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2017高考七宝中学,2020七宝中学高考喜报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上海最好的高中2.那些985 211的学霸,高一是怎么过来的?3.上海八大名校高中有哪些?4.上海女孩常帅:5岁学跳舞,在练功房写作业,靠跳舞跳进哈佛北女状元唐楚玥,高考中斩获了725分的高分。一、重庆理科最高分:谢欣颖,726分,来自重庆八中文科最高分:刘益涵,686分,来自南开中学理科726分,这是目前全国卷中最高分,不过重庆高考采用的是全国2卷,题目相对要比1卷简单一些。二、湖北理科最高

1.上海最好的高中

2.那些985 211的学霸,高一是怎么过来的?

3.上海八大名校高中有哪些?

4.上海女孩常帅:5岁学跳舞,在练功房写作业,靠跳舞跳进哈佛

2017高考七宝中学,2020七宝中学高考喜报

北女状元唐楚玥,高考中斩获了725分的高分。

一、重庆理科最高分:谢欣颖,726分,来自重庆八中文科最高分:刘益涵,686分,来自南开中学理科726分,这是目前全国卷中最高分,不过重庆高考采用的是全国2卷,题目相对要比1卷简单一些。

二、湖北理科最高分:唐楚玥,725分,来自华中师大一附中文科最高分:徐茜,667(裸分),来自荆门龙泉中学。

三、河北理科最高分:邢雨菡,721分,来自河北承德第一中学文科最高分:王子文,669分,来自石家庄一中。

四、安徽理科最高分:王修远,714分,来自安庆一中理科试验班吴国华,714分,来自太和中学文科最高分:李瑾文,669分,来自合肥一六八中学。

五、湖南理科最高分:杜青云,718分,来自衡阳县一中文科最高分:何润琪,707分,来自常德鼎城一中。

六、内蒙理科最高分:蒙杰,715(裸分),来自呼市二中高三9班文科最高分:马静怡,685(裸分),来自呼市二中高三1班。

七、江西理科最高分:尹天骥,705分,来自南昌二中文科最高分:杨诗雨,671分,来自江科附中。

八、宁夏理科最高分:苗恒硕,703分,来自宁夏银川一中文科最高分:马雨萧,686分,来自宁夏银川一中。

九、广西理科最高分:伍泓达,720+分,来自玉林高中文科最高分:暂无公布。

十、贵州理科最高分:唐明川,712分,来自贵阳一中文科最高分:黄阿想,694分,来自兴义一中。

十一、陕西理科最高分:725分,来自西安高新一中文科最高分:700分,来自西安高新一中。

十二、辽宁理科最高分:722,朝阳一高文科最高分:683分,东港二中 高溪屿。

十三、黑龙江理科最高分:王佳楠,714分,大庆实验中学文科最高分:景源,687分,牡丹江一中。

十四、福建理科最高分:罗开荣,711分,来自永安一中文科最高分:林润澜,668分,来自双十中学。

十五、四川理科最高分:喻翼航,710分,来自成都七中文科最高分:涂婳,676分,来自树德中学。

十六、山西理科最高分:宁瑞懿,703分,来自山大附中文科最高分:李昳萱,655分,来自山大附中。

十七、上海最高分:624分,共3位考生,上中一位,七宝中学两位(陈诺、姚一楠)。

十八、江苏理科最高分:时鹏扬,441分,天一中学文科最高分:王雅迪,429分,宿迁中学。

上海最好的高中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考了一次,居然也上线了,而且语文考得特别好,但结果是没有录取。当年和我情况差不多的我父亲两位老朋友的儿女都没有被录取,他们第二年又考,结果一个考上了同济,一个考上了华师大;而我没有考,因为我对当年所谓的政审有一种早就习惯了的逆来顺受,我不相信自己早已不得不接受的命运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那时候,我已经从黑龙江农村回到上海,在一家卖烟杂酱酒的商店当营业员。74年我按照政策被调回父母身边的时候,曾经希望能去小学教书什么的,但当时安排我们这些回沪知青的机构明明白白地表示:像我这样出身的人,不能进入教卫系统工作。结果,我直到75年2月才被分配到集体所有制的商店工作。我母亲对我说:“不要去,太欺负人了!”我父亲对我说:“别人能做的工作,你也应该能做!”于是我就去当营业员了。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已经当了两年多营业员。

当营业员的那几年,我们有一个学习小组,我和几位比我小的年轻人一起,常常在下班以后,猫在漕河泾镇上一家商店的阁楼上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本《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学习小组中的一个男孩,77年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的煤矿工业部工作,那时候他还给我写信,回忆我们在阁楼上读书的日子。2003年,我从香港完成教学任务回来的时候,漕河泾镇已经消失,小街已经被夷为平地,那读书的阁楼,便也从此留在了记忆深处。

1978年末,我的父母亲从摘帽右派变成了改正右派,父亲57年以前担任的行政职务也恢复了。于是我决定参加79年的高考,那时候我的年龄还在招生规定的年限之内。虽然我只上过一年初中,但我觉得自己考文科还有点儿希望。我父亲系里的几位总是辅导别人高考的先生也在考前为我和我弟弟开小灶,告诉我们怎样应付各种类型的考题,他们的辅导对我抓住答题要点很有帮助;邻居中有一位政教系的老师还帮我们梳理了政治科目考试的复习大纲,他总是在提问的过程中,倾听我们的答题思路,然后帮我们分析怎么回答更好,结果我的政治科目居然考了89分!我记得77年高考的时候,政治和历史合考的那张卷子我只得了62分。

我复习备考的过程挺简单的,能引起我兴趣的科目只有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关于洋流、纬度和地形的综合分析题,总让我觉得有趣,结果我的地理也考了80多分。最没有想到的就是那一年的语文我考得很糟。我自己觉得考得还不错,回来碰到几位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一听我对自己作文的描述,就说我完全不符合“改写”的要求。其中有一位参加过高考语文阅卷的先生安慰我说:“如果你运气好,你这样写法或许可能进第一档,但一般情况下,你很可能是最末一档。”于是,我估计我的语文至少是60分,后来果然是60分。

我很担心语文考砸了念不了中文系,尽管我的总分比我自己估计的要高得多,但填志愿的时候,我真的怕华东师大中文系不要我。那一年加试英文,我考了62分,填报志愿的时候,有老师劝我报考复旦的国际政治系,因为他们招生时,希望英文的考分在50分以上,但我一门心思只想念文史。

当时在上海参加高考恐怕就已经比在外省容易得多,因而对于拿到录取通知单那一天的记忆,已经模模糊糊了。我和弟弟同时被华东师大的中文系、历史系录取,对我父母来说,肯定是天大的快乐!我记的很清楚的是:1963年我姐姐考高中,师院附中扣住了她的档案,等全部招生结束,才把她的材料退回招办,结果当然是不录取,第二年六月她去了新疆;1965年我考初中的时候,进入考场才知道,别的填报上海中学、七宝中学的同学都去上中和七宝考场,而我,连进入好学校考场的资格都没有;当时我还不到13岁,稀里糊涂的,并没有觉得很伤心,而我父母当时的心情则完全可以想见了。我父亲年轻时,是个文学青年,他总是希望我姐姐或是我能成为一个作家,总是给我们讲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故事。但我从不觉得自己会为了一个文学的梦想去奋斗,只是希望有一条简简单单的出路,能让我活得不那么屈辱。

到华东师大报到的那一天,我是一个人去的。那天刚下过雨,我扛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中山北路华师大正门的时候,主干道上的人并不多。中文系迎新的摊位很醒目,但我没有马上走过去。我放下肩上的行李,湿漉漉的阳光透过路两边梧桐树茂密的树叶,斑斑驳驳地落在了我的眼前,有那么一瞬间,我听不到周围的任何声音,只是感觉到滚烫的泪水涌出了我的眼眶――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受够了歧视的人,今天终于也能上大学了!我的命运真的改变了!

那些985 211的学霸,高一是怎么过来的?

上海最好高中推荐:上海中学

上海中学学校的前身为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系顺应晚清洋务潮流“兴新学”而设,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地方官办新学。1904年,学校承“革旧习、必立师范学堂”戊戌变法要求,更名为龙门师范。1911年,辛亥革命后近代师范以省立建制,遂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1927年,更名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上海八大名校高中有哪些?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的女儿,高中上的是我们当地一所优质的示范高中,高考考进了清华大学。这个孩子上高中后,学校从高一开始,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相当于从高一开始,就开始拿高考试卷给姓学生考试,当时我朋友的女儿其中一科才考了16分,回到家哇哇大哭,当我朋友问她们班最高分多少时,孩子告诉他,最高分才30几分。孩子妈妈听到这,就对孩子说,你已经了不起了,高一年级考高考试卷,还能得16分,不错哦。后来,孩子妈妈了解到,孩子学校就是这样让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训练孩子熟悉高考卷,孩子也从原来的十几分慢慢的提高起来。

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从上高一开始,每天早上5点40起床,晚上下晚自习已经是11点了,然后回家简单洗漱后,孩子还要刷题一个小时左右,基本上孩子都是在晚上一点左右才上床睡觉。然后是孩子除了完成白天老师要求的试卷以外,还要把每天的试卷错的题订正。孩子妈妈说,这个订正不是简单的订正,而是把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写出来,并分析错误原因,让自己熟记于心。

孩子妈妈说,孩子不仅把老师要求的试卷做得滚瓜烂熟,还把教辅上的题目也做到滚瓜烂熟,包括教辅上总结的所有知识点,孩子能把这个知识点在教辅上什么地方,内容是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

孩子妈妈说,正是因为学校抓的紧,孩子对自己也有要求,孩子从高一开始,就立志要考清华,所以孩子高中三年有目标,有动力,并持之以恒,终于在高考时考出了697分手好成绩,当年顺利的被清华大学录取。

我听到朋友孩子的奋斗经历,非常感慨。学霸与非学霸的区别也许就在于花的功夫深浅、用的时间多少吧。如果你能把时间用足,刻苦学习,你也能成为学霸的。

我女儿2012年高考理科659分,全省排名410名入读南京大学。

女儿初中是在我们县实验中学读的,中考时在班上排第二名,全校近千名学生中排20名内,在我们县排130多名。

高中在县中读,县中是省市范高中,也是我们县最好的高中。

高一有十八个班,四个文科班,十四个理科班,全年级约1100名学生。

女儿理科成绩还不错,除去政治、 历史 、地理三科,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排名由入校的班级第七名升到第三名,在全年级排到了前二十名。

在高一时,女儿就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是高考冲击985大学,所以学习很自律,也很努力,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1点后才睡觉。

我认为一名能上211、985大学的学生在高一时就是学习非常刻苦的,因为高中虽然有三年,但上新课时间仅两年,如果高一放松了学习,高二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错一步,步步错。

成功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就可获得,想要在千军万马竞争的高考中进入前百分之几的211、985大学,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

最后祝高中学子学业进步,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朝理想目标前进。

我说一下自己的经历。

我虽然上的是一个985学校,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学霸。

恰恰相反,在我的高中生涯中,每次考试后,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总是陷入某种“自责”当中。

基本上考试过后就没有真正开心过,因为总是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只要没有满分,那肯定就不完美。只要想到自己还不够优秀,不够完美,那即使有喜悦感,也会瞬时荡然无存。

也许在别人看来已经考得很好了,可是我依然会觉得不好。这个看起来有点矫情,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自己觉得不好。

所以,可以想象,实际上,所谓的学霸也是在某种痛苦当中学习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快乐学习。

有的人是因为没有及格而痛苦,有的人则因为不够优秀而痛苦。处于不同的境地,虽然选择不一样,可是求而不得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可能是,某些学霸即使痛苦,他们依然能坚定的走下去,并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而另外一些人,则被这些痛苦击败,一直走下坡路,最终成为所谓的“学渣”。

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当你求而不得时,你是选择继续艰难前行,还是屈从这种艰苦而半途而废。

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一触即溃。

学霸真的是千锤百炼而来的。

作为一个擦线进入高中的学生,在分班考试中人品爆发进入实验班。但是第一次月考还是不尽人意,在一本边缘徘徊,这算一件坏事,但好事是接下来的几次月考名次很稳,上下波动在50名内,恰恰一本,或者只能去二本。更糟心的事情是第一次数学测验又考了倒数第二,唯一不及格的两个人还都在我旁边,我也不及格。

高一整体的节奏就是想好好学,但不知道是不是初中睡的太多了,高中一上课就想睡觉,而且是控制不住的那种想睡觉,高一的时候觉得自己可能就这样了。

幸运的是高一升学,文理分班考的不错,大致就是末流211的水平。然后我们换了个新班主任,他的任务就是保证我们尽量都能上一本,于是对每一个人他都一一谈话。因为文理分科表现不错,我一直记得他对我谈的话:咦,你的成绩还不错嘛。那是我高中生涯第一次收到的表扬!

今后的两年内,重新分配宿舍,遇到了三个成绩都比我好很多的室友,又很热情,我们就经常一起在宿舍学习到11点。加上嗜睡的毛病也好了很多,这一点应该是茶叶的功劳,坚持喝还是很有效果的。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学习,高二结束就是末九的成绩了。尤其到了高三也不想学了,主要靠大佬教,最终结果不好也不坏吧,就是个985。

每一个学霸成长的道路,都不尽相同。那些从小就出生、成长在教育发达地区,天赋、基础、学校,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极好,而且初中就是名校或重点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学霸,上高一时正常的努力学习,很有可能考上985、211大学后,仍然还是学霸。

有些天赋极高、基础极好,从小家庭教育,上的小学、初中都极好的孩子,一路绝尘,我们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通常都是望尘莫及的。我知道的有些爷爷、爸爸、舅舅就是科学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大学教授的孩子,在别人眼里都是天才少年。他们从小以至一直到大学的本、硕、博,步步都是学霸。这些孩子,在高一阶段,大多都只是正常的学习、正常的努力,往往就比普通孩子遥遥领先了。

也有一些学霸是靠后天的,或某个阶段的特别努力,尤其是上高中后特别的勤奋、努力和拼搏,学习成绩才上来的。环境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起点、遗传、天赋、基础不同,每一个学生在高一阶段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我的孩子,从小出生成长在新疆南疆这个教育、文化、交通都非常偏远落后的地方,遗传、天赋、基础、家庭、环境上,都有不少不利的因素,后来有幸考上上海七宝的新疆内高班,以及接着又考入七宝当地班。作为爸爸,我知道,作为一个偏远、落后、天赋、基础都不太好的高一学生,我孩子可以完全算是拼命、哭泣,听不懂课,甚至濒临迸溃的状态下,读完上海七宝中学的高一的。高一不容易,整个高中三年都在往上冲,挺艰难的。在此,再次感谢上海七宝中学、七宝的老师,孩子的同学和同学的家长们!

首先,拼命努力,打好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霸们都懂这个道理。他们从中考结束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提前预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为进入新高一打好基础。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按时预习,正确使用错题本。他们知道,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卷上,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次,真正的学霸并不是熬夜加点。

高一的学生作业写到晚上12点很正常,总认为多熬点夜,成绩就能好点,那些学霸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知道,成绩的高低最主要的取决于上课听课的质量,晚上熬夜不睡觉,白天上课直迷糊,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最后是时间花了不少,成绩还是没有上来。他们会保证睡眠质量,保证上课听课的质量。

最后,预习、学习、复习、错题本一条龙,缺一不可。

学霸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很多学生却只知道学习,忽略了预习和错题本。预习最大的好处是你上课可以有重点地听课,而不是满堂灌,这样你会事半功倍。而错题本的使用使学霸们如鱼得水,真正能得高分的秘诀就是会使用错题本。反复使用错题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女儿初中高中的基础打得非常好,在高一学习期间没有感到有什么学习难度和压力!没有那么非常认真,反而是很轻松的取得了好成绩,高二高三也是这样过来的!高考发挥顺利,2020年考入同济!

高一都在搞竞赛,把高二的甚至高三的课程都学了!

反正没有贪玩的,学习的东西很多,做的题也很多。

至少初三到高一那个暑假,得拼命学习一下,要不然开学会发现,初中和高中,高度差有点大,而且中间没有楼梯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熬出来的,考上这些学校,哪一个不是前期努力的结果呢?

上海女孩常帅:5岁学跳舞,在练功房写作业,靠跳舞跳进哈佛

1、南洋模范中学

南模创建于1901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其前身是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附属小学,是中国“公立小学之始”。 南模的篮球校队和创新教学也是出了名的,每年将80%以上的学生输送到全国最好的大学。

2、建平中学

是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创建于1944年,1978年被命名为上海市重点中学。 最最重要的是建平身在咱们大浦东,出了名的分数高,所以考建平很难,考进建平也很“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个重本率90%的名校。

3、上海市七宝中学

1961年开始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他的前身是上海市七宝农业职业学校和1947年9月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七宝分校,1956年8月,两校合并成立上海市七宝中学。 据某个家长社区的数据,2016年上海七宝中学的升学率,本科率100%。

4、控江中学

始建于1953年,是首批创建的上海市重点中学, 2003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控江中学的一本率基本超过80%,控江中学有两个实验班,学生一般会有机会参加创新大赛。

5、上海市延安中学

创建于1946年10月,以前叫上海真如中学。后来改了个很红色的名字,学校是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 延安中学的一本录取率常年稳定在80%以上,大部分年份应该是在85%左右。

6、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前身是 " 麦瑟尼克 " 学校,始建于 1886 年 ,后更名为 " 上海公学 "。抗战结束后,学校重建,定名为 “ 上海市复兴中学 ” ,取 “ 复兮旦兮,兴我中华 ” 之意。 复兴近年来开始创立创新班,开设“洋高考”路线,也就是考国际院校。

7、大同中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Shanghai Datong High School)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

8、格致中学

前身为“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由清朝重臣李鸿章倡议创办,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中西合办、最先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同时也是建国后第一批市重点中学。?

2010年,在紧张复习高考的4月,来自上海七宝中学的女生常帅,收到哈佛大学的通知,自己申请哈佛大学的申请书,获得成长通过,并成为当年仅有的几位高中直接被哈佛录取学生之一。

一瞬间,常帅不仅成为学校的名人,还成为上海市乃至中国的名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纷纷找她合影,向她取经:如何申请国外名校。

在她出名后,有不少主编来找她,跟她谈出书的事。

然而,在她父亲看来,这些都没有必要,也不可复制。

常帅七宝中学的老师在拜访中也表示:这个结果,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靠跳舞,常帅在几万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被哈佛大学录取。

学习的高度自律性,让她得以进入上海八大金刚名校-七宝中学

在读小学的常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舞蹈,一度挤压学习的时间,周末时,很多人都会报名参加课外培训班学习,而常帅则不同,她将周末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训练舞蹈。

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压腿抬腿,从早上9点,练到晚上9点才回家,用于写作业,她也只能选择在中午休息的1个小时时间内。

为了不让学习受到影响,常帅的学习自觉性很高,在别人都跟着父母出去玩时,她选择默默的在家里学习,写作业,每天都将作者做完,复习完功课,才上床睡觉。

常帅因为有时需要出差参加演出,“逃课”和“旷课”是常有的事,但常帅并未因此荒废学业,她不仅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经常获得奖学金。

对于自己方式,常帅坦言: “我爸爸妈妈都很爱看书,他们有时会专门给我看,或者不经意地放在某个地方,我就自己拿起来看,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时候他们会适时地提醒我作业要赶紧做、做事情不要拖,后来我就内化了这个习惯变得很自律,习惯在心里督促自己‘事情要赶紧做,不要拖在后面’”。

正是因为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得常帅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更加优秀,再加上她本身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强大求知欲,使得她在学习时更加的专注和高效。

“我和其他同学成长之路很不同。我花了大量时间学习跳舞、参加课外活动。更多时间在学英语,”常帅说。

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常帅得以被推优,进入上海市名校—七宝中学就读。

1年的国外交流生经验,打开常帅通往世界顶级名校的大门

进入七宝中学的就读高一时,常帅就在自己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希望前往国外高中做交流生,体验国外高中的学习生活。

开始,常帅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认为,国内也有很好的高中,而且,国外那么乱,他们很担心女儿的安全。此外,他们还担心,如果常帅选择在此时出国做交流生,势必会影响到高考,这也是每一位家长心中难以割舍的机会。

然而,带有一点“叛逆”的常帅,此时想出国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为了能够说服父母支持自己前往美国体验高中生活,常帅邀请通过交流项目赴美留学、最后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的学姐,来到家中与父母吃饭,向父母展示“前往美国交流的经验,会对自己将来申请美国优秀大学有帮助”,借助学姐的经历来说服自己的父母。而常帅的这个小心思,也使得自己做交流生的愿望得以实现。

到美国后,常帅借宿在一对美国老夫妇家中,并进入西雅图当地有一所公立学校就读。

在就读的一年时间里,常帅也体验到了国外高中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高中生活基本都在教室里度过,很少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而国外则不同,国外高中的上课时间比较短,从早上的7:05分到下午01:40分,属于课程的时间,下课后,学生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你可以参加课外活动,也可以参与学术研究,或者参加社交。

在课程上,也不需要学生精通所有的学科,每门课都要考到高分,而是只要求在每项大的学术范围里精修一至两门课程即可。

此外,美国高中上课不要求学生都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周围的学生也时刻在变,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讲的课。

这些一年交流生的生活体验,在常帅申请哈佛大学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打开了常帅通往世界名校的大门,同时还大大的提高了常帅的求知欲和学习内需力。

坚持练舞12年,最终“跳”进哈佛

从5岁开始,常帅就跟很多小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学习舞蹈,而她自己似乎也非常的欢喜父母的决定。

到小学3年级时,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送她到培训班继续练习舞蹈。很多父母的选择会在这时让孩子放弃舞蹈,把时间专注到课程学习中去。

然而,常帅的父母并非常人,他们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当孩子决定继续学习跳舞时,她的父母选择支持孩子的决定。

假如你认为,常滔夫妻两不担心孩子在去培训学校途中的安全,那是假的,尽管他们并非正常人,但是,跟你我一样,都是很普通父母,肯定会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他们选择承受这份担心,支持孩子。

而常帅本人,只是一个小学3年级的孩子,周末需要独自坐公交车,从家里到培训学校,在诺大的上海市,她需要承受每周在这条熟悉的路上,在陌生的车上,面对陌生的人所带来的恐惧感。

她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坚持了12年,直到17周岁时,被哈佛大学录取。

她能够在几万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哈佛大学录取的7位当中的一位,并非她跳舞水平很高,曾经代表中国前往其他国家演出,也并非她的成绩是当年众多申请者中最好的前几位。

而是因为她坚持12年舞蹈的这份毅力,以及高度的学习自律性。

在后来对常帅的采访中她透露,她很幸运遇到一位好的哈佛大学面试官:“面试的时候,她找到了我身上的闪光点,然后通过这个闪光点看到了我的潜力和追求。对申请者来说,每个人身上都要有一个独特而耀眼的闪光点,要证明你和其他最优秀的申请者不同,招生官才会最终选择你,其中并无方程式可循。”

我想这些闪光点,更多是坚持跳舞12年带给她的,正因为一直坚持做同一件事12年,常帅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品质。

文章标签: # 中学 # 学习 #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