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海南高考历史卷_海南高考历史题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历史几点考2.历史题高三二模黄埔区的8 为什么不是君权神授呢3.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考试非常注重细节知识,有很多小知识都需要我们去重视,这样才能在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高考细节知识点  1.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

1.高考历史几点考

2.历史题高三二模黄埔区的8 为什么不是君权神授呢

3.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海南高考历史卷_海南高考历史题

 历史考试非常注重细节知识,有很多小知识都需要我们去重视,这样才能在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高考细节知识点

 1.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

 ②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在南京。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台湾省。

 ⑤1833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办于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⑥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创办于上海。(《申报》)

 6.①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

 ②1932年日军袭击了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日军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总称为“华北事变”。

 ④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⑤1937年8月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历史高考知识要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宗法制破坏

 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 文化 :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 经验 教训(春秋、战国)

 1春秋: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2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

 (1)内部有利条件:

 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2)外部机遇

 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强兵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上 措施 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

 3、政治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历史高考知识点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

 2、改革的有利条件:拓跋珪的汉化改革

 3、改革的必要性:

 (1)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压迫)

 (3)统治面临危机(人民起义,社会动荡)

 4、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

 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均田制(开创性)

 三长制;

 租调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缓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

 四、改革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成功的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1. 2020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整理

2.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3.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4.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5. 2018年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6. 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

7. 2020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

8.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9.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高考历史几点考

1.2015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和全国卷有哪些不同

你是为了备战高考吗?如果是,可以不用研究山东卷了,因为从明年开始,山东文综使用全国卷考试,不用山东卷了。

说一下区别:选择题历史部分全国卷是12个,山东卷是11个。

全国卷选择题一般会有1~2个图标题,但不会太多,而且没有组合题,就是圈一圈二圈三圈四那样的,也没有否定式选择题,如不正确的是,不能说明,错误的是,这样的这四五年全国卷都没有出现过。

然后是大题,区别很大,山东这两年两道大题形式都比较新颖,但是考查的比较简单,很容易找到切入点。

全国卷40题一般都是两段材料,两个设问或者三个设问,综合性比较强。但41题,很难把握题型,这个题的题型每年都变,但均是开放性的试题,有时候不容易找准切入点,关于这个题,如果是为了备考,最好下载近四年的全国卷看一下这个题型,然后多做一下这个题型的题,熟悉一下41题的模式,因为每年都不一样,所以明年会是什么样的题型很难说,到时一定要静下心找好切入点。

最后是选做题,全国卷是四个选一个,山东卷是三选一。但是全国卷选做题的特点是选做内容不出教材上的,除了战争与和平这个和教材沾边,其他三个都不从教材上出题,所以一般老师会让学生选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因为这两个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联系必修内容和给的材料就能答题。当然战争这个也可以。当然四选一选择范围更大,选你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答就可以了。要说明的是选做题全国卷占15分,山东卷只占10分,所以分值高了5分,一定要更加重视。

2.2017年使用全国卷1的省份有哪些

1、2017年高考使用全国Ⅰ卷的省份: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2、山东省部分科目使用全国Ⅰ卷: 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另: 1、全国Ⅱ卷: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2、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3、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4、江苏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5、北京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6、天津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7、上海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扩展资料 全国卷,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全国根据是否实行新课标划分出了“课标卷”与“大纲卷”。一些地区的自主命题权被收回,2013年起“课标卷”分为Ⅰ卷和Ⅱ卷(2016年起Ⅰ卷改称乙卷,Ⅱ卷改称甲卷),2016年在此基础上新增丙卷,被不同的地区所使用,总的来说新课标乙卷的难度比新课标甲卷难度大,而丙卷难度和甲卷相当。

而使用大纲卷的地区逐渐减少,2015年大纲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自主命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包括难度不稳定,试题质量下降等,因此,教育部自2014年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后,逐步增加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至2018年共有26个省份回归全国卷。

使用独立命题的省市也能在部分科目上采用全国统一试题,例如江苏卷英语听力部分一直采用全国Ⅰ卷,浙江省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所有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历史题高三二模黄埔区的8 为什么不是君权神授呢

历史科目考试时间:6月10日8:30-9:30。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数学考试15:00-17:00。

6月8日9:00-11:30文综/理综,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

2023年3+1+2模式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15:00-17:00数学考试。

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

6月9日8:30-9:45化学考试,6月9日11:00-12:15地理考试。

6月9日14:30-15:45政治考试,6月9日17:00-18:15生物考试。。

2023年3+3模式新高考地区高考各科目时间安排: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15:00-17:00数学考试。

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11:00-12:00政治考试。

6月9日8:30-9:30物理考试,6月9日15:00-16:00化学考试。

6月10日8:30-9:30历史考试,6月10日11:00-12:00生物考试15:00-16:00地理考试。

2023高考满分是多少。

一、高考总分750分。

1、老高考省份: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总分为750分。

2、新高考省份: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为150分,另外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为100分,总分为750分。

二、高考总分不是750分。

1、上海高考总分为660分。

上海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另外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为70分,总分为660分

2、海南高考总分为900分。

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每科原始分数满分15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

学生自选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每门卷面满分10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

两个标准分合成后作为高校录取总成绩,总成绩满分为900分。

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这踢应该是选C。

统一六国以后,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因而称自己为始皇帝,意即从他开始,从此以后,中国历代君主均称皇帝,的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

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政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上面这段文字上来看我觉得真的是为了突出个人功绩。我在网上查了下,这题是2012年海南卷历史试题,答案也是C。

但有一点我也没弄明白的是很多文章上这样说:“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但我觉得这是站不住脚的,并不能完全从题面上看出这点。因为重点在于“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几个字,就是为了宣扬他的功绩高过以往。

历史应该报怀疑态度,这样的质疑精神是很好的,历史也应该能够容纳怀疑的观点,我特别反对那些老师抱着参考答案就一层不变的做法。你做得很好啊,鼓励你,加油。

 时间一晃而过,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

 ⑴隋唐科举制。

 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

 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

 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

 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

 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⑵宋代社会生活。

 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

 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郑和下西洋。

 ⑶戚继光抗倭。

 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

 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习,增强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习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提问的力度,强化复习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现爱学历史的同学,及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2

  一、个人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任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能有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我来说,尤为重要。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三、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四、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学习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3、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提高教学能力

 ①、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②、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其次、在新课改方面:

 ①.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②.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③.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多向互动,通过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具体措施:

 1、通过自学、教研活动和上级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的水平。

 2、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并在教学中要多进行自我反思。

 3、积极参加教学课题研究,撰写教育论文。

 4、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坚持在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行动中提高。

 5、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六、达到目标的标志: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努力成为历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3.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

 4.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教师。

 5、能独立设计科研、课题、实施研究,要有课题,并且将课题研究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落实在课堂上。

 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3

 根据湖北省20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别是宁夏、海南)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历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5

  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学校依据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最新一年工作思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奠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基础教育新局面”为工作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我将深入学习课堂常规,并将其转化成课堂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七年级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学有所得。关注智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具有新鲜感,对本学科知识感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年级学生数较少,男女比例均衡,便于教师教学环节的操控和管理。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备课

 在我校活页教案书写日渐成熟,结合我的课题,对实验教案进行改动,本学期继续撰写课题实验教案。并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规定,认真备课,保证教案的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备课:

 ①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书面的教案。

 ②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利用学案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③每节课认真确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④每单元写教学反思、及时写实验后记。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3、训练、批改和讲评

 训练:经过协商,由历史课代表布置每节课的作业,老师监督,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讲评:形成讲评课的一般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困生的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可以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复习时及时敦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批改时,一定做到面批,并监督其及时改正。讲评时,多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

 5、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工作。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制定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进行汇总、评比。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利用课前复习提问的环节,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对于提问情况,教师及时记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由历史课代表设计布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代表对学生作业的完成与上交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汇总、评比。

文章标签: # 历史 # 学生 #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