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1992年高考历史,1992年高考历史试题女祸论

tamoadmin 2024-07-16 人已围观

简介1.求5道高考历史的材料题2.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3.何碧玉高考一分没丢吗4.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是多少(750总分)?1839年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

1.求5道高考历史的材料题

2.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

3.何碧玉高考一分没丢吗

4.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是多少(750总分)?

1992年高考历史,1992年高考历史试题女祸论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

《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1金田起义、武宣东乡称王、永安封王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1861年辛酉、设立总理衙门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平壤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黄海战役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5年 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15年5月9日,“五九国耻

1921年7月23日 一大,标志成立

1922年7月 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 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24年5月,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5年5月,“五卅运动”的爆发。

1945年七大,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 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8年底 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年 十五大,确定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 国民dang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 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底 召开瓦窑堡会议

1936年 ,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1945抗日战争

1937.7.7卢沟桥事变

1937.8.13 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

1937年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1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9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40年 汪精卫伪国民在南京成立

1940 百团大战

1941.1.1 皖南事变

1945.4—6 七大

1945.5 国民党六大

1944 反攻 豫湘桂战役

1945年8月—10月10日 双十协定签字

1949年4月 北平谈判

1945——1949

1946年初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开始

1947.3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1949春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覆亡

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运动

1950—1953年 抗关援朝战争

1950年 镇压运动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第一个五年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开始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6八大召开

1957年 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1958年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

1967年 二月抗争

16年 四五运动

13年 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

15年 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16年10月江青集团被粉碎,“”结束

11年10月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中美建交

19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下半叶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9世纪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19世纪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现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

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3年初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主要进行经济调整

13年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19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40年—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

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12月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

二战后—1991年底 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848年2月《***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求5道高考历史的材料题

定义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产生时期

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 

本质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横向 

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纵向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在西方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并掀起研究的热潮。文明史观在中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观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国的历史显得很迫切。

文明的概念与划分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一)“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二、“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一)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二)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三)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三、典型例析:例1:(2004年全国文综试题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⑴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⑴小题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参考答案: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解析:第⑵小题关键在于把握评价人物的标准,即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并注重材料和课本的结合。参考答案: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⑶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⑶小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并且还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参考答案: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⑷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解析:第⑷小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由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例2: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请回答:⑴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⑵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检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第⑴问,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入手,把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解答第⑵问,要注意题干的导向词“主导的原因”,分析原因时要从历史角度切入,同时答案注意要精练。参考答案:⑴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⑵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

1》 1859年冬,洪仁计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保险事业等。

(1)上述纲领性文件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资政新篇》。经济、政治、文教、外交四个方面。

(2)新方案有何重要意义?

——意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3)近代史上,最早兴办学校的是哪部分人?其目的是什么?

——洋务派。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培养翻译、军事、翻译人才。

(4)新方案为什么根本没有实行?

——原因: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2》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为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 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材料一这段话是谁提出的?当时这个国家面临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这里所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如何理解“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6分)

(2)材料二这段话是谁说的?面对这个错误他是如何作出政策调整的?这一调整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5分)

(3)在哪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转变的最根本转变是什么?(3分)

答案:

材料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实行罗斯福新政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材料二:列宁。使用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 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材料三:党的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配置方式的转变 ( 或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 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

3》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睱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其理由是什么?论证的本质用意是什么?

答案:

1.只主张改变某些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

2.顽固派。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

3.)“稍变祖宗之法”。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上阐明了要求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1·阅读下列材料: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的输入有什么严重危害?涉及哪两个部门? ——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军队、财政。

(2)道光帝为什么接受林则徐的主张?做出了什么决定?

——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接受了林则徐严禁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

(3)战争前,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居首位的是什么国家?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什么?它向中国走私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英国。呢龙,棉布。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林则徐是怎样领导禁烟运动的?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下令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5》 材料1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2 ……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3 ……增开天津为商埠……

(1)上述三则材料的条款分别是两次战争中签订的哪些不平等条约规定的?

《南京条约》、《大泽条约》、《北京条约》。

(2)材料表明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第二次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

成之后,访募草思 (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申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太平军、捻军),可以勤远略(为皇帝解除外患)。"

(1)“和议既成”指的是什么?

—— 指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战争结束。

(2)这段话表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 目的:镇压国内起义,解除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3)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洋务运动"勤远略"的目的是否实现了。

——没有实现。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先后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覆灭,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阅读下列材料: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议,·…¨

到80年代申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清成立了什么机构管理海军?

(2)北洋水师在哪次战役中彻底失败?

(3)·北洋水师的覆没说明了什么?

答: (1)海军衙门。(2)中日甲午战争威海战役。(3)北洋水师的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

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社会条件及特点。

(2)中国资本主义的状况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什么特点?

答:·(1)社会条件: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申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釉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特点,0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0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资和封建势力存在者一定的依赖关系。(2)特点:具有两面性,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初本□封建主义篮迫的要求,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4、1895年4月,清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四、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上述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2分)

(2)条约中哪项条款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哪项条款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4分。不必抄写材料原句)

(3)请概括指出读条约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答:·(1)《马关条约》是哪次战争签定的?——甲午中日战争。(2分)

(2)条约中的哪些条款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哪项条款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3)请概括指出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人一个新阶段。(2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分)

5、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1)论战中的封建顽固势力,主要指哪些派别?

——顽固派和洋务派。

(2)这场论战是什么性质?有什么作用?

——性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作用:它使千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3)结合材料说明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何碧玉高考一分没丢吗

自1999年开始的。

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

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但在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

扩展资料:

背景:

1992年,南巡讲话,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开始精简人员,国企改制导致了国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接受大学生,于是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同时,在1992年到1998年,由于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等原因,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人群(国内称之为下岗职工)。其中19年全国下岗人员为2115万人。

经济方面,90年代前期,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极高,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降温——也就是著名的软着陆。通过1993年-1996年的软着陆,使通货膨胀率成功的从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但是同时,经济增速也大大放缓,国内需求疲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学扩招

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是多少(750总分)?

是的,满分750,考了满分750分

何碧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神童,她出生于1985年12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1992年就读于新乡市石油小学,从十一岁开始她便展现了过人的天赋,经过了层层的选拔,考进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

这个班级的30名学生都是从各地挑选出的,年龄在10左右智力超常的优秀学子。而何碧玉尽管进入了超常实验班,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她仅仅有了4年的时间,就学完了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高中的所有课程。

2000年7月,年仅14岁的何碧玉参加了河南省高考,一举考出了75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了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状元,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神话,并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理想院校。

历史高考最高分748分

张镇风,总分748分。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

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在中国高考史上,他缔造了。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关于他报考哪所大学?后来发展如何?几乎没有任何报道或线索。有消息称,目前他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CEO,但已无从考证。

/iknow-pic.cdn.bcebos/342ac65c103853433d323d449e13b07ecb8088d2"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342ac65c103853433d323d449e13b07ecb8088d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s://iknow-pic.cdn.bcebos/342ac65c103853433d323d449e13b07ecb8088d2"/>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

王端鹏,总分749分。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

2004年高考,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学生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王端鹏绝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热心班级工作,喜欢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爱钻研问题,课余时间喜欢阅读课外书,对近代物理学、文学、军事都很感兴趣。

王端鹏是高考分数为749分,离高考满分只差一分,其中数学科目为149分,语文科目取得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另外他在参加奥赛另外获得了20分的加分,高考成绩在当年的山东省理科生当中位列第一,王端鹏在校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典型的学霸级人物。如今的王端鹏担任中科院从事研究员。

历史上高考满分750状元黎雨佳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来自树德中学的黎雨佳,高考成绩:语136,数150,外144,综合290,裸分成绩720分,但是!重点来了,人家早在之前就拿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30分,意味着这位学霸拥有750分总分的成绩,什么概念?高考总分也就750分而已啊!

黎雨佳属于典型性学霸,她说特别享受“刷题”的过程,“有时候很无聊,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呗。”黎雨佳每个星期会制定详细的学习,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黎雨佳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她每个星期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黎雨佳说,很多人说反对题海战术,但在她看来,没有足够的练习,没有见过足够多的题型,在考场上是没有自信的。

黎雨佳的兴趣比较广泛,她喜欢音乐,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喜欢动漫,还喜欢看书,喜欢杜甫的诗歌。她经常与语文老师袁学民谈天说地。这个期,黎雨佳很忙。每天上午到驾校学车,下午弹吉他。

创造了河南高考的神话何碧玉

1992-1996年就读于新乡市石油小学。1996年7月当时上小学五年级、年仅10岁半的她经过层层选拔,以较好的成绩地考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在少年班与30多名智力超常、年龄在10岁左右的优秀少儿一起,用四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级和初、高中七年的所有课程。2000年7月,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结果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2004年从清华生物系毕业之后,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2009年获得神经科学博士,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

文章标签: # 材料 # 文明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