现,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喜人。其中“两循环六层次一百二十步’德育序列化方案” 2001年获株洲市一等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发展”课题2002年获省二等奖;“开发语文课外资源,提高农村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2005年获株洲市一等奖。

(四)、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学校先后承担了两个省级“十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的电教课题和“开发语文课外资源,提高农村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实践”的语文课题。围绕两个课题,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8人,获市级奖18人,县级奖23人。教师论文获省级以上奖14人次,获市级奖28人次,获县级奖162人次。教师教育科研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特色办学成效显著。2000年3月份,学校根据“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创新之路,建规范强校”的工作思路,依据酒埠江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创建了以皮划艇运动为特色的水上训练队。2001年8月份,参加湖南省青少年皮划艇大赛获得县级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2001年10月份代表攸县参加株洲市九运会,取得了四块金牌。攸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学校“参赛市九运突出贡献奖”。2003年8月份,代表株洲市参加“省九运会”,又取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被市政府授予“参赛省九运贡献奖”。同时,为省体工队输送了一批队员,引起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8月份,水上健儿在湖南省皮划艇大赛上又创佳绩,取得11金8银2铜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三。2005年在全省比赛中,又夺12金、16银、8铜,奖牌数和团体总分位居全省第二。9月在市十运会上又取得金牌53枚。水上训练队现有队员58人,正奋战“省十运”,力争夺金27枚。

广西什么时候恢复生物高考

到了近现代,中国曾积极向外国学习,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

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些曲折的道路,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最大的教训是在吸取时没有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鉴别,忽视了中国的特点。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中国***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经验是丰富的,在教育方针学制、课程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创造,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

一、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二、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扩展资料: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然而那时的教育普及率仍让很低。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如今这种制度已经荡然无存!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此时带上了紧箍咒,1985年,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以后,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这个你懂的,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这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记得小编上学那会是5000多,小编来自农村,那可是家里一年的纯收入!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17年高考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211工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历史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3+2里面没有。3+x里面有。

现行的理综中有物理化学生物。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5] 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扩招开始。

参考:

历史高考最高分748分

张镇风,总分748分。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

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在中国高考史上,他缔造了传奇。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关于他报考哪所大学?后来发展如何?几乎没有任何报道或线索。有消息称,目前他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CEO,但已无从考证。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

王端鹏,总分749分。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

2004年高考,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学生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王端鹏绝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热心班级工作,喜欢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爱钻研问题,课余时间喜欢阅读课外书,对近代物理学、文学、军事都很感兴趣。

王端鹏是高考分数为749分,离高考满分只差一分,其中数学科目为149分,语文科目取得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另外他在参加奥赛另外获得了20分的加分,高考成绩在当年的山东省理科生当中位列第一,王端鹏在校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典型的学霸级人物。如今的王端鹏担任中科院从事研究员。

历史上高考满分750状元黎雨佳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来自树德中学的黎雨佳,高考成绩:语136,数150,外144,综合290,裸分成绩720分,但是!重点来了,人家早在之前就拿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30分,意味着这位学霸拥有750分总分的成绩,什么概念?高考总分也就750分而已啊!

黎雨佳属于典型性学霸,她说特别享受“刷题”的过程,“有时候很无聊,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呗。”黎雨佳每个星期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黎雨佳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她每个星期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黎雨佳说,很多人说反对题海战术,但在她看来,没有足够的练习,没有见过足够多的题型,在考场上是没有自信的。

黎雨佳的兴趣比较广泛,她喜欢音乐,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喜欢动漫,还喜欢看书,喜欢杜甫的诗歌。她经常与语文老师袁学民谈天说地。这个假期,黎雨佳很忙。每天上午到驾校学车,下午弹吉他。

创造了河南高考的神话何碧玉

1992-1996年就读于新乡市石油小学。1996年7月当时上小学五年级、年仅10岁半的她经过层层选拔,以较好的成绩幸运地考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在少年班与30多名智力超常、年龄在10岁左右的优秀少儿一起,用四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级和初、高中七年的所有课程。2000年7月,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结果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2004年从清华生物系毕业之后,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2009年获得神经科学博士,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

文章标签: # 经济 # 美国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