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高考改革后的语文_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2.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2021年新高考实施以后还有吗?也是只有选历史的才考吗?3.高考语文改革方向4.高考语文分值越来越大,学校应增加语文科目的数量吗?需要重新适应高考考试科目以及分数的变化,需要对自身的强弱科目进行及时补习。学生将会面临的三个变化:变化1:2017年6月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各180分。变化2: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

1.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

2.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2021年新高考实施以后还有吗?也是只有选历史的才考吗?

3.高考语文改革方向

4.高考语文分值越来越大,学校应增加语文科目的数量吗?

高考改革后的语文_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需要重新适应高考考试科目以及分数的变化,需要对自身的强弱科目进行及时补习。

学生将会面临的三个变化:

变化1:2017年6月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各180分。

变化2: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每科80分,最高240分。

变化3: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

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和课外学习带来什么:

引用一个老师的话: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它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等必修教材;

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以整一年的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

以上的推测看似疯狂,但细想之下确实有一定道理。在高考仍然是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方式之下,公立学校势必会以高考出成绩为设计课程的主要参考。

因此课时的适当调整似乎是必然的。新政策的初衷是增加过程性评价,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

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教师学校对新政策下课程的设计能否跟上,并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尚需讨论。

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

高考语改革

对于中国教育,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杂志,都是一片杀伐之声。然而骂人的话谁都会说,也都能说好,但很少有人提出真正可行性意见。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育虽只有两年半,却也想班门弄斧,说一些自己的感想。中国进行了各种教育改革实验,但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笔者认为,教育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治标不治本: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高考制度。所有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都是以高考为方向的,高考不改革,无论什么样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

中国的高考制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考定胜负。考生都将高考的这一月冠以“黑色”定语,以前是黑色七月,现在是黑色六月。“黑色”一词不仅体现出高考的残酷,也透露出高考的不公平。十二年苦读,仅仅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与大学失之交臂,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对于一个一直努力着却没有获得成功的考生来说,高考的不公平让他受的委屈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可喜的是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改革,相信近几年内会有措施出台。笔者是中学语文教师,想就高考作文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作文考试独立化、自愿化

高考作文阅卷是历年高考中非议最多的一个环节。问题的根源在于考生太多,而为了保证标准基本一致,阅卷老师的人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每个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失误在所难免。然而事关考生前途命运,一句“失误在所难免”往往不能令人心服。笔者在此提出第一个大胆的建议:高考中,不一定每个考生都要考作文,可以将作文作为一个附加考试,由考生自由报名,作文的成绩和基础阅读成绩按照百分比合成这些考生的语文成绩。

这个建议自然要受到人的责难,但是笔者仍然有话要说,之所以这样建议,出自以下几点根据:

一、语文学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这点和其他学科有点不同,甚至恰恰相反,过于注重文学研究的人是很难创造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的,特别是诗歌。文学创作更需要天分,并不取决于你的专业知识如何。高考是为选拔人才而存在的,选拔人才必然要有针对性。相信不是每个学过语文的人都能成为文学创作家,所以笔者建议,在高考中将作文作为一项单独的附加考试,由真正具有天分或者希望能在文学创作上走出一条路的考生以自愿的方式参加。

二、历年来高考作文中有许多优秀的作文被埋没,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费盈盈。根本原因是考生太多,阅卷老师平均用在一篇文章上的时间不到90秒。袁才子说过:文章贵在曲。因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给一篇真正的天才之作评分肯定是有困难的。把作文作为一项自愿性质的考试,这样就可以减轻阅卷老师的工作量,从而不让真正的好作文被埋没,给真正的天才一条通往文学梦想的康庄大道。中国文坛已经开始疲软了,需要一批真正有潜力的生力军。

三、语文归根结底就四个字:听、说、读、写,最终的写是建立在听说读之上的,将作文作为自愿选择的方向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将具有文学创作潜能的人与具有文学研究潜能的人分开,教师的指导更集中更有针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因此,笔者主张:不一定每个考生都必须考作文。当然,不是说不考,然而该怎么考呢?这也是笔者即将谈到的第二点。

二、重视小说和随笔

针对湖南历年来的作文要求,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两种文体的考察:小说和随笔。如果因为教师指导集中以后能使学生的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笔者认为还可以加上诗歌,在这里,只谈小说和随笔。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有所依据的。

首先,历年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明确规定了文体,基本上是三种文体: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其中,最为注重的是议论文的写作,因此每所高中在作文教学中投入力量最多的也是议论文的训练。然而从各年的高分高考作文来看,训练的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笔者可以将所有的高考议论文贵为两类:一、具有议论文的特点,但结构程式化,因此具有“新八股文”之称。二、没有程式化的高考议论文只能算是说理性较强的散文,如果严格来说,不符合命题要求,因为很多时候湖南省的命题要求中没有散文。这样的高考作文要求是不合理的。如果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议论文,天天写议论文,那么程式化的训练下势必导致思维僵化,这样的考生到了大学,进了中文系,也进行不了高层次的文学创作。如果考生不按照程式走,自然会天天受到老师的提醒,这样,内心就会产生斗争,是要顺应自己的个性还是服从高考的意志呢?就算考生愿意服从高考的意志,笔者也很难相信他能够违背自己的意志写出好作文来。

当然,有些人会说,可以写记叙文啊。那么什么是记叙文呢?是象小学生一样记叙一件自己熟悉的事,还是要学会虚构一件事以保证文章质量呢?是粗线条地讲一件事还是要注重描写和细节刻画以使文章丰满灵活呢?我相信,答案不言而喻,然而注重描写和细节刻画的虚构不是小说又是什么呢?最后只剩下散文了。什么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也就是所说的文无定法,只要你意旨集中在一点,天马行空,思接万载,神游物外都可以,这样的文章不是随笔又是什么呢?

当然,笔者为何不说记叙文而称小说,只称随笔不谓散文呢?这就是笔者要谈的第二点理由。高中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一些具有创作天分的同学,已经能够写出一定质量的作品了,所以笔者认为,高考不能再把高中生幼稚化,称他们的作品为作文,而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写作考核,那么在文体上就要正式化,一定要将记叙文明确为小说,让考生明白自己并非小学生,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创作,同时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斗志,提高他们的自信。文无定法,散文和随笔就本质而言区别不大,而随笔更能体现散文的特点,而且更随意,同时不至于让考生拘束(散文这个称呼有点过于严肃,能写散文的必然是大家),能够让学生放开思维,激活想象,无所保留地搜刮自己能够利用的材料,在给予考生一定的空间同时保证考生最佳的创作状态,使考生创作出自己最好的作品。

第三,语文教育是一种思维教育,最能体现语文这个学科特点的思维是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而小说时的虚构是想象力发展的最好体现,随笔中考生对于各种材料的涉及和选择则是联想力的最佳表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下是培养不出一流作家苗子的,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真正的写作完全是断层的,考生在高中作文课堂上学的东西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作能力的形成。这样也可以督促语文教师加强练笔,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如果高考必须考察文体的话,最要注重的小说和随笔。其实笔者更愿意说,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意识。

三 高考作文的批阅老师思想要年轻化

最后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如何才能让标准统一呢?如果高考作文已经变成高考作品的话,笔者主张将高考作品中的小说类和随笔类分开,由比较具有权威的作家组成一个队伍来评阅。这只队伍必然要具有当前文化的审美眼光,在思想上要年轻化。原因在于:

一、既然已经将考生的作品提高到文学的层次,那么就应该让真正的作家群体来给予评价,从中挖掘可以作为未来文坛之将来培养的考生。

二、现在社会传媒技术发达,高中生在紧跟文化潮流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自己的老师,当他们的老师还在教鲁迅的文章时,他们已经开始模仿王蒙和贾平凹了。所以只有在思想上保持年轻的作家队伍才有资格给我们的考生亮分。

文章千古事,一朝也不能懈怠,特别是在当今文坛青黄不接的形势面前,怎样才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来继承传统文化事业已经迫在眉睫。而且,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思维教育,也是一门创造思维教育,不管在哪个领域,人文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事业的所能达到的境界。一将功成万骨灰,我愿成为这千万灰尘中最渺小的一员。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2021年新高考实施以后还有吗?也是只有选历史的才考吗?

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

那么,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说实话,不重视阅读,高中生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4

以后所有科目都要考语文水平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张中考科学试卷,阅读量一点不必语文试卷少……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5

学好语文的六大学习习惯,

说起来简单坚持难!

1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化的浅层次阅读是无效的。

一位语文名师曾经说过: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你!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一旦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家长督促,他们自动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2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比较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 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这里要强调的是,朗读和背诵讲究的是童子功!童子功!童子功!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大量朗读、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训练是不可逆的,等到中学来补,根本不可能!

你见过几个小学不肯开口朗读,到了初中还会大声朗读的?几乎没有!

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分享、探讨

要学好语文,还要学会分享。现在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动和探讨的平台。

如通过互联网的提问、远程教育学习网站的在线答疑、论坛发贴等等。语文名师郭初阳老师再《如何精读一本书》讲座中曾经有个很好的建议就是,一本书读完以后,去豆瓣发帖,和网友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分享出来。

高考语文改革方向

1、2021年如果江苏省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预计语文试卷肯定会取消附加题的。

2、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是“3+1+2”。这是与全国各省份调整后的高考改革方案相同的。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3、 江苏省从2021年起,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将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而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语文是没有附加题的。

高考语文分值越来越大,学校应增加语文科目的数量吗?

1、根据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教育部还将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范围,今年新增3个省,明年再扩大7个。到明年,全国25个省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教育部经和有关省份协商以后,决定今年将增加江西、辽宁和山东3个省,明年增加7个省,包括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和安徽。

高考中语文的分值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学校却没有必要增加语文科目的数量。原因很简单,语文在于积累,阅读而不是听老师讲。

高考改革

今天是三月份的最后一天,新华网下午发布了一条新的消息,2020年高考确定推迟一个月由之前的六月七号八号,改为七月的七号八号。这是高考从2003年确定6月份以后首次改革。

高考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改革,从全国统一的卷到地方自行命题再到2019年大部分省又回归全国卷,内容上也在不断的改革,拿语文来说,现在文学常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越来越多。而且为了引起大家对中华文化的重视,语文的分数的改革说的越来越多。

语文是长期积累而不是速成

语文是什么?语文在一起是叫做国文,也就是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对每一代人学习自己国家文化的一种记忆,巩固。

拿中华文化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有着四千年的历史,诗词歌赋曲,样样俱全。我们中国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我们全唐诗缔造了诗歌的辉煌,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语文考察什么?语文考五种阅读,一个基础,一篇作文。五个阅读分别是论述文,文学类文本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第三个是实用类文,第四个是文言文,第五个是古诗阅读。

一个基础包括成语,病句,扩句,缩句,以及文学常识。至于作文,不多就八百字,但需要你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整个语文卷除了阅读技巧,答题步骤之外,语文课上还能讲什么?没什么可讲的,语文从来不在于老师给你讲多少而在于你自己看多少。

综上所述,语文即使分值越来越多也没有必要增加课程,真想提高语文成绩,倒不如多给学生时间去读书。

文章标签: # 语文 # 高考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