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高考模拟试题汇编2022_高考模拟真题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1.2014北京高考模拟题:语文2.山东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题及答案?3.届新野县高三数学文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4.黄冈市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数学文答案5.有关三聚氰胺,高三的化学模拟题6.高三英语毕业班模拟测试试题7.急用,高考题, 作文是 .哪的? 内容及答案.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七校联考高三英语试卷命题人:晏

1.2014北京高考模拟题:语文

2.山东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题及答案?

3.届新野县高三数学文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4.黄冈市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数学文答案

5.有关三聚氰胺,高三的化学模拟题

6.高三英语毕业班模拟测试试题

7.急用,高考题, 作文是<影响无处不在> .哪的? 内容及答案.

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汇编2022_高考模拟真题及答案

七校联考高三英语试卷

命题人:晏云星 审题人:郑寨明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s the total price of the two rooms for two nights?

A. More than 160 pounds B.45 pounds C. 90 pounds

2.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a market B. In an office C. In a field

3.How many stories is jenny going to read next term?

A. Two B. Seven C. Five

4.What does the man really want to do?

A. Read the advertisement B. Look for a job C. Five

5.What’ s the time now?

A. 8:30 B. 8:00 C. 9:00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和第7两个小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school. B. In a shop. C. In a teacher’s office.

7. What’s the woman?

A. A new teacher. B. A worker. C. A new student.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第10三个小题。

8. Why can’t the woman go to the movies?

A. She has to review her lessons.

B. She has seen the movie before.

C. She doesn’t want to go with the boy.

9.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woman?

A. She never studies hard.

B. She used to study well.

C. She couldn’t pass the exam.

10. Why does the woman feel nervous?

A. The exam will be difficult.

B. She hasn’t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C. She is always afraid of exams.

请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第13三个小题。

11.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A. The suggestion for Susan.

B. The guitar lessons for Susan’s son.

C. The guitar lessons for Mary Jackson.

12. When is the woman going to take her lessons?

A. On Monday. B. On Wednesday. C. On Friday.

13.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have to pay for her lessons each time?

A. 8 dollars. B. 6 dollars. C. 4 dollars.

请听下在一段对话,回答第14至第17四个小题。

14. What did the couple buy?

A. Some honey. B. A television. C. A telephone.

15. Where is Jack’s brother?

A. In the store. B. In Jack’s house. C. In his own house.

16. How is the woman going to the office?

A. On foot. B. By bus. C. By taxi.

17.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onight?

A. Watch a TV show. B. Do some cooking. C. Call his wife.

请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8至第20三个小题。

18.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A. It is sunny in the morning there.

B. The radio station is in Santa Monica.

C. The radio station is owned by English Corner.

19.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at noon?

A. Rainy. B. Cold. C. Windy.

20.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beach in Santa Monica?

A. It is a good place for parking cars. B. It is a good place for eating. C. It has the best coffee shop.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Did we get good seats for the game?

w- ?I’m just happy to be here.

w-Well, but I don’t want to sit too far from the field.

A. What do you mean. B. Who cares. C. What would you say. D. Why don’t you say it earlier.

22. We are having our daughter’s wedding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Do you think you ?

A. can see it. B. can make it. C. can see to it. D. can make that.

23.- Mary has fallen ill again.

w-It seems that she is unable to herself the climate here.

A. adopt, to. B. adapt, into. C. adjust, to. D. suit, for.

24. Mobile phones have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A. to scale. B. in consequence. C. in detail. D. on a large scale.

25. They have to stand all day for five days a week. must be very tiring.

A. It. B. They. C. There. D. Which.

26. Mary could be very good at her studies, but she too much in following the fashion .

A. spends. B. spent. C. was spending. D. had spent.

27. John has always been doing well in that company. During the holiday he went on a trip to Australia,

.

A. all expenses paid. B. all expenses paying. C. paying all expenses. D. paid all expenses.

28. The stronger the is , the more quickly a person will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 acquisition. B. comprehension. C. association. D. motivation.

29. Lily’s mobile phone was left in a taxi accidentally, never again.

A. to find. B. to be found. C. finding. D. being found.

30. When foreigners think of china, they always it with the Great wall.

A. associate. B. advertise. C. attach. D. combine.

31. I have always been honest and pointed, and it doesn’t matter that I’m talking to.

A. who is it. B. it is who. C. who it is. D. it is whom.

32. The twin towers tell down. It a huge piece of chocolate had been melted down.

A. was as if. B. looked like. C. was likely. D. looked as.

33. I’m sorry I can’t spare any ink for you, for, you see, I have myself.

A. nothing. B. no one. C. no. D. none.

34. Researches show that people who smoke a lot are likely to risk their lives, but those who drink a lot are .

A. as twice likely to. B. likely to as twice. C. twice as likely to. D. as likely to twice.

35. As a European, Mary is not to using chopsticks.

A. adapted. B. accustomed. C. suitable. D. willing.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My sister and I grew up in a little village in England. Our father was a struggling 36 , but I lways knew he was 37 . He never criticized us, but used 38 to bring out our best. He’d say,“If you pour water on flowers, they flourish. If you don’t give them water, they die.”I 39 as a child I said something 40 about somebody, and my father said, “ 41 time you say something unpleasant about somebody else, it’s a reflection of you .”He explained that if I looked for the best 42 people, I would get the best 43 . From then on I’ve always tried to 44 the principle in my life and later in running my company.

Dad’s also always been very 45 . At 15, I started a magazine. It was 46 a great deal of my time, and the headmaster of my school gave me a 47 : stay in school or leave to work on my magazi-

ne.

I decided to leave, and Dad tried to sway me from my decision, 48 any good father would. When he realized I had made up my mind, he said,“Richard, when I was 23,my dad 49 me to go into law. And I’ve 50 regretted it. I wanted to be a biologist, 51 I didn’t pursue my 52 . You know what you want. Go fulfill it.”

As 53 turned out, my little publication went on to become student, a national 54 for young people in the U.K. My wife and I have two children, and I’d like to think we are bringing them up in the same way Dad 55 me.

36. A. biologist B. manager C. lawyer D. gardener

37. A. strict B. honest C. special D. learned

38. A. praise B. courage C. power D. warmth

39. A. think B. imagine C. remember D. guess

40. A. unnecessary B. unkind C. unimportant D. unusual

41. A. Another B. Some C. Any D. Other

42. A. on B. in C. at D. about

43. A. in case B. by turns C. by chance D. in return

44. A. revise B. set C. review D. follow

45. A. understanding B. experienced C. serious D. demanding

46. A. taking up B. making up C. picking up D. keeping up

47. A. suggestion B. decision C. notice D. choice

48. A. and B. as C. even if D. as if

49. A. helped B. allowed C. persuaded D. suggested

50. A. always B. never C. seldom D. almost

51. A. rather B. but C. for D. therefore

52. A. promise B. task C. belief D. dream

53. A. this B. he C. it D. that

54. A. newspaper B. magazine C. program D. project

55. A. controlled B. comforted C. reminded D. raise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n every school there is a “top”crowd that sets the pace (起领头作用), while the others follow the example. Let’s say the top crowd decides that it is smart to wear bright red sweaters.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except the fact that for some people bright red is rather unsuitable. The suitable can even become dangerous, if the top crowd decides that it is smart to drink or to drive cars at seventy miles are e-

ndangering their lives. They are like sheep being led to the slaughter (屠宰).

Now, it is likely that you have come across situations like these more than once in your life. In fact, it is likely that at one time or another you probably did something you knew to be wrong. You may have excused yourself by saving,“Gee, the crowd does it.”Well, let the crowd do it, but don’t do it yourself. Learn to say“No”. Develop your own standards and your own judgments. If you know the crowd is pla-

nning something of which you disapprove, have the courage to bow out gracefully. You’ll have the satisf-

action of standing on your own two feet.

56.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that .

A. in every school there is a “top” crowd that sets the pace

B. it is unnecessary to follow the “top” crowd blindly

C. at one time or another you probably did something you knew to be wrong

D. people who follow the “top” crowd are endangering their lives

57. The author disapproves of wearing red sweaters if .

A. the crowd is wearing them B. you can’t afford them

C. you don’t look good in red D. it is against school regulations

58. People who follow the “top” crowd blindly .

A. are rebels B. have no respect for their parents

C. are afraid of the crowd that sets the pace D. sometimes do things against their own judgments

59. The phrase “bow out” may probably mean .

A. give up doing something B. make an excuse C. feel sorry D. be ashamed

B

Paris, Jan. 11—An armored car (装甲运钞车) robbery last night ended in a wild gun battle that left two men dead and a hostage (人质) seriously wounded.

The drama began when an armored car carrying the contents of sale deposit boxes to a bank was str-

uck by a large truck, the police said.

The bank guard were helpless when the robbers jumped out of the truck and tied them up. They used heavy tools and explosives to break open the armored car.

A passing police car turned to investigate accident as the men were removing the contents of the armored car. The police said the three robbers fled on foot across a nearby highway.

Stopping a private car driven by a teenaged girl, the three headed for central Paris with the police car in hot pursuit (穷追不舍).

A plainclothes (便衣的) policeman saw the car as it drove through the street of the Latin Quarter. The policeman tried to stop the car, but the thieves started shooting at him, the witness said.

The girl hostage tried to slip away. Just as she was crawling away from the car, she was hit by a bull-

et. Police said she was out of danger at Central Hospital.

The gunmen gave up the car and got into a shop, pouring fire on more than 50 policemen who had surrounded the building. After a wild gun battle, the police broke into the room. They only found two of the gunmen, both seriously wounded. The third thief was believed to have escaped with over $1.3 million in cash and jewels.

60. The passage is about .

A. a gun battle between the policemen and the government soldiers

B. a bank robbery in Paris

C. a group of gunmen’s robbing an armored car in the street

D. how a teen-aged girl got seriously wounded

61. The thieves came and they .

A. in a police car, stole the armored car

B. in a truck; blasted the armored car away

C. in an armored truck; drove the money car away

D. in an armored car; opened the armored car with heavy tools

62. The three robbers fled on foot across a nearby highway because .

A. a passing police car found them B. the explosives were too strong

C. the contents of the armored car were too heavy D. the truck broke down

63. After a wild gun-battle, .

A. the robbers were shot dead

B. the police got back what they wanted

C. the police failed to get back what they wanted

D. 50 policemen were killed and two robbers were seriously wounded

C

Without fur or hair, most mammals would be pretty uncomfortable. That’s because a furry covering shields mammals’ bodies from the weather, keeping them warm and dry — sort of like your clothes do for you.

Of the 5,000 kinds of wild mammals, only a few are nearly hairless. These creatures developed other ways to thrive comfortably.

Many animals thrive in their near-naked-ness. Elephants, rhinos, and hippos don’t have fur. They all live in hot places, where the trick is to keep cool. Being practically hairless is one way these animals deal with the heat. They use mud, dust, and water to protect their skin from sunburn. Whales spend all of their time underwater. Their body fat keeps them warm, so they don’t need fur coats. Naked mole rats live entirely underground, where the temperature stays warm year-round. No need for hair there!

Hair has a special importance for some animals. If it’s long and colorful, or short and cropped in dif-

ferent shapes, it can attract lots of attention from the opposite sex. Think about that the next time you see a male lion’s mane (鬃毛) at the zoo or a teenager with a spiked (麦穗般的) Mohawk hairstyle at the mall (商业街)!

Some people call humans “naked apes”. That’s not entirely accurate, though. An adult human’s body is covered with about five million hairs—the same number that an adult gorilla (大猩猩) has.

However, human hair is generally shorter and thinner than gorilla hair. You may have to look closely to see the hairs on most of your body.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uses of the mammal’s hair is not mentioned?

A. Keeping cool. B. Keeping warm. C. staying attractive D. Keeping dry.

65. The reason why a teenager wears a spiked Mohawk hairstyle at the mall may be that .

A. he wants to be friendly B. he wants to draw a girl’s attention

C. it is too hot D. he wants to follow suit

66.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4th paragraph?

A. The use of a male lion’s hair. B. A special hairstyle.

C. Some special use of the hair. D. The reason for the hair.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Most mammals feel pretty comfortable with their fur or hair.

B. Rhinos, and hippos often live in tropical areas.

C. Gorilla hair is generally longer and thicker than human hair.

D. Humans are“naked apes”.

D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drug abuse (滥用毒品) leads to harmful consequences. Why then do people, particularly youngsters, continue to use drugs? Psychologists claim that there are three basic moti-

vations that influence people to take drugs: curiosity, stre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metimes, youn-

gsters take drugs seems to be the“in-thing”for their generation, so they want to know what drugs are like. The trouble is that they do not know that taking soft and seemingly innocuous (无害的)drugs can develop into cravings (渴望) for stronger stuff later on. In some cases, youngsters are depressed or discouraged b-

ecause of problems related to parents, school or the opposite sex. They take drugs to escape from the stress brought on by all these problems. In other cases, the environment is helping to group where other youngsters take drugs, he may soon be tempted to follow suit, for fear of ostracism or non-acceptance.

There is a growing agreement nowadays among social workers and psychologists that the best possible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of drug addiction (瘾) among the young is for school authorities, social workers and the Police Narcotics Division (缉毒警察) to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young people with much-needed education on the effects and dangers of drug abuse. Parents who always scream at their chi-

ldren and nag (唠叨) them about their failings and weaknesses are regarded as unwitting (无心的) drug pushers. As far as young people are concerned, a warm and happy family, wherein members share both joys and sorrows and where children get maximum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is the say that a happy home is a drug-free home.

6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a reason why some youngsters take soft drugs?

A. Their parents are drug-takers. B. They wonder what drugs are like.

C. They are disturbed by problems. D. They think that soft drugs are not harmful.

69. Social workers and psychologists hold a common belief that .

A. the Police Narcotics Division should tak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blem of drug addiction among the young

B. parents ought to be educated about the effects and danger of drug abuse

C. young people tend to be addicted to drugs

D. the concerned authorities should join efforts to educate youngsters about the evil consequences of drug addiction

70. A youngster who grows in a community where people around him take drugs .

A. may be tempted into doing the same thing to be accepted

B. may run away from home for fear to be involved in it

C. may be very careful of his choice of friends

D. may also take drugs to suit the trend

71.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youngsters from taking soft drugs is .

A. to issue a ban on the sale of drugs B. to give them a warm and loving family

C. to punish the drug addicts D. to teach them principles

E

Nowadays more and more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companies are no longer relying on interviews for employment. Years of studying interviewing have made clear that it is not a very objective process. Perso-

nnel officers often hire the person they like best, or even the one they think most physically attractive. Lo-

oking good is no guarantee (保证) of doing the job well, however. Uglies of those who are aesthetically (审美地) challenged, lose heart.

To get a more objective view, many companies are also using psychological (心理的) tests to hire both for relatively routine jobs and for positions at senior levels of management.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how many employers use tests, but estimates of test sales in the UK for 1993 were over 1 million.

The basic reason employers use tests is clear: tests claim to be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nterviews by themselves are not very reliable as a method of selection. Peop-

le’s judgments are often very subjective: whether they like the look of someone counts for more than alm-

ost anything else. But reliable and valid tests can offer rapid and more objective information about a would-be employee. If a candidate talks well in an interview but his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he is a carel-

ess person who cannot concentrate, an employer is likely to think twice about hiring him.

Taking a serious test for a job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aking a game-like test. You can spend just a little in answering questions of that kind of test, and

2014北京高考模拟题:语文

201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修葺/提纲挈领 拮据/佶屈聱牙 翘楚/翘首以待

B.悭吝/草菅人命 喘息/不揣冒昧 蹊跷/另辟蹊径

C.糟糠/沆瀣一气 沮丧/含英咀华 纰缪/未雨绸缪

D.熨贴/钟灵毓秀 瑕疵/睚眦必报 伺候/伺机而动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行,得心应手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大事渲染“朝阳产业”——橡胶业,声称“买橡胶股票就是买明天”。他们还在报纸广告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橡胶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直接抵押,置换银两或外钞贷款,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A.得心应手 B.大事 C.信誓旦旦 D.天上掉馅饼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的名字对每一个热爱苹果的人都不陌生,乔布斯有着过人的智慧,是计算机业界的标志性人物。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这一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C.公众人物在被默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

D.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 ,如绿透了的海, ,那是阳光爱意下差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 ,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 、 、 ,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①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②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③苇尖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④红的敷抹

⑤黄的点染 ⑥绿的底色

A.①②③⑥⑤④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③②⑥④⑤ D.②③①⑥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辛,亦国冢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 疾苦 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辅助

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 官司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观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 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B.帝悦而止 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朕委卿以大任者 告以逆谋

D.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 乃生异谋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3分)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3分)

②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粉蝶儿 和晋臣①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③。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①晋臣:辛弃疾的朋友,写有《落梅词》。②雨僝(chán)风僽(zhòu):风雨交相摧折。③醇酎(zhòu):醇美的浓酒。

(1)“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和“轻薄荡子难久”分别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情景?(3分)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2)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3)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艺上的宽容

周作人

主张自己的判断的权利而不承认他人中的自我,为一切不宽容的原因,文学家过于尊信自己的流别,以为是唯一的“道”,至于蔑视别派为异端,虽然也无足怪,然而与文艺的本性实在很相违背了。

文艺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是个人的而亦为人类的,所以文艺的条件是自己表现,其余思想与技术上的派别都在其次。各人的个性既然是各各不同,(虽然在终极仍有相同之一点,即是人性)那么表现出来的文艺,当然是不相同。现在倘若拿了批评上的大道理要去强迫统一,即使这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实现了,这样文艺作品已经失了他唯一的条件,其实不能成为文艺了。因为文艺的生命是自由不是平等,是分离不是合并,所以宽容是文艺发达的必要的条件。

然而宽容决不是忍受。不滥用权威去阻遏他人的自由发展是宽容,任凭权威来阻遏自己的自由发展而不反抗是忍受。正当的规则是,当自己求自由发展时对于迫压的势力,不应取忍受的态度;当自己成了已成势力之后,对于他人的自由发展,不可不取宽容的态度。聪明的批评家自己不妨属于已成势力的一分子,但同时应有对于新兴潮流的理解与承认。他的批评是印象的鉴赏,不是法理的判决,是诗人的而非学者的批评。文学固然可以成为科学的研究,但只是对已往事实的综合与分析,不能作为未来的无限发展的轨范。文艺上的激变不是破坏文艺的法律,乃是增加条文,譬如无韵诗的提倡,似乎是破坏了“诗必须有韵”的法令,其实他只是改定了旧时狭隘的范围,将他放大,以为“诗可以无韵”罢了。表示生命之颤动的文学,当然没有不变的科律;历代的文艺在他自己的时代都是一代的成就,在全体上只是一个过程。要问文艺到什么程度是大成了,那犹如问文化怎样是极顶一样,都是不能回答的事,因为进化是没有止境的。许多人错把全体的一个过程认做永久的完成,所以才有那些无聊的争执,其实只是自扰,何不将这白费的力气去做正当的事,走自己的路程呢?

近来有一群守旧的新学者,常拿了新文学家的“发挥个性,注重创造”的话做挡牌,以为他们不应该“对于为文言者仇雠视之”;这意思似乎和我所说的宽容有点相像,但其实是全不相干的。宽容者对于过去的文艺固然予以相当的承认与尊重,但是无所用其宽容,因为这种文艺已经过去了,不是现在的势力所能干涉,便再没有宽容的问题了。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其发展个性注重创造,同是人生的文学的方向,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若是“为文言”或拟古的人们,既然不是新兴的更进一步的流派,当然不在宽容之列。——这句话或者有点语病,当然不是说可以“仇雠视之”,不过说用不着人家的宽容罢了。他们遵守过去的权威的人,背后得有大多数人的拥护,还怕谁去迫害他们呢。老实说,在中国现在文艺界上宽容旧派还不成为问题,倒是新派究竟已否成为势力,应否忍受旧派的迫压,却是未可疏忽的一个问题。

一九二二年

(选自《自己的园地》,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艺的本性是表现自我,体现个性。唯我独尊而阻遏他人的自我表现,是为不宽容,它有违文艺的本性。

B.文艺最终都要统一,统一为表现人性,但是这种统一不应该采取强迫的手段,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C.新兴流派在寻求文艺上的自由发展时,对于迫压的势力,不应采取忍受的态度,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D.无韵诗的提倡是一次文艺上的激变与发展,它改变了有韵诗原有的狭隘范围,并取代了有韵诗的地位。

E.在中国当时文艺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并非对传统文艺应否宽容,而是新兴流派应否忍受传统文艺阻遏。

13.下而的说法,与文中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五四时期的无韵新诗,不应忍受“诗必须有韵”的法令。

B.在五四时期,对所有的唐宋诗词,都不存在宽容的问题。

C.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文言文应持宽容态度。

D.当下新兴的网络文学,虽然瑕瑜互见,也应该宽容对待。

14.本文论述的话题是“文艺上的宽容”,为什么还要谈“忍受”问题?请简要说明。(4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两个老人

陈毓

我外公看一盅酒的眼神,一个字形容:贪。准酒鬼这词,送给他,我看合适。

酒醉心里明,这话大概是真的,要不酒醉后摇摇晃晃、站脚不稳的我外公,怎能准确找到我的学校,站在我的教室门口,直声呼喊我的小名?

渴望有个地洞钻,就是我那会儿看见这样一个外公的心情。

我的班主任,故意装模作样地问:这是谁的家长啊?请站起来认领!我的羞愤抵到墙角了,我冲出教室,耳朵里是躲不掉的猛追上来的同学的哈哈笑、老师的呵呵笑,最后只剩下我那沉陷在酒精中的外公嘶哑的、咬字不清的呼喊声:你跑忒快我怎赶得上?你这昧良心的女女,嫌我给你丢脸了,忘了我疼你!

我终于停步,等他,看着他几欲倒地,又歪斜着努力站稳,终于还是扑趴在地上,他嚅嗫挣扎,终归没能把自己撑起,让我无端联想朱自清《背影》的父亲,那个爬月台时难以爬上的笨胖的身躯,不雅,难堪。我忍着气,走过去,半拽半拖地把眼前这个瘦小的老头拎起来,让他的重量放到我的一个肩上,驾着的感觉,我一瞬间就懂了。

走出学校操场,是一段煤渣铺成的窄马路。煤渣小路蜿蜒穿过阔大的玉米地,现在是中午,若是晚上,走在这样的路上,需要点胆量。我外公也是这么想的吧,反正只要轮到我值周,我外公就会多走两里地,等在煤渣路的一端。远远看见一个黑影子,烟袋锅的火星一明一灭,那火星是属于我外公的。

猛然出现心中的这个黑影子在这一刻平息了我心中的恼意,我努力忍受外公的酒气,慢慢地扶着他走上河桥。看着河里翻腾的混黄的河水,一个念头堵在心中:为什么外公总要喝醉?不醉不行么?

外公每次进城必要喝醉,每次酒醒都跟外婆解释:遇见以前店里的老伙计,哪有不醉的理!

以前外公是开染坊的,在城里,很是风光了些日子,据说美妾都娶了一个。我有次大胆问外公美妾的往事,心怀了挨耳光的准备,不料他倒洒脱:哪里是妾,是正房!不会生养嘛,才被家里逼迫着休了嘛。休了前妻的外公娶了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程先生的女儿。程先生的女儿就是我现在的外婆,这会儿她坐在干燥的炕头,见我掮着酒气熏熏的外公回来,一点不抱怨,笑眯眯地:死老头子又喝醉了!进城就喝醉!喝醉就辛苦我女女!外婆赶两步把外公接过去,帮外公脱鞋抹袜,扶外公躺平,热水袋子也暖在外公脚下了,嘱咐都小声说。

外婆这时候点着她那双残脚,不紧不忙地去给外公生火做饭了,永远是姜丝萝卜丝豆腐丝白菜丝的疙瘩汤,外婆说,喝醉的人酒醒后喝上一碗这汤,不伤胃,不烧心。

说起远近闻名的程先生的女儿,闻名的理由就是他那个先生爹不准她缠脚,外婆缠一次,她爹喝令放一次,三缠三放之后,我外婆的脚彻底残了。外婆一生都认为一个携带着一双大脚的女人,且是半残的脚,这个女人就是丑女人。当年嫁不出去的我外婆打好了当一辈子老处女的准备,没料想休了不会生养的媳妇的我外公来娶她,即便自己从城里嫁到了山里,心里却是感激的。这感激嫁接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上,使得外婆觉得她的感激需要噤声。

被外公休了的女人后来占有了外公的染坊,这是外公的赔偿,所以我外公每次进城都醉,我外婆总以为是外公的良心逼迫外公醉酒,所以外婆从不拦挡外公进城,不阻挡外公喝酒。

后来孩子们大了,弃了山里的老屋。搬到川道来住,我外婆甚至把自己变成了外公的同好,外公喝酒的时候也给外婆半杯。老头一杯,老太半杯,我这两个祖先半辈子的早上都是这样开始的。

外公走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梦见外公给她说话,嘱咐外婆要叫孩子们在他新屋前栽迎春花,外婆梦中答应了外公,就走出了梦境,正枕上纳闷,想外公在哪里有了新屋,只听见脚下一声紧似一声的我外公的呼吸声,外公晚年患有哮喘,外婆惊慌的爬过去看,就见外公给她眨巴了三下眼睛,头一歪。就去了。

外公是八十四岁去的。外婆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你们都别嚎,我明年也要去的。大家算一算,外婆这年正好七十二岁。

外婆如她预言的那样,果然在满七十三岁的那年去了,从容,如归。外婆是在腊月天去世的,送她去墓地的人都看见外公外婆坟头的迎春竟然爆出了星星点点的黄,走在黑漆漆的人群里,我第一次觉得,死亡原来也有温暖的意味。

(选自陈毓的博客,有删改)

16.看到外公的醉相,“我”为何会“无端联想朱自清《背影》的父亲”?(4分)

17.请分点概括外婆形象的特点,并就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5分)

18.文学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形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能在整体中发挥作用。请以文中的“我”为例,从内容或结构方面简要阐述以上观点。(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在坟墓中的旅行

威廉?伯克?米勒

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

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

我屈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

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

“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

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

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

在这趟行程的尽头,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工匠们曾经钻洞穿道到我已到达的地方,但仍然够不着的原因。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我精疲力竭,从头到脚感到麻木,寒气刺骨,空气污浊。在短暂的这段时间,我逐渐体会到柯林斯经受的痛苦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不能彻底地理解。我确信我将出得去,但柯林斯除了希望之外别无他法。我没有肉体上的痛苦,而柯林斯的一只脚夹在一块6吨重的岩石的天然裂缝里,无时无刻都经受着痛苦。

我试图爬过柯林斯的身体到岩石那儿,但他的身体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我挤进去设法帮他,直到他恳求我下来。

“疼——太疼了!”他说。

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至于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旁的石头缝隙里,仿佛真的被套上了一一自然界的贴身衣。

我跟在路易斯维尔消防署的罗伯特 伯顿上尉的后边,柯林斯的弟弟霍默?柯林斯以及盖伊?特纳跟在我后面。霍默?柯林斯带来了全套衣帽,我们终于给他兄长穿上了。

被困者尽可能地挪转,以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最后,我们在柯林斯身上系根绳子准备拖他离开。我们尽力拉,看上去好像前进了许多,实际上只将他挪动了5英寸远。

也许我们做过这种事,但我几乎回想不起它。我们中的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片刻之后,我们的力气使完了,再不能做了。

我们看见,柯林新的弟弟带给他的垫子和盖的东西还在原来的地方,他正在休息(我们尽可能地让他觉得舒服)。

随后,我们在他脑袋附近放了一盏装满了油的灯。它的光线不强,但这微弱的光在那冷酷的陷阱中有很多的寓意,它或许能给这个勇敢但生存希望渺茫的地下探险者带来一些安慰。

我们道了再见,最后一个人开始后退。不久我发现出去的路比进来时更糟糕。开始一段时间我简直向后爬不了,但爬过一阵后,我也能爬快了。

每爬一步,脏水似乎就溅在我的脸上。我不再在意它,因为我已经麻木了。我常常被堵在斜坡上,水就顺着脖子向下流,但如我所说的,我感觉冷到了极点。

最大的安慰是,我们来到了离出口处还有大约一半路程的那个小隔间,对救援者来说,这是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发现,低头、向后挪动双脚,使我可以环顾四周。

这一下可帮了大忙,不到20分钟后,我便已经置身于从出口处射进来的光亮之中。但是,在到达出口之前,我发现同行的两位再也不能前行了,我用尽所剩无几的气力才把他们弄出来。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19.标题“在坟墓中的旅行”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这是一篇报道抢救被困者的新闻,为什么却重点叙写记者进出洞穴的过程?(5分)

21.在美国报界当时的大量报道中,米勒的这篇报道脱颖而出,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社会价值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语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前后语意连贯,不超过25字。(6分)

2011年3月,日本宫城县发生了大地震及海啸。灾情非常严重,当地居民的处境十分危险,但社会秩序如常。人们自觉排队打公共电话,节省用电以保障电力供应,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结束之后地上没有一片垃圾。各类社会团体都开放它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商家也纷纷行动起来,打电话不要钱,手机充电处提供免费服务。在记者的报道中,没有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灾民呼天喊地的悲惨镜头,没有一线记者虚张声势的煽情采访,没有任何放大和传播恐惧的报道,有的是灾情信息的通报,有的是实用信息的及时提供。

这些情景让我们看到:在大地震及海啸面前,日本国民 , , 。这些独特表现确实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23.根据右图内容,写一段文字,介绍健康饮食结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80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棱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山东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斑马线 宵壤之别 湖泊(pō) 一柱擎(jīng)天

B. 吃工夫 胶柱鼓瑟 针砭(biān) 暴戾恣睢(zuī)

C. 集大成 噤若寒蝉 瞠(chēng)目 诘(jí)屈聱牙

D. 纪录片 前踞后恭 悖谬(miù) 飞灾横(héng)祸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整体实力不济,所以尽管拥有超级巨星马布里,北京男篮还是被本赛季的黑马山东男篮横扫,止步四强,未能重蹈覆辙,再获总决赛冠军。

B.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喜欢且敢于尝鲜的家电企业纷纷涉足,消费者也对这一方式充满了兴致,一时间,家电微博营销大有风生水起之势。

C.面对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相互协商,挖空心思,积极行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吃水难这样的大事。

D.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为他们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迅速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

B.能否实现政企分开,既要求“政”克服过度干预的冲动,管住“看得见的手”,也要求“企”转变经营思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C.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并循环利用,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D.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4.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④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 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⑤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A. 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鲁迅

B. 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郭沫若

C. 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鲁迅

D. 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郭沫若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曾经 ① 于内蒙古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是元朝的开国都城。 ②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逐步 ③ ,其旅游资源也在被进一步开发之中。

A.①矗立 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 ③开掘

B.①耸立 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 ③开掘

C.①耸立 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 ③挖掘

D.①矗立 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 ③挖掘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1,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2,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叔梁卿,俨然造焉。再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于此。”皆出其诗以求正焉。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反,吾亦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

余语去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可以为美谈也。”问二邵诗云何,余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吾与子游芗村、药谷之间,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袜,杳然尘埃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诗曰:‘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诗人焉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去尘告我曰:“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余曰:“诺。”遂书之以为序。

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

(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

注:○1霡霂:mài mù。小雨连绵。○2悬霤:雨水从屋檐流下。霤,liù。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 顾:回头看

B.吾两人宿舂粮 宿:准备

C.幼青踵至 踵:跟随

D.食尽反矣 反:通“返”,回去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皆出其诗以求正焉 则其人之性情诗也

A.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表圣之所云 余不具列焉

C.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憩余抡仲之桃源庵

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

D. 幸有以慰(吾)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那里偶遇邵幼青。

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准备再往上攀登。

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邵为真正的诗人。

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为其诗集作序。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0. 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②遂书之以为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①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1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2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与僧人居住。

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在竹间晾晒衣服。

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贬谪异乡的心态。

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颖巧妙又含蓄生动。

12.“水穷”二句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化用而来,试比较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13.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 邹 之 罪 有 三 请数 之 以 其 罪 而 杀 之 公 曰 可 于 是 召 而 数 之 公 前 曰 烛 邹 汝 为 吾 君 主 鸟 而 亡 之 是 罪 一 也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 是 罪 二 也 使 诸 侯 闻 之 以 吾 君 重 鸟 而 轻 士 是 罪 三 也 数 烛 邹 罪 已 毕 请 杀 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取材于《晏子春秋》)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陛下亦宜自谋, , ,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②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④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⑤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⑥地也, !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东汉时期,纸张的广泛应用很快替代了竹简与帛书,成为文字的第一载体。从那时起直到当代,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提到书籍,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纸本书。然而近十余年来电子书的出现,在极短时间里动摇了人们的观念,令部分人开始担忧它会取代纸本书,成为文字载体的主流。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电子书固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完全取代纸本书还不太现实,未来的文字载体应当是百花齐放的一种格局。正如网络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平面媒体,但平面媒体并没有全面撤出市场,报纸、杂志依然大量存在。

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关资讯,或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从这点来说,无论读者是通过纸本书达到目的,还是通过电子书达到目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购买的价格。对于出版商来说,得到一部书的电子版权要比纸本版权便宜许多,相应地,电子书具有了天然的价格优势。就传播速度而言,纸本书也无法与电子书抗衡。正常情况下,一部纸本书的出版通常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电子书却可以在完稿之后即刻面世。网络的普及,也让电子书可以无视地域之分,瞬间抵达终端,不像纸本书还要受到交通等条件制约,增加时间及物流成本。而网络上的阅读更具拓展性,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关键词迅速找到与之相关的另外一篇甚至一系列文章,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到书架前慢慢寻找;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网络的搜索功能亦能迅速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尽管有着若干优势,电子书仍然有着自身的缺陷。既然是电子书,必然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够让读者阅读到它。然而,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阅读功能仅仅是其各项功能中的一部分。人们在通过电脑或手机阅读时很容易被它们的其它功能如看**、玩游戏、聊QQ等分散注意力。要排除这些干扰,人们还必须回到传统的阅读方式。

就如电子书的优势是纸本书无法企及的一样,纸本书的优势也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的。纸本书的独特优势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与数字出版形态下信息的瞬时、随意不同,传统出版物的选题必须经过反复考量和论证,层次筛选,旨在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选择有价值的、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信息,因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正是这种权威性,才使纸本书拥有了广泛的受众和基础。而且,完善的审读、质检、责任我制度,保证了纸本书从选题到审稿到我加工的质量。这一点也是数字出版所缺少的。此外,纸本书在满足资讯获取的同时,还有着电子书无法呈现的纸张之美、印刷之美,以及因之而来的情韵之美,这也是未来纸本书的发展趋势——逐渐趋于艺术性与收藏性,将视觉之美、纸张之美与印刷之美完整地结合起来。

(取材于韦力《纸本图书的出路》,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纸张在东汉时期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文字的第一载体,所以当时出现了最早的纸本书。

B.无论是阅读电子书还是纸本书,都可以满足人们获取资讯、获得精神愉悦的需求。

C.电子书必须依附于电子产品才能阅读的缺陷,导致读者最终回到了传统阅读方式。

D.纸本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追求自己的艺术性和收藏性,而不是方便读者阅读。

16.概述电子书和纸本书各自的优势。(4分)

17. 针对纸本书和电子书的不足,分别提出三条改进建议。(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时光堆积的地方

朱以撒

①每年都去几次各种博物馆,其中藏品的审美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博物馆都堆积了太多的时光。一件藏品的时光就够长的了,千万件藏品,真是使人如同泡在巨大的时间流里,无法脱身。

②大多数的博物馆光线都不是很有利于视觉的投注,有不少次在昏黄的灯光下,我欣赏几尊汉代陶俑,就很惊讶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可能这么黯淡。有的博物馆连灯也不开,逢阴雨天,各种古物都在这种潮湿的空气里散发着所在朝代的气味。青铜器那种铜锈的味道,是这么生生的又冰凉无比。它们立在那儿纹丝不动力重千钧,它们曾经当过祭器,一些大鼎大钟还代表着社稷的希望和国运的昌盛。现在,时光在它们的外表留下的行走的痕迹看起来很浅,气味却弥漫开来。而那些瓷器,如碗碟、花瓶,总是那么的完整如新、洁白细腻,使时光的刀斧手无从留痕,总会让人觉得它们的主人才用完洗净走开,也许待一会儿就会回来。当然,像瓷器这般总是洋溢青春气息的藏品很少,绝大部分藏品老相毕现。它们来博物馆的时间不长,可它们呆在地下的时间太长了,于是把崭新的现代气息的博物馆,染成了另一种色调。

③博物馆总是用规规矩矩的黑体字写下许多说明,却没有多少人驻足良久慢慢阅读对照。大多数人更喜欢感性的认识,目击那一个个从地底冒出来的古物。造型越奇诡古怪,就越招惹人注意。如果造型平平,又没有特别注明其物质价值,那么审美价值也可能在我们匆匆而过的足音中消失。每次从博物馆出来,我总要试图清点一下有多少物体留存在我的脑海里,说来也惭愧,居然少得可怜。如果一天内参观大小几个博物馆,到了晚间,脑海更是混沌不开,汉晋不分唐宋莫辨了。

④来博物馆未必要巨细不遗尽收眼底,有时不愿走动,就坐在给观者备用的椅子上,静静感受一下流逝,这时会更有兴味。那么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东西,有的不知比我们人的模样丑陋多少,却那么令人心醉,是上苍对它们的偏爱吧。人是那么的乖巧,有智慧多才华,创造出那么多的奇珍异宝,让它们无限地存活下去,可是人要尝试延长一下自己的生命,哪怕一点点,也比登天来得困难。无奈,人们只能求助神灵鬼怪了,对那些能赐福人类的神明顶礼膜拜,尊敬赞美。尽管后来的人清楚地认识到无济于事,却持抱不放。想到自己的生命不及残破的秦砖汉瓦的一个零头,真是悲情弥漫。

⑤我们通常把博物馆作为教化的空间,感受着地大物博和品类万千,萌生起对于这个古国的无比热恋之情。漫漫时光风化了书卷,却风化不了这些金的玉的瓷的,那上边沉浮着古人的精灵,燃起我们对于先人的尊崇和仰望。可是,我们就很少注意到这些把博物馆空间占满的古代物品,对我们的时间概念有什么影响。我们丝毫没有为这么多时光成为过去而捏一把汗,在走出博物馆时全然没有紧张的样子。这也许是由于博物馆里弥漫着太多的时光,让人感觉到时光是挥霍不完的,有着无限的过去时,也有着无限的将来时,而时光的现在时正在从从容容地进行着。一个人的生命是不须耗费太多的时间的,一生终其百年,只不过是青铜器表面上的一层薄薄锈色。当人在这些年龄苍老的物品前走来走去,又有几个人在对比中羞涩了自己的目光呢?占用时光如此短的人,却又最爱对时光发一通又一通的议论,殊不知发议论的同时,又有不少时光白白流过。分量再重的议论,也无法挽留时光。那些张大嘴巴的坛坛罐罐,从来默不作声。既然不做声,时光似乎就忘了它们,飞掠过去。人是不能议论时光的,尤其在博物馆里,议论使我们更加渺小和短暂。

⑥博物馆在不断地增加、扩大,地不爱宝,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让它们穿过旧世纪道路上的潮湿,浮出地面,让人应接不暇。它们在我们的内心穿越已久,让我们的目光触及时,手指头抚摸时,感怀曾经的辉煌和流逝一样不可挽留,使每一个俗常的日子变得格外感性和具体。

(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喜欢在昏黄的灯光下欣赏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因为这样可以体会到文物另一种独特的韵味。

B.多数参观者不愿意被博物馆的文字说明所束缚,更愿意凭借自己的直觉去判断文物的审美价值。

C.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感觉,把博物馆体现出的种种意蕴与现代人的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D.文章笔触细腻,内涵深远,看似散漫的行文中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发现,并引发读者深深地思考。

E. 本文通过记述作者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与感悟,表现出了作者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19. 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现在,时光在它们的外表留下的行走的痕迹看起来很浅,气味却弥漫开来”这句话的含义?(5分)

20. 通读全文,说说博物馆带给作者哪些感触。(6分)

21. 文章第⑤段说“分量再重的议论,也无法挽留时光”,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这句话带给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学生甲画了一张画给同桌乙看,画上画的是一头怪兽:老虎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的腿。甲对乙说:“看!我创造的怪兽!”乙说:“你这不能算是创造,只能算是拼凑。”甲不服气地说:“拼凑也是一种创造啊!” 乙说:“只有杰出人物才懂创造,平庸的人只会拼凑。”……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届新野县高三数学文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距离2023年山东成人高考已经不剩多久了,大家也都进入的紧张的复习阶段了,今天猎考网就给大家整理了山东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  1、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

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

B、王某将李某打伤

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

D、80岁的老张因病去世

2、撤销权的性质是( )。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3.张家为其孙子张明的出生日期犯愁。由于是超生,张明出生时没敢报户口。其母记得是8月27日,邻居家李婆婆说记得清清楚楚是8月28日那天下午,当时一声雷响,乡医疗所传来孩子响亮的哭声,而乡医疗所的接生记录簿上却记载着孩子出生于8月29日,乡医疗所的出生证上记载的是8月30日。依法张明的出生日期应为( )。

A、8月27日

B、8月28日

C、8月29日

D、8月30日

4、 8岁的小刚的父母离异,协议小刚随父亲生活,后其父母各自再婚,小刚在奶奶家居住,由奶奶照看,此时小刚的法定监护人是( )

A、其生父

B、其生母

C、其奶奶

D、其生父生母

5.甲因为意外事故于1996年5月9日下落不明,则其利害关系人最早可于( )起申请其为宣告死亡人。

A、1998年5月9日

B、1998年5月10日

C、2000年5月9日

D、2000年5月10日

6.甲委托乙代签合同,乙因病征得甲同意后又委托了丁代签合同,则甲、丁是( )

A、共同代理

B、单独代理

C、再代理

D、法定代理

7.李某单位今年盖了一批房,他估计自己可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就按房间的面积事先购置了地毯,但最后分房时他未分到。李某购买地毯的行为是:( )

A、无效行为

B、可撤销行为

C、效力未定行为

D、有效行为

8.甲厂业务员邓某带该厂空白委托书与乙厂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货到后甲厂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甲厂业务员邓某的行为属于( )

A、无权代理,合同有效

B、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C、有权代理,合同有效

D、有权代理,合同无效

9.甲租用乙的房屋,半年后甲拒付租金,乙请求甲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 )

A、1年 B、2年 C、4年 D、6个月

10.法人、个体工商户享有人身权,在法律上表现为他们可以享有( )

A、姓名权和荣誉权

B、名称权和债权

C、名誉权和经营权

D、名称权、荣誉权和名誉权

11、 下列关于我国民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民法通则》中关于自然人的规定,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我国自然人、法人在国外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也应适用我国法律。

D、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一般没有溯及力,但司法解释中另有规定的除外。

12.下列权利中属于相对权的是:( )

A、人身权 B、知识产权

C、所有权 D、债权

13、 李某单位今年盖了一批房,他估计自己可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就按房间的面积事先购置了地毯,但最后分房时他未分到。李某购买地毯的行为是:( )

A、无效行为

B、可撤销行为

C、效力未定行为

D、有效行为

14、 关于自然人的出生时间的有关证明文件,根据其优先效力,下列排列或表述正确的是( )

A、医院的出生证明、户籍证明、其它有关证明

B、户籍证明、医院的出生证明、其它有关证明

C、其它有关证明、户籍证明、医院的出生证明

D、以上所列各类证明文件具有同等的证明力

15.诉讼时效期间是由:( )

A、法律直接规定的

B、当事人约定的

C、既可以由法律直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D、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

16、 公民的荣誉权是( )

A、每个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

B、社会对每个公民品德、才干的评价

C、不需要其他条件即可取得的权利

D、是国家或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项特殊名誉

17、 宣告自然人失踪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自然人下落不明满(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8、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消灭的是( )

A、实体权利

B、胜诉权

C、起诉权

D、实体权和胜诉权

参考答案

1—5: C C D D B 6—10: C D A A A

11—15: C D D B 16—18: C D A

以上就是山东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了,想获取更多关于山东成人高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猎考网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黄冈市2011年高三模拟考试数学文答案

2018届新野县高三数学文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题目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已知集合A={x|x2﹣5x﹣6=0},则A?N*=(  )

 A. {6} B.{﹣1} C.{1} D.?

 2.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3.已知f(x)= ,若f(x)的值域为(﹣?,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2)?(2,+?) B.

 C. D.[2,+?)

 4. 函数 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5.定义在 上的函数 是它的导函数,且恒有 成立,则( )

 A. B.

 C. D.

 6.已知集合A={x|y= },A?B=?,则集合B不可能是(  )

 A.{x|4x<2x+1} B.{(x,y)|y=x﹣1}

 C. D.{y|y=log2(﹣x2+2x+1)}

 7.已知函数f(x)= x3﹣ ax2+x在区间( ,3)上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

 围是(  )

 A.(2,+?) B.[2,+?) C.(2, ) D.(2, )

 8.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的导数f?(x),f?(0)>0,且f(x)的值域为[0,+?),

 则 的最小值为(  )

 A. 2 B. C.3 D.

 9.?p是真?是?p?q为假?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设函数f(x)= ,若互不相等的实数x1,x2,x3满足f(x1)=f(x2)=f(x3),

 则x1+x2+x3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1. 对于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给出定义:设f?(x)是函数y=f(x)的导数,

 f?(x)是f?(x)的导数,若方程f?(x)=0有实数解x0,则称点(x0,f(x0))为函数

 y=f(x)的?拐点?.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函数

 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设函数g(x)= ,则g( )

 +g( )+?+g( )=(  )

 A.2016 B.2015 C.4030 D.1008

 12.已知函数f(x)=x2ex,当x?[﹣1,1]时,不等式f(x)

 A.[ ,+?) B.( ,+?) C.[e,+?) D.(e,+?)

 13.已知条件p:a<0,条件q:a2>a,则¬p是¬q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4.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存在零点的是(  )

 A.y=lnx B.y=x2+1 C.y=sinx D.y=cosx

 15.若函数f(x)=kax﹣a﹣x,(a>0,a?1)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

 g(x)=loga(x+k)的是(  )

 A. B.

 C. D.

 16. 已知函数 的导数为 ,且满足关系式 ,则 的值等于( )

 A. B. C.2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7. 已知p:2x2﹣7x+3?0,q:|x﹣a|?1,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18.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f(x﹣2)=f(x+2),且x?=(﹣2,0)

 时, f(x)=2x+ ,则f(2017)= .

 19. 函数f(x)=lnx+ax存在与直线2x﹣y=0平行的.切线,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20. 下列说法,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

 ①若函数 在 处有极大值,则实数c=2或6;

 ②对于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 ,若满足 ,则必有

 ③若函数 在 上有最大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4);

 ④已知函数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1,0) .

 三、解答题

 21.(10分)已知A={x|﹣2?x?5},B={x|m+1?x?2m﹣1},B?A,求m的取值范围.

 22.(12分)已知命题p:指数函数f(x)=(2a﹣6)x在R上单调递减,命题q:关于x的方程

 x2﹣3ax+2a2+1=0的两个实根均大于3.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3.(14分)某公司生产的商品A每件售价为5元时,年销售10万件,

 (I) 据市场调查,若价格每提高一元,销量相应减少1万件,要使销售收入不低于原销售收入,该商品的销售价格最多提高多少元?

 (II)为了扩大该商品的影响力,公司决定对该商品的生产进行技术革新,将技术革新后生产的商品售价提高到每件 元,公司拟投入 万元作为技改费用,投入 万元作为宣传费用。试问:技术革新后生产的该商品销售量m至少应达到多少万件时,才可能使技术革新后的该商品销售收入等于原销售收入与总投入之和?

 24.(14分)已知函数f(x)= 在点(e,f(e))处切线与直线e2x﹣y+e=0垂直.

 (注: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求a的值;

 (2)若函数f(x)在区间(m,m+1)上存在极值,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018届新野县高三数学文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A 6.D 7.C 8.A 9.B

 10.D 11.B 12.D 13.A 14.D 15.C 16.B

 二、填空题

 17.[ ,2] 18.﹣1 19. (-?,2) 20.④

 三、解答题

 21. 解:当m+1>2m﹣1,即m<2时,B=?,满足B?A,即m<2;

 当m+1=2m﹣1,即m=2时,B=3,满足B?A,即m=2;

 当m+1<2m﹣1,即m>2时,由B?A,得 即2<m≤3; p=""> </m≤3;>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m?3.

 22. 解:若p真,则f(x)=(2a﹣6)x在R上单调递减,

 ?0<2a﹣6<1,且2a﹣6?1

 ?3<a< p=""> </a<>

 若q真,令f(x)=x2﹣3ax+2a2+1,则应满足

  a> ,

 又由题意应有p真q假或p假q真.

 ①若p真q假,则 ,a无解.

 ②若p假q真,则

 ?

 23.

 24.解:(1)∵f(x)= ,? ,

 由题意得 ,?﹣ =﹣ ,解得a=1.

 (2)由(1)得 ,(x>0),

 当x?(0,1)时,f?(x)>0,f(x)为增函数,

 当x?(1,+?)时,f?(x)<0,f(x)为减函数,

 ?当x=1时,f(x)取得极大值f(1),

 ∵函数f(x)在区间(m,m+1)上存在极值,

 ?m<1<m+1,解得0<m<1, p=""> </m+1,解得0<m<1,>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0,1).

有关三聚氰胺,高三的化学模拟题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一中2011届高三2011年数学模拟试卷二

选择题

1.则( )

A.21004 B.-21004 C.22008 D.-22008

A

解析 。

2.定义集合运算:.设,,则集合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2 C.3 D.6

D

3.已知a,b∈R,且a>b,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a2>b2 B.() a <()b C.lg(a-b)>0 D.>1

4.已知条件: =,条件:直线与圆相切,则是的

( )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解析 :直线与圆相切。

5. 已知集合的集合T= ( )

A、 B、 C、 D、

A

解析 ,因为,所以选(A)。

6.设,则等于( )

A. B. C. D.

D

解析 ,选(D)

7.已知圆,点(-2,0)及点(2,),从点观察点,要使视线不被圆挡住,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1)∪(-1,+∞)

B.(-∞,-2)∪(2,+∞)

C.(-∞,)∪(,+∞)

D.(-∞,-4)∪(4,+∞)

C

解析 如图,,。所以的取值范围是(C)。

8.(文)( )

A. B. C. D.

D

解析 。

(理)从5男4女中选4位代表,其中至少有2位男生,且至少有1位女生,分别到四个不同的工厂调查,不同的分派方法有( )

A. 100种 B. 400种 C. 480种w.w.w.k.s.5 u.c.o.m D.2400种

D

解析 。

9.函数对任意正整数a、b满足条件,且。则

的值是( )

A.2007 B.2008 C.2006 D.2005

B

解析 因为,所以,即,所以

10.已知函数,则对于任意实数、,取值的情况是( )

A.大于0 B.小于0 C. 等于0 D.不确定

A

解析 函数是奇函数,且在R上单调增。不妨设,则,所以,所以,所以。

11.为了大力改善交通,庆祝国庆60周年,某地区准备在国庆60周年来临之际,开通A,

B两地之间的公交线路。已知A,B相距15公里,公交的规划要求如下:相邻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经过每一站点的汽车前后间隔时间为3分钟,忽略停车时间,设计汽车的行使速度是60公里每小时,则在A,B两地之间投入运行的汽车至少需要( )辆。

A.9 B.10 C.11 D.12

B

解析 因为每3分钟一班,行使速度是60公里每小时,所以相邻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是3公里,所以从A,B单程需要6个站点,即需要6辆汽车,再加上从B到A需要4辆汽车,所以共需要10辆汽车。

12.已知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若,,则此数列{a}中绝

对值最小的项是( )

A B C D

C

解析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

,所以此数列{a}中绝对值最小的项是。

填空题

13.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则输出的

解析 。

14.(文)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与围成的面积时,利用计算器产生两组0~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然后进行平移与伸缩变换,,试验进行100次,前98次中落在所求面积区域内的样本点数为65,已知最后两次试验的随机数,及,,那么本次模拟得出的面积为

10.72

解析 由,得:,点落在与围成的区域

内,由,得:,点也落在与

围成的区域内,所以本次模拟得出的面积为。

(理)极坐标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一条直线和一个圆

解析 ,

则或。

15.(文)某师傅需用合板制作一个工作台,工作台由主体和附属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全封闭,附属部分是为了防止工件滑出台面而设置的护墙,其大致形状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单位长度: cm), 则按图中尺寸,做成的工作台用去的合板的面积为 (制作过程合板损耗和合板厚度忽略不计)。

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工作台是棱长为80的正方体上面围上一块矩形和两块直角三角形合板,如右图示,则用去的合板的面积。

(理)如果1N能拉长弹簧1cm,为了将弹簧拉长6cm,需做功 J。

0.18

解析 ,所以,所以。

16.(文)已知满足:,则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其中。作出可行域得,即,又因为函数在上单调增,所以,所以。

(理) 设,则的最小值为

8

解析 设,由柯西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同向时,等号成立。又,所以,所以的最小值为8。

解答题

17.如图,已知点和单位圆上半部分上的动点.

⑴若,求向量;

⑵求的最大值.

解析⑴依题意,,(不含1个或2个端点也对),

,(写出1个即可),

因为,所以,即,解得,

所以;

⑵,

。当时,取得最大值,。

18.(文)在新中国建立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某地2006年到2008年每年的用电量与GDP的资料如下:

日 期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用电量(x亿度) 11 13 12

GDP增长率(y(百分数)) 25 30 26

(1)用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

(2)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当地每年的GDP每增长,就会带动1万就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09年的用电量是8亿度,2009年当地新增就业人口是20万,请你估计这些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率。

解析 (1)由数据求得,所以.所以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2)当时,,所以预测2009年当地的GDP增长,从而可以带动当地的新增就业人口17万,估计这些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率。

(理)某单位有8名员工,其中有5名员工曾经参加过一种或几种技能培训,另外3名员工

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现要从8名员工中任选3人参加一种新的技能培训。

(I)求恰好选到1名曾经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员工的概率;

(II)这次培训结束后,仍然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员工人数X是一个随机变量,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析(I)恰好选到1名已参加过其他技能培训的员工的概率

(II)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值是:0,1,2,3.

∴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是

X 0 1 2 3

P

∴X的数学期望。

19.(文)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正前方垂直于平面)及直观图如图所示,M、N分别是A1B、B1C1的中点。

(1)计算多面体的体积;

(2)求证‖平面;

(3)若点是AB的中点,求证AM平面。

解析(1)如右图可知,在这个多面体的直观图中,AA1⊥平面ABC,且AC⊥BC,AC=BC=CC1=,所以;

(2)连,由矩形性质得:AB1与A1B交于点M,在△AB1C1中,由中位线性质得MN//AC1,又因为平面ACC1A1,所以MN‖平面;

(3)在矩形中,,,所以,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即,又,所以平面,即AM平面。

(理)已知中,,,⊥平面,,、分别是、上的动点,且.

(1)求证不论为何值,总有平面⊥平面;

(2)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的值。

解析(1)∵⊥平面,∴,又在中,,∴,又,∴⊥平面,又在中、分别是、上的动点,且,∴,∴⊥平面,又平面,∴不论为何值,总有平面⊥平面;

(2)过点作,∵⊥平面,∴⊥平面,又在中,,∴,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又在中,,,∴。又在中,,∴,则。

∵,∴,∵,∴,

又∵, ,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因为,所以,因为=(0,1,0),所以,令得,,因为 是平面的法向量,且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或(不合题意,舍去),故当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时。

20.已知函数有极值.

(Ⅰ)求的取值范围;

(Ⅱ)若在处取得极值,且当时,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 要使有极值,则方程有两个实数解,从而△=,∴.

(Ⅱ)∵在处取得极值,∴,∴.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当时,,函数单调递减.∴时,在处取得最大值, ∵时,恒成立,

∴,即,∴或,即的取值范围是。

21.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C1上任一点,圆心在y轴上的圆C2与斜率为的直线切于点B,且AF‖。

(1)求圆的方程及椭圆的离心率。

(2)过P作圆C2的切线PE,PG,若的最小值为,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1)由圆心在y轴上的圆C2与斜率为1的直线切于点B,所以圆心在过B且垂直于的直线上,又圆心在y轴上,则圆心C2(0,3),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所以所求圆C2方程为:,又AF‖,,所以有,即,椭圆的离心率为;

(2)设

在中, ,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有:

,所以有,因,所以,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2.(文科)(1)若数列是数列的子数列,试判断与的大小关系;

(2)在数列中,已知是一个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5=6。

当且

②若存在自然数

构成一个等比数列。求证:当a3是整数时,a3必为12的正约数。

解析(1);

(2)①因为,从而,

,;

②因为,即

因为必为12的正约数。

(理科)已知数列R)对于。

(Ⅰ)当;

(Ⅱ)若,求数列的通项;

(Ⅲ)证明在数列中,存在一项满足≤3。

解析(I),;

当。因此 。

(II),,。

∴猜想对于任意正整数l有(即是周

期为4的数列)。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i)时,成立;

(ii)假设当时,成立。

,,

,。

由(i)(ii)可知对任意。

同理可证 。

(III)假设对所有的n,,所以数列是首项

为a,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存在充分大的

n,使得,这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在数列中,存在一项满足≤3。

高三英语毕业班模拟测试试题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出了重大部署,对婴幼儿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其结果令人震惊。已知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抱歉我现在不能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的分子式是N6H6

B.三聚氰胺溶液显碱性

C.三聚氰胺中氮的百分含量为80%

D.三聚氰胺为平面结构

答案:B

急用,高考题, 作文是<影响无处不在> .哪的? 内容及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共9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l5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5分)

 1.?I hear that John's license has been cancelled for drunken driving.

 ?

 A.That?s something B.He deserves it.C.That?s all right.D.He likes it.

 2.Jim?s close to his brother often makes people mistake one for the other.

 A.approach B.confusion C.resemblance D.appeal

 3.The housing price keeps rising, many people to give up the intention of buying houses.

 A.forcing B.to force C.forced D.having forced

 4.It is publicly known and accepted that people from cultures behave differently from each other.

 A.diverse B.traditional C. similar D.local

 5. While working on the farm,the students a good knowledge of plant life.

 A.held up B.picked up C.turned away D.put down

 6.Whenever we go for a walk along the street. We will take some money with us we come across something that we like.

 A.so that B.in case C.as if D.even though

 7.Home schooling is legally accepted in all fifty states of the US.and American colleges do a home school diploma.

 A.realize B.admit C.recognize D.receive

 8.Our goal is to make higher education available to everyone who is willing and capable his financial situation.

 A.in view of B.owing to C.in terms of D.regardless of

 9.The earthquake victims will stay in tents before things get better.

 A.temporarily B.permanently C.occasionally D.frequently

 10.Equipped with modern facilities, today's hospital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of the past.

 A.that B.those C.one D.ones

 11.If it had not been for the fact that l busy yesterday,I you.

 A.had been;would have helped B.was;would have helped

 C.was,helped D.were;would help

 12.It was his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which in the interview that finally won his position as the sales manager in this area.

 A.had shown B.has shown C.has been shown D.had been shown

 13.Wang Meng, who got three gold medals in the 2010 winter Olympic Games, is known as a skater.

 A.generous B.considerate C.fantastic D.humorous

 14.The time isn't far away you?11 have t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when B.as C.until D.since

 15.Susan?s way of life is different from her brother's in she has never prepared for her old age.

 A.it B.that C which D.what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l6?3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人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其涂黑。

 It was a rainy day and l was riding on a bus downtown to go to work.The windows on the bus were 16 and you couldn?t see outside.Everyone was in low spirits.I was sitting next to a man in a business suit and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17 we both got off at the same stop and walked to the same newsstand to get

 a(an) 18 paper.

 The man 19 the stand was obviously having a bad day.He was rude. 20 and unsmiling as we purchased our papers,which only added more gloom (郁闷)to my day.The buslnessman 21 my eyes and I saw him smiling brightly, 22 the newsstand owner for the paper and for being open on such a morning to 23 we were able to get our papers.

 As we 24 away.1 asked this man why he had continued to be 25 to the newsman when he obviously didn?t respond to his expression of 26 and friendliness.The businessman grinned at me and said,?Why would I let someone

 else 27 what I say and what I feel or what kind of day I?m going to have?

 We then 28 to go to our respective work places.To this day,I don't know who that businessman was, 29 he worked,or anything else about him.He appeared

 30 in my life and disappeared just as quickly.But I've never forgotten the words he said or the way his 31 seemed like a ray of light on a gloomy day.

 We cannot control people and 32 that come to us.but we can always control our response to them. And in such 33 decisions lie our control and personal

 34 to make a positive difierence.And it's something 35 can do.

 16.A.closed B.covered C.broken D.cleaned

 17.A.since B.when C.unless D.until

 18.A.morning B.evening C.exress D.fashion

 19.A.holding B.arranging C.running D.watching

 20.A.embarrassed B.abrupt C.crazy D.excited

 21.A.caught B.noticed C.understood D.sensed

 22 A.reminding B.praising C.thanking D.scolding

 23.A.make out B.make up C.make clear D.make sure

 24.A.turned B.ran C.drove D.looked

 25.A.emotional B.helpful C.pleasant D.sensitive

 26.A.sincerity B.excitement C.disappointed D.appreciation

 27.A.spoil B.overlook C.influence D.manage

 28 A.traveled B.decided C.agreed D.separated

 29.A.where B.why C.when D.how

 30.A.finally B.briefly C.regularly D.eventually

 31.A.humor B.smile C.regularly D.eventually

 32.A.situations B.difficulties C.possibilities D.positions

 33.A.negative B.instant C.quick D.positive

 34.A.hobby B.power C.energy D.secret

 35.A.no one B.nobody C.someone D.everyone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惆怅/为虎作伥 馈赠/匮乏 恫吓/吓唬

B.弹劾/骇人听闻 摇曳/游弋 破绽/绽放

C.谙熟/万马齐喑 浑水/混杂 刹那/刹车

D.谦恭/事必躬亲 灼热/卓越 停泊/湖泊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一望无际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妇孺皆知的。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A.一望无际 B.多如牛毛 C.绝无仅有 D.妇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感到,其中似掺杂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B.不少国家通过独立的机构对信息公开行使监督,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显然有利于摆脱行政保密主义的干扰,使信息公开的监督维持客观与中立。

C.近三十年来,广州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令人惊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这一惨重代价的。

D.杜甫诗中所渗透的忧国忧民情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价值,不管你赞成不赞成,都不能否认它是公认的准则。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世间万物,人最宝贵。

②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

③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④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⑤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

⑥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⑦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

A.⑦⑥①⑤③②④ B.①⑤②⑦④③⑥ C.⑤⑥④③⑦②① D.①⑥⑦③②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①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②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案:报案

B. 促来杀我 促:赶快

C. 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道

D. 而欲杜人之口乎 杜:杜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B. 甚见亲信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 且污我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出,火且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3分 )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 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⑤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⑥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刚直不屈,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3分)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②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①黄庭坚,江西修水人。此词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个里,此中,这样的(赏梅)情景中。

(1) 请说明本词中“梅”的特点。(2分)

(2) 此词以咏梅为中心,运用对比修辞手法,抒发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 礼

梁实秋

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不会“吃人”。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会上的秩序必然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使人能更像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共守的一套规则。一套礼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是随时在变,不过可能变得很慢,可能赶不上时代变迁得那样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变成不合时宜的东西。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的好,这道理有一点像“坏政府胜于无政府”。有些人以为礼是陈腐有害的东西,这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是重礼法的。见于书本的古代的祭礼丧礼婚礼士相见礼等等,那是一套,事实上社会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现行的一套即是古礼之逐渐的各别的修正,虽然各地的情形不同,大礼上尚有规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触之后便比较有紊乱的现象了。紊乱尽管紊乱,礼还是有的,制礼定乐之事也许不是当前之急务,事实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无礼活动。问题是我们是否认真地严肃的遵循着礼。孔门哲学以“克己复礼”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为吾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合于礼的规范。怎样才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是值得我们随时思考警惕的。

读书人应该知道礼,但是有些人偏不讲礼,即所谓名士。六朝时这种名士最多,《世说新语》载阮籍的一句话最有趣,“礼岂为我辈设也?”好像礼是专为俗人而设。又载这样的一段故事: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唁毕,便去。或问裴曰:“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人叹为两得其中。

没有阮籍之才的人,还是以仪轨自居为宜。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

中西礼节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则上并无二致,小部分因各有传统亦不必强同。以中国人而用西方的礼,有时候觉得颇不合适,如必欲行西方之礼则应知其全部底蕴,不可徒效其皮毛而乱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礼,但后生小子在长辈面前不可遽然伸手,因为长幼尊卑之序终不可废,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们家庭传统所不可或缺的礼,其间绝无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终追远”的意思,亦合于我国所谓之孝道,虽然是西礼之所无,然义不可废。我个人觉得,凡是我国之传统,无论其具有何种意义,苟非荒谬残酷,均应不轻予废置。再例如,电话礼貌,在西方甚为重视,访客之礼,探病之礼,均有不成文之法则,吾人亦均应妥为仿行,不可忽视。

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6分)

A.礼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由民间自发而成的一种约束人的行为规范。

B.中西之礼虽然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本质上还是相通的。

C.只要是礼,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因为有礼总比没礼好,“坏政府胜于无政府”。

D.其实,阮步兵不讲礼不是因为他不懂礼,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对礼的认识。

E. 作者认为,只要是我国的传统,一般不要轻易的否定。

13.下面分析,不符合“克己复礼”的一项是 (2分)

A.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回家扫墓或者给先人敬献鲜花,或者用其他形式表现对先人的追思。

B.做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做人有规矩,做事有准则。

C.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我们要随时思考警惕“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束缚。

14.为什么说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4分)

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

洪放

(略)

16.“我”两次看到一朵蓝色的花,感触有什么不同?(4分)

17.怎样理解“一切的生命,都只是一种经过”在文中的含意?(5分)

18.作者为什么要“和一朵花一起经过黄昏”?它使作者产生怎样的联想与感悟?(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宇宙之谜的探索者

吴超忠

(略)

19.“霍金的宇宙论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为什么“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 联系全文回答。(4分)

20.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哪些表达作用?(5分)

21.“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著关于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已经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根据下面图表1、图表2的内容,分别填写下面文段中A、B处的内容,语句通顺。

图表1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因素

图表2 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

近年来,人类发展指数(HDI)这一新理念引起世界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认为,在衡量人类发展成就方面,由A

组成的人类发展指数,比单纯的GDP指标更为全面。我国人类发展指数B

,跻身国际中上发展水平的行列,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就。

23.仿照文段中画线句子,补写三个结构相近似的句子,使文段内容完整。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像

。像

。像

。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就人。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按下面要求作文,写一篇文章。

(1)提示:影响一词的含义是: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周围的人或事物。

(2)请以《影响无处不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3)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C

3.D

4.B

5. B

6.A

7. D

8. B

9. (1)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2)①盖勋身上三(多)处受伤,坚立不动,指着旁边的木标(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

②当时人民遭受饥荒,互相掠夺食物,盖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10. (1)初春开放;淡淡清香。

(2)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3分)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2分)

11.(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A C(各3分)。

13.D

14.阮步兵(阮籍)所处的时代决定了读书人放荡不羁的行为,并不为当时社会所唾弃,甚至成为某些读书人获得声名的一种手段;阮步兵是用一种特殊的行为对抗当时黑暗的社会;这种行为跟大众的道德审美有较大的距离。

15.礼可以在法律所不及的地方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可以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使之合于礼的规范;有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和民族精神文化的承传与发展。

16.第一次:“ 我”七岁,被花的美丽吸引,久久不肯离开,但很快就淡忘了,“我”当时只是欣赏花外表的美丽,还没有对生命产生深刻的体验。(2分)

第二次:“我”已步入暮年,秋风中的花,引起“我”的伤感,但花朵的朴素、沉静、美好,使“我”摆脱了伤感,悟出生命的规律,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依然用从容、淡静,用热爱,点亮生命最后的时光。(2分)

17.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生死的乐观豁达态度。(1分)意思是说生命的诞生、成长与死亡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或所有的生命都是人世间匆匆的过客)(2分)所以,面对生命的终结,以从容光淡定的态度安然走过。(2分)

18.因为这一朵花已和我一样进入暮年,使“我”产生了共同穿越生命的黄昏相知相惜之感,这一朵花使“我”回想从前的岁月,触摸了逝去的人和事,感受纯真与真实。(2分)这一朵花使作者从关注一个渺小的生命进而关注自身的生命(2分)这一朵花使作者悟出生命的真谛,悟出了怀着对人世的热爱照亮生命的最后时光,才是生命最美丽的绽放。(2分)

19.霍金罹患卢伽雷病,被禁锢在轮椅上达四十年之久,仍能不懈探索宇宙之谜,追求科学真理,人类的意志力在他身上达到极限,他的思想和能量远远超过了他残疾的血肉之躯,所以,他能赢得超越宗教信仰的敬重。(2分)说明了世俗的偏见和神学的权威,都不能阻挡科学的力量。(1分)霍金对宇宙之谜的探讨成果,对人类的传统产生了震撼,包括了哲学界、思想界,甚至宗教。(1分)(答题要点:科学意志、科学精神、科学成果和科学力量)

20.“必须”、“需要”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霍金身体病残之严重,读书之艰辛;运用比喻修辞(或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知识如饥似渴般地追求。(3分)为下文叙述“霍金奇迹”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2分)

21.答题要点:(1)人们对霍金这个的科学巨人的敬仰。(2)《时间简史》这部科谱著作的通俗性和可读性。(3)公众科学兴趣和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22.(1)收入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预期寿命代表的健康水平、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构成的教育水平。

(2)从1975年的0.53,上升到2005年的0.78。

23.参考示例:

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

像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

像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24.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

① 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作文命题意图:

1.人生与事物在互相影响中生存、发展,或消亡,青年人有必要思考、注意这个问题;

2.此题目范围比较宽,训练考生能够从生活小事起笔,能够从内心感受深处论谈道理。做到写记叙文事件具体、生动,中心明确;写散文材料取舍有致,情感真挚;写议论文以理服人。

译文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家中世代都是二千石的大官。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出任汉阳郡的长史。当时武威太守依仗权势,贪赃横行,凉州从事苏正和案情上报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畏惧权贵,想杀掉苏正和以免除自己的责任,便以此事询问盖勋。盖勋素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趁此机会报仇。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贤良,这是不忠;趁人之危,这是不仁。”于是劝说梁鹄说:“捆缚苍鹰来喂养正是为了让他抓住猎物,现在抓住了猎物反而要烹杀它,那么还有什么可用呢?”梁鹄采纳了他的意见。苏正和高兴自己免于受难,到盖勋那里致谢。盖勋不肯见,说:“我是为梁使君考虑,不是为苏正和。”

当时叛羌在畜官围困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合兵救援夏育,兵至狐盘,被羌人打败。盖勋召集剩下的士卒百余人,排成鱼丽之阵。羌人精锐骑兵分两路夹击,攻势甚猛,盖勋手下士兵大多战死。盖勋身上三处受伤,坚立不动,指着旁边的木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句就种羌滇吾素常被盖勋厚待,这时便用兵器挡住众士兵说:“盖长史是贤德的人,你们要杀他便是辜负上天。”盖勋仰头骂滇吾说:“该死的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人相视大惊,滇吾下马请盖勋乘坐,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贼众抓住。羌人佩服他的节义和勇气,没有加害,将他送回汉阳。当时人民遭受饥荒,互相掠夺食物,盖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长安县县令杨党的父亲中常侍,杨党依仗权势,贪赃放纵,盖勋考察到他贪赃千余万。贵戚都为杨党求情,盖勋不许,将事情全部上奏,并牵连到杨党的父亲,灵帝下诏将此案追究到底,于是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京兆人高望任尚药监,得宠于皇太子。皇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使他推举高望之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肯用。有人劝盖勋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君,高望是他所宠爱的人,蹇硕是当今皇帝的宠臣,而您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正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硕:“选拔贤能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就不举荐,死又有什么后悔的!”盖勋虽然不在朝内,但是每当遇到国家重大事情,灵帝常常下手诏询问,盖勋很受皇帝的亲近和信任。

等到灵帝去世,董卓废除少帝,杀掉何太后。当时朝廷公卿以下的百官,见到董卓没有不下拜的,只有盖勋行长揖之礼,与董卓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在场的人都因此大惊失色。这时河南尹朱俊向董卓报告军情。董卓驳斥他说:“我百战百胜,军机决断随我心意而定,你不要胡说,将要玷污我的刀了。”盖勋说:“早先武丁这样的英明,还要请人劝谏,何况像您这样的,反倒是要堵住别人的嘴巴?”董卓说:“我这是开玩笑罢了。”盖勋说:“没有听说生气的话可以开玩笑的。”董卓于是像朱俊道歉。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不得志,脊背发毒疮而死,年五十一岁。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2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C

解析C项“‘雄浑’会带给人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表述错误,原文说“崇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可以知道“直接的单纯的快感”是“通常所说的美感”而不是“雄浑”。

2、答案C

解析C项在解说“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时所举事例错误,《创世纪》是美术作品而非小说。

3、答案B

解析A项推断前提“‘雄浑’范围虽小了点”表述混淆愿意,原文“范围是小的可怜了”意在说明仅用“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来解释“雄浑”,范围太小了,后文至少又提到了“苏辛”“屈原”“陆游”。此外,根据第一段“艺术何以独无?”可知崇高也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C项对《约翰?克里斯多夫》雄浑的原因推断错误,作品不是“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D项推断逻辑错误,“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语意是必要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

4、答案B

解析“籍”虽有“户籍”之意,但在句中应为动词,是“登记”之意。“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的意思。

5、答案A

解析③句所述是武则天的行为,④句所述是崔升的行为,⑥句所述是晚年研究经籍,不能体现正直有节操。

6、答案C

解析文中崔玄暐并没有主张处死张昌宗,另外“武则天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在先。

7、(1)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

解析“固”“陈”“咸”三个词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2)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解析“躬自”“教授”“为……所……”三处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父亲崔行谨,曾为胡苏县令。年少时学识品行就很好,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龙朔年间,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补任库部员外郎,崔玄暐做官以清廉严谨著称。不久,崔玄暐任天官郎中,又升任观阁舍人。

长安元年,越级升任天官侍郎。他处事严正不移,严于律己,杜绝来拜见拉关系的人,很为执政者所忌恨。又调任文昌左丞。经过一个多月,武则天说:“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今天要恢复你的旧职。”皇上任命崔玄暐为天官侍郎,并赏赐彩绸七十段。长安三年,朝廷任命崔玄暐为鸾台侍郎,代理宰相,兼太子左庶子。长安四年,迁任凤阁侍郎,加荣誉职银青光禄大夫,仍然继续主持政事。在此之前,来俊臣、周兴等诬陷好人,图谋升官封爵,被诬陷而造成没收家中所有人财的达数百家。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

武则天末年,宋璟检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暐也多次直言,武则天才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们的罪行。崔玄暐的弟弟崔升当时任司刑少卿,又请求判他们的重罪。他们俩兄弟均如此坚守正道。这时,武则天患病,宰相经常累月得不到召见。等到病好了一些,崔玄暐又上奏道:“皇太子、相王仁爱贤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完全可以亲侍汤药,帝王所居之处是很重要的地方,希望不要让异姓出入。”武则天说:“深领卿的厚意。”不久,因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中宗欲任方术之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崔玄暐恳切地提反对意见,最终未被采纳。不久,晋爵为王,赐实封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管正都督事务。其后,多次被贬,任白州司马,在赴任途中死去。建中初年(780年),赠太子太师。

崔玄暐与其弟崔升非常友爱。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崔玄暐年轻时善于写作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就不再写诗赋,只是一心一意研读经籍,撰写著作,所撰写的书有《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痛(2分),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1分)。

9、“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对比”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结合诗歌赏析2分)

诗歌赏析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怎么画呢?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为什么“寒”?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呢?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呢?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今日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浑”,全也。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10、(1)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直到夜郎西

(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3)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 E(3分)A(2分)D(1分)。

解析B项所述动作描写有误,第二自然段没有对汉子进行动作描写;C项所述补叙有误,采用的是插叙方式介绍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D项应是表现了汉子与马之间的感情。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极写戈壁环境的恶劣。②渲染悲壮的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环境铺垫。④将汗血马放在艰险的环境中,为后文突显汗血马的精神蓄势。(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3)①对主人赤诚、忠心。②坚韧刚毅,不畏艰险。(每点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4)①通过对汗血马忍受着干渴将主人带出沙漠的故事,歌颂了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写马就是写人。(歌颂人的精神)②从汉子与汗血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只有相互扶持,无私奉献,才能产生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而唯有“爱”才是这强大力量的动力和源泉。(歌颂人与人的互助与爱)③汗血马与汉子出生入死,相依为命战胜各种困难,表现了人与动物征服自然的强大力量。(歌颂人征服自然的力量)④写出了人和马,跨越种类的感情,这需要更多的接纳和爱。(歌颂超越物种的爱)

(准确把握小说主题,观点明确,得2分;结合小说分析,理由充分,得4分;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清晰,得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C(3分)D(2分)E(1分)。

解析C项所述过于绝对,遗漏“几乎”一词,使表意范围扩大;D项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E项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

(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倍感遗憾但仍对中国怀有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一点2分)

(4)赛珍珠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

(此题旨在分析颁奖词这样说的原因,能够有条理的分析即可,但应包含赛珍珠作品本身具有的特征,赛珍珠创作的原则和客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要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答案C

解析A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句中不能做定语。B项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用错对象。C项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使用恰当。D项恍如隔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感受烟雾迷蒙、若隐若现的景象,不能用“恍如隔世”来形容。

14、答案D

解析A项 “平均”和“左右” 互相矛盾;B 项“发挥……效果”搭配不当;C项并列不当,烹饪、跳交谊舞不属于“女红”。

15、答案A

解析论述逻辑为,整体分别谈李慎之和王元化的学术思想指向。在分论两人时,又先谈面对的时代问题,再谈自身的努力方向。

16、答案海峡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

解析这则消息主要内容为:两岸交流在经济合作后重点在文化方面,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日前在厦门举行,两岸学者对《诗经》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可提炼事件主体是两岸学者探讨《诗经》。为使消息明确,可加入时间、地点、事件内容。“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一点1分,句子通顺合理1分。

17、答案河蚌在痛苦中磨砺,终于育出明珠,那是一段痛彻心扉的成长。

凤凰在烈火中铸就,终于涅槃重生,那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成长。

(每组句子3分,句式相同1分,内容贴切2分)

六、写作

18、略。参见2011年高考评分标准。

文章标签: # the # to # of